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趋有汗病势下的不同特征怎么区分?

 毓真 2018-12-16

导读:上期我们讲了桂枝汤的三个方,今天我们学习新方。


回顾:

   大名鼎鼎的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祖”,大家都不陌生。通常,桂枝汤为我们所熟知的应用多为治疗汗出恶风重、鼻鸣发热等。今天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桂枝汤的加减吧。

《伤寒论》桂枝汤,郭生白解读

《伤寒论》中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这个感冒的症状是:脉浮缓,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这个感冒与流感不同:其一,这个感冒发热比流感温度低些,一般在38℃左右,畏寒的程度也轻。流感是全身颤抖,重衣重被仍寒冷颤抖。这个感冒则是微寒,有风才感到寒冷,所以叫恶风。

其二,流感身无汗,这个感冒是时有汗时无汗。所以有人对这个病的症状表述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翕翕有一开一合的含义,淅淅、啬啬都是阵阵发作的意思。这种感冒不像流感那样持续在一个高端的体温,剧烈的畏寒,难耐的头痛、身痛。

其三,此感冒有“鼻鸣,干呕”

其四,此感冒脉浮缓,而流感是脉浮紧。

以上这四项区别,是流感与伤风感冒的鉴别依据。因为二者的排异反应趋势不同,用药也不同,必须分别无误,才能药到病愈。这个病的症状表现,也就是说排异反应的趋势,从以下症状中看得出来。脉浮是周围血管增强供血而桡动脉浅出,这是自主排异本能系统为排汗而必须提高体表供血的反应。发热是排汗的必要条件。因时有汗出,所以体温不会过高;又因时而无汗,说明自主排异本能系统仍有障碍,不能通畅地排汗,所以病不能痊愈。有汗的时候,体温接近正常,感觉也稍轻松,无汗时症状又开始明显。头痛为充血所致,鼻鸣是鼻黏膜充血,流鼻涕是排异的表现,干呕是胃的排异表现。概括地说,这个排异趋势是:欲排汗而汗腺已开,体液供应难以通畅。应温通血脉,助津液以排汗解表,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方剂来源:《本能论》

桂枝汤方:桂枝30克,芍药2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枚(切)。

以上五味,以水1200毫升,微火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服药后10分钟左右,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2~3小时,遍身有汗出为好。不可令如水流漓,否则病必不愈。若一服汗出病愈,不再服药;若一服汗不出,再服一次;又不出汗,再服一剂,至汗出病愈为止。此方目的在取汗排异,病愈即停药。如不能出汗继续服用桂枝汤,2~3剂,直至汗出病愈。





“本能学堂”课堂笔记



PS:如果您有自己的学习心得、笔记、或详细的医案欢迎加入QQ群(476379001)共同学习、讨论。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辛温轻散,小汗解表之功效。
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传统中医方与鉴别


附方桂枝二越婢一汤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功用: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出处: 《伤寒论》


附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擘)

功用: 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主治: 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出处: 《伤寒论》

鉴别

桂二越一汤、桂二麻一汤,桂麻各半汤三方,均为合方应用,皆属解表之法,但其各有含义,对于三方比较,当首推尤怡 之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并良方合用,乃古之所谓复方也,细审其制,桂枝麻黄各半汤,助正之力,侔于散邪。桂枝二麻黄一汤,则助正之力多,而散邪之力少,于法为较和矣。其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竟也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切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则三方如一方也。故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补助正气,以其方甘酸辛和用,具生阳化阴之妙。与麻黄合剂,则能尽麻黄之力,而并去其悍,与石膏同用,则能资石膏之益,而不扰乎权,是虽麻石并行,而实以桂枝为主,盖非滋养营卫,则无以为发汗散邪之地耳。凡正气不足,邪气亦微,而仍须的得汗而解者,宜于此三方则焉,后人不能尽桂枝之用,而求之人参、归地之属,立意则同,而用药悬殊矣。”


郭生白解读与方剂


附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23g 芍药14g 甘草14g 生姜14g 麻黄14g 大枣4枚 杏仁24枚去皮尖

上七位,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沫煮取360毫升,去渣温服120毫升。


热型:太阳病的热型为发热恶寒,阳明病热型为发热恶热,少阳病热型为往来寒热。本条太阳病经过八九日,其热型已不典型: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如疟状。从热型辨证,一日二三度发如疟亦似少阳,但少阳病必呕,今其人不呕,虽一日二三度发如疟并不是少阳。从热多寒少似阳明,但阳明病有不大便,今清便欲自可知不是阳明。

这种证状表现仍为太阳病,如果脉微缓,知邪气已衰,正气抗病消耗之后出现了虚疲之象,是欲愈的表现。如果脉微而恶寒,脉微是体液亏虚,恶寒为阳气虚衰,所以说这是阴阳俱虚,不是向愈的表现。因为阴阳俱虚,所以不可发汗,再发汗会亡阳伤阴;亦不可更吐更下,吐下则亡阴伤阳。如果病人面色赤,知有热在表未解;若身发痒,是因不得小汗出。宜麻黄桂枝各半汤以小发汗,病便解。

本方是取麻黄汤与桂枝汤各三分之一相合,而且每服三分之一,真可谓小发汗的方剂本条可见仲景辨证的精细,掌握材料、分析材料,俱以病理为依据。看

其对脉微恶寒而判断为阴阳俱虚,要知仲景是以内因为根据的,微缓不是脉微而缓,是脉象微有缓象之意。若脉缓是病已平复胃气充实之象。此微缓为病欲愈,而欲愈亦非已愈。仲景这种细微处,愈见其精神。

麻桂各半汤亦精细而准确到难无以复加!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但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益桂枝二麻黄一汤。


附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24g  芍药17g  生姜17g麻黄9.4g 杏仁16g 甘草17g 大枣5枚

上七位,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沫煮取4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仍发热恶风头项强疼。脉但洪大是说只有脉象由浮缓而变为洪大,其他表证仍旧。所以仍与桂枝汤如前。因洪大之脉象为阳明病白虎汤证之脉象。说脉但洪大,言外之意即无烦渴发热恶热之证,勿以大汗出脉洪大而误认为阳明。因表证未解决不可用白虎汤清里。此证大汗出脉洪大仍发热恶寒,若一日两次发作,形似疟的,汗出必解,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取微似汗。这是仲景舍脉从证的一例。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益桂枝二越脾一汤。


附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10.4g  甘草10.4g 芍药10.4g 麻黄10.4g 大枣4枚 生姜15g 石膏14g

上七位,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沫煮取4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此条则热多寒少,竟日而发。可见本条证之热甚。脉微弱表明阳虚。阳虚则不可发汗,发汗益虚其阳。条文中“此无阳也”一句是阳虚之意不可作亡阳解。桂枝二越脾一汤亦小发汗而兼清热之剂。因热多寒少,所以用石膏微清,因其脉微弱阳虚所以小发其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