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

 墨香笙樵 2018-12-17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第四十九集

古田镇——公而忘私 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主题曲《乡愁》词: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

你可记得,

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古田镇——公而忘私 勇于担当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70315《记住乡愁》第三季第四十九集)

 

在福建省西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古镇,它位于新罗、上杭、连城三地结合处,连接江西,直通广州,宜人的自然环境,让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湍急的溪流与峻拔的峡谷纵横交错,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就是古田。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客家人辛劳耕作,世代繁衍,而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古田会议在此召开,更是让这座千年古镇,被永远地烙印上了红色印记。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者唐天骄:“人们都说古田是一个有福的地方,是天下最美的福地。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秀美的山川,诗意的客家生活,更是因为这里曾经点亮了中国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当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红色的革命文化,相碰撞的时候,古田这座千年古镇,便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

相传“古田”得名于镇中一块古怪的田地,1000多年前,古田先民们从中原迁徙到此,开荒耕种,可是,由于气候差异,他们从家乡带来的高粱、小麦,难以适应这片温润的土壤,一时间,粮食紧缺,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一天,一位男子在河边散步,发现一片怪石嶙峋的田里,居然长出了一种新奇的作物。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蛟印记》作者傅永成:“他发现的这种新奇植物,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稻。他把谷子带回家里面加工成大米,煮成饭吃了以后感到很香很甜。于是他把剩下的作为种子,在自己田里面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摸索,这位男子终于了解了水稻的习性,种出颗粒饱满的果实。然而,男子一家并没有独享这大自然的恩赐,而是把当年收获的种子全部拿出来,无偿地分发给乡亲们,并把自己辛苦摸索出来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从那以后,这里的人们全部改种水稻,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大米,这个山坳里的小镇成为了“一口田,衣禄全”的有福之地。《古蛟印记》傅永成:“为了纪念那位男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后人便尊称他为‘五谷子’,因为那片古怪的田地,小镇也就更名为‘古田’。”至今,古镇里的人们依然延续着祭拜“五谷神”的风俗。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同时,也是在表达他们对于“五谷子”无私精神的尊敬与推崇。

明清时期,随着大量移民涌入,古田渐渐繁荣起来,廖、赖、张、谢,成为镇中人丁最为兴旺的家族。这些家族远离祖地的客家人,通过修建祠堂来追溯家世渊源,颂扬先祖功德。廖氏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是廖氏族人为了祭祀先祖廖扶而修建的。生于东汉年间的廖扶,人称“北郭先生”,他满腹经纶,却不愿出仕做官,一生隐居乡间,设席讲学,著书立说,门下弟子多达数百人。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田廖氏宗亲会顾问廖上元:“廖扶,我们的扶公,他把他的子孙带回老家去,开荒种田,把每年收起来的粮食都积起来,碰到灾荒的时候,把这谷子全部拿去救济人家,也不收他的钱。”当时,廖扶带领族人,在荒山中开垦出数百亩良田。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为廖氏家族积攒下丰厚的家产,但廖扶自己却始终生活简朴,平日里都是布衣鞋,粗茶淡饭,他还要求家族中人不得贪图享乐,在生活中也要厉行节俭,用省下的粮食设立义仓,每逢灾荒之年,他都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百姓感激于廖扶的恩情,以“北郭风清”来喻示他的高风亮节。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在《廖氏威武堂族规家训》中,有这么一条,“先公后私,民之职也”。廖氏先祖以此告诫后人,“先公后私”是做人的本分,无伦何时何地,都应该把“公”放在第一位。古田廖氏宗亲会会长廖晓华:“‘公’就是大家,族人;‘私’就是个人。你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去损害大家的利益,有大家,才有小家。我们族谱里面也有写到,要先公,要先考虑大家,不要考虑我个人,自己几个人的利益。”

传统的家族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渗透于家族活动。廖氏的家风祖训不仅影响着自家子孙,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古田人,在时光的流转中,这里的人牢守着祖先的精神,在大公大义面前,不计个人得失。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廖氏家族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宗祠内开办起一所新型小学——和声小学,并在门口新增了一副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镇里的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着新的思想,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百年前的古田正是以这样开阔的视野,包容并蓄的胸怀,把公而忘私的家风祖训,转化为一个古镇的风骨和底蕴,并最终在细微处,影响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上个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加强了对包括古田在内的闽西苏区的围剿和封锁,为了发展苏区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把苏区特产销往外地,采购回盐、布、米等军民急需用品。那时18岁的傅衍璜,被任命为消费合作社的经理。一天,傅衍璜带着合作社筹集的一百块光洋,与两老乡一起前往附近乡镇采购商品,谁知路上却突然遭遇土匪的抢劫。傅衍璜孙子傅长盛:“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被当场抓到,后面牺牲了。我爷爷在被匪徒追击的过程中急中生智,从这个地方跳到悬崖密林里面,带着光洋一动不动地躲藏在里面。”那时,一百块大洋能买到三千斤大米,这对于刚刚建立的苏区,无疑是一笔巨款。为了保护镇中百姓们的集体财产,傅衍璜在草丛里,用身体压着这一百块大洋,丝毫不敢动弹。半个多时辰过去了,匪徒依然没有找到傅衍璜的藏身之所。傅长盛:“其中一个会讲客家话的土匪,他就用我们本地话在山上大喊,(客家话)他就是这个意思,他就是说,傅衍璜,那些人已经走了,你可以出来了。那我爷爷当时很沉着,他抱定了与这批光洋共存亡的决心,他估计土匪没那么快走。”找不到傅衍璜的土匪们不肯善罢甘休,为了逼他现身,土匪们引燃了山林大火,并继续大声喊叫,如果交出财物,就放他一条生路。火势很快便蔓延到傅衍璜周围,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可是一心为公的傅衍璜一动不动,他打定主意,就算是死,也不能交出这笔大洋。千钧一发之际,天上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火势吹向了土匪。趁着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傅衍璜急忙从火堆中冲了出来,抱着大洋拼命向镇里跑去。虽然为了大家的财产,差点儿付出生命的代价,可傅衍璜从不后悔,他时刻教育自己的子孙,在公和私面前,永远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与自己的良心。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傅长盛:“受我爷爷言传身教的影响,我父亲一生中奉行着从不占公家半点便宜的思想。在60年代生产队最困难的时候,我父亲看管着大队里面的粮库。他有个很怪异的习惯,每天下班以后,他带去喝茶的茶壶,他是倒提着回家的。人家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子提茶壶,他说我怕引起别人误会,我要让别人看到我茶壶里没有半点粮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涓涓细流般的教育,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古田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古田人总是牢守着祖先的精神,把公而忘私的家风祖训世代传承。

记者唐天骄:“公而后私的古老家训,在这座廖氏宗祠中回响了数百年。1929年,这座小小的家族宗祠,迎来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他们在这里铸就了中国红色革命的里程碑,又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如同千百年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一样,这支人民的军队把理想的大旗,树立在了人民的利益之中,从此,公而忘私,勇于担当的精神,就贯通了古今,而古田,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也被烙印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1929年,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打破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一路南下,来到闽西建立起根据地。古田四周是山,易守难攻,这段蜿蜒曲折的古驿道,曾经是进出古田的重要通道,当年,红军正是从这条小道进入古田。道口屹立数百年的古松,曾经目睹一代代客家先民,在山路上辛劳奔走的身影。在那个落雪的冬天,又迎来了人民的军队。那时,古镇方圆不过两平方公里,为了接纳前来此地的6000多名红军。古田人让出了自家房屋,给红军战士们充当临时住所、办公场地,把家中的谷笪送给红军遮风挡雨,卸下门板为士们铺床,为了让红军有落脚处,镇里的谢氏家族让出了自家的祠堂。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田镇居民谢秀山:“当年,红四军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家家户户几乎住满了红军,像这个祠堂也让出来给红军居住,在这里就将近住了一个连的兵力。”因为常年艰苦征战,有的红军战士,连一床像样的行军被也没有,寒冷的冬夜,战士们睡在冰冷的床板上瑟瑟发抖,古田百姓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大家拿出自家的棉被让给红军,自己却铺稻草,盖稻草,把稻草戏称为“金丝被”。谢秀山:“当时流传着这么一个民谣,用我们的方言可以这样说,‘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古田人的无私与担当,让红军战士们深受感动,古镇上的青壮男子,各人踊跃参军参战,站岗放哨,妇女们也不甘落后,为红军煮饭、洗衣、纳草鞋,红军与古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田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洪武予:“当时老百姓把家里面的老母鸡公鸡,都拿出来给红军的将士们吃,特别是受伤的伤员。甚至把女眷的卧室让出来,让我们红军指战员们居住。”记者唐天骄:“所以应该说是倾其所有地去帮助红军。”洪武予:“应该讲,这种精神呢,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克己为公的精。就是说哪怕自己没得吃,也希望我们的红军能够有的吃;哪怕自己没得住,也希望我们的红军能够有的住。”在百姓们的帮助下,闽西地区革命形势高涨,红军日益发展壮大。随着革命的深入,红军面临着政治思想与军队建设上的双重挑战。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1929年12月28日,古田下着大雪,但廖氏祠堂内却充满着暖意,120多名代表围坐在碳火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这是(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也被后人称为“古田会议”。就是这次会议树立起了一座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光辉里程碑,从此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古田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洪武予:“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铸就了两个灵魂,奠定了两个基础,开创了一条成功胜利的道路。那这两个灵魂呢,第一条就是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党建制度;那第二个呢,就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永远不变的军魂。奠定了两条思想路线的基础,一条是群众路线的基础,在古田会议得到了奠定;另外,在这里还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古田会议之后,初步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一座祠堂,见证着中国革命一段苦难辉煌的岁月;一次会议,使创建之初的人民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此,这支人民的军队,便有了根和魂,有了对党的担当,对国家的担当和对人民的担当。客家人公而忘私的传统,也因此被添染上更为明亮的色彩——红色。

1934年,上千名风华正茂的古田男儿,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在无数次与敌人的战斗中,他们舍身赴死,浴血沙场,26000多名闽西儿女,最后只有2000多人抵达了陕北,其余都牺牲在了长征路上,这些英雄儿女们大多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记者唐天骄:“如今,战争的硝烟褪去,古镇恢复了宁静。但红色的激情在古镇中仍未褪色,这片红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正在上演着新的蜕变。而古田人世代传承的公而忘私,勇于担当的精神理念,也得以在新时代中继续弘扬。”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今日的古田一改几年前陈旧的镇容村貌,到处都是宽阔平坦的马路,气派大方的文化广场,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如今,每年有超过百万人来到古田镇,人们循着红色印记,在街头巷尾品尝着当年古田人为红军战士们做的“红军饭”。红米饭、南瓜汤、蒸红薯,人们在这里追思历史,汲取未来发展的精神力量。

清晨,雷游松来到了自家深山里的石蛙养殖场。春节前,在外工作的亲人们陆续回到了镇上,大家一年各自在外奔波,春节这几天团聚的日子就显得格外珍贵。为了欢迎从外面回来的亲人,雷游松拿出了自己饲养得最好的石蛙,做了一道滋补药膳。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田镇居民雷游松:“石蛙其实就是一个环境好坏的晴雨表,因为它对水质,周边的植被呀,还有空气都要求比较高的,如果一般受污染的地方,它是绝对养不起来的。”

如今,古田镇四周青山环绕,绿水悠悠,养殖石蛙十分适宜。然而,上世纪70年代,古田苏家坡还是大山里的一个穷山村,当时流传着这么一个民谣:“出门三步就上坡,有女不嫁苏家坡。”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雷游松的父亲雷先春开始琢磨起来,带领村民创办起了古田镇第一家水泥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年的产值能达到3000多万元。在雷先春的带头示范下,当地的水泥产业逐渐兴盛,古田成为中国革命老区中首个“亿元镇”。然而,就在水泥厂蒸蒸日上的时候,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古田镇居民雷先春:“1993年的时候,我们这边有一个歌谣,叫作‘十里山沟百家厂,’那时候遍地都是厂,气候是非常差的。”虽然古镇人富了起来,但是生活的环境却一天比一天差,青山绿水逐渐消失,让古田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当地政府下定决心,要关停所有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当时,雷先春听到这个消息时,一时间也有些难以接受。关停工厂,不仅意味着多年的付出彻底化为乌有,厂里100多名员工也将面临失业。雷先春:“当时村民就是我们厂里面员工,一下子他讲,你让我回去,以后我们没有水泥厂,没有到这边上班了,你让我们哪里去做,做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有啊,当时反应很激烈。”那段日子里,雷先春日不能寐,夜不能眠,脑海中时常想起父辈的教诲。雷家世代居住在古田镇苏家坡在革命时期,这里曾是闽西特委所在地,是毛泽东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小时候,雷先春的父亲经常会给他讲起,当年古田百姓和红军队伍一心为公的故事,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要多为社会,为他人着想,父亲口中这些质朴话语,又一次回荡在雷先春的耳边,也让他做出决定。古田镇居民雷先春:“办企业要赚钱,但是社会效益还要更重要,因为没有社会效益,办企业也办得没什么用,特别是环境这一快,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啊。如果是水都不好,空气都污染了,你办企业,办了也没什么意思。”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雷先春第一个签署了水泥厂的关停协议,并且把政府给予的补助,优先拿来安置厂里的员工。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水泥厂相继关停。水泥厂关了,漫天飞舞的粉尘也渐渐消失,不久之后,一个蓝天如洗,绿树葱茏的亮丽古田,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古田镇居民雷游松:“不管是空气质量,还是我们周边的树木,都是非常好了,特别是树木很明显的,就是绿油油的。”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父辈们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雷游松,这个年轻人另辟蹊径,摸索出一个仿生态石蛙养殖专利技术,并把这项技术无偿地拿出来,提供给周边的父老乡亲们,让更多的人通过生态产业走上致富之路。雷游松:“我爸爸就教我们嘛,赚钱不能只为了自己,也要有意识地带动下周边。他们有心来学的话,我们都会帮他们上门去指导,还有就是技术进行帮助,这样子。”如今,石蛙养殖成为古镇一项新兴的绿色生态产业,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不少收入。公而忘私,没有让古田人失去自己所得,而是带着他们走上了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我们知道整个中国都在蓬勃发展,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间,我们也需要道德的推动力,也需要大公无私的这种推动力,把一些私利抛弃掉,把整个社会的力量综合起来,‘公’字为先,然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个新的一种社会状态,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古田镇——公而忘私 <wbr>勇于担当

每逢合家欢聚的团圆年,古田镇上都会挂上一盏盏象征中国年的大红灯笼,红红火火的生活,在青山绿水间格外喜庆。这一片红色,见证了古镇曾经的热血与辉煌,激荡着人们的豪情与壮志;这一片绿色,又在这红土地里生出铁血柔情,让人流连忘返。如今,古田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筚路蓝缕,勇于担当的象征。无论时光流转,古田人的精神,永远回荡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记住乡愁》片尾曲(第三季46-50集)】            

 

《故乡的目光》

作词:许冬子 作曲:印青 演唱(奏):廖昌永

我的心 恋着你 你的目光

路多长 你就会牵挂多长

走过那么多地方

经历那么多风霜

一条熟悉的小河总在心头流淌

也许沧桑会黯淡时光

也许泪水会朦胧眼眶

因为你 前面的风不再冰凉

你慈爱的目光温暖着我的心房

也许心海会装满惆怅

也许终将会飘落远方

因为你

明天的路不会迷茫

你期待的目光

指引着我的方向

你期待的目光

指引着我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