分享

“由厚到薄”的投资进阶之道

 quanshan 2018-12-16

 不经意间个人持仓资产再创今年以来新高,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这种实证正是投资理念一点一滴得以深化进而到自然而然所必须的过程----到不是说必须要比市场走的好才有利于投资理念的养成,而是从“做正确的事(认识)”再到“正确的做事(行动)”期间的跨度不经过一个相当的思考、磨合、验证、再优化、坚定的过程,是很难深入骨髓的。

 

我一向认为,投资学习就是一个“先把书读厚再将书读薄的过程”。厚的阶段是不断的做“思维厚度的加法”,了解投资世界中到底有哪些东西和曾经发生过什么;薄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做“决策要素的减法”,认识并提炼出投资世界中不变的规律和运行大规则(比如春夏秋冬不会变,但哪天下雨哪天暴晒则很难预测且即使不预测也不影响季节的更替)。

 

世人崇拜复杂。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大道理总被认为“空”(比如巴菲特或者芒格的一些言论),而复杂的各种经济要素的堆砌和要素再组合、大量的数学模型、神秘的图表线条、估值中的大堆变量设定(把几年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每个科目都能预测出来,比神仙的级别还高了一点儿,呵呵)等等则总是让人趋之若鹜。这些可以让一个人看起来“很专业”,但你要问我这与一个人的长期投资绩效有多大关系,我的回答是:可能毫无关系。

 

如何准确的认识评估自己,如何控制情绪波动做到理性是老大,如何把复杂而众说纷纭的市场提炼的尽量简明扼要抓住骨髓,如何根据长期的风险机会比来平衡自己的资产配置,如何进行科学的企业分析和精要的投入产出估算,这些就是投资全部的秘密----非要找一个制胜天下的“达芬奇密码”,我想可能不是太单纯,就是目标过于宏大了。

 

我相信一个道理(无论是投资还是实业):能把简单的东西说的很复杂的适合搞推销类工作,能把很复杂的东西简简单单说明白的才是高手。

 

很有趣的一点是,过去4年每年都见了一次2300左右。回顾起来,第一次2300的时候我还对价值投资没有什么认识,第二次2300的时候我还没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及总体战略思路,第三次2300的时候我虽然开始有效的行动但资产配置的还很不合理,这第四次2300的时候我终于可以说已具备了“一手好牌+满意的资产配置+完整的应变方案”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机会还会不会出现。但我知道,未来总会有一大批人因为今天的懈怠而追悔莫及---就像我总是感叹,要是早几年入价值投资的门该多好。“由厚到薄”的投资进阶之道
“由厚到薄”的投资进阶之道
这2个图估计经常来的朋友并不陌生,最新的延续性状况仅供参考娱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