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天鹅3:反脆弱

 quanshan 2018-12-17

黑天鹅3:反脆弱——荒谬的真理(作者:暗蓝色的海)

      
    我们似乎生在一个充满动荡的世界中:大到地震海啸次贷危机,小到夫妻吵架邻里不和,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意外和不安。每个个体都好似一叶扁舟——很不幸的是,你要航行在大海中,要面对的却是不知何时会袭来的滔天巨浪。

    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让自己活得更好,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认可这样的表述:“一把锁总会有它自己的钥匙”,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天真又乐观地活着,直到一阵意想不到的狂风把我们原本的期许吹得七零八落,进而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最大对手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状况,而是某个状况发生的意外性。我们来不及反应,以至于无法承接从天而降的“馅饼”——它甚至会因为在冰箱里冻了太久而成为一件钝器,威胁到你脆弱的生命。“见风使舵”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意外来得太快,很多时候它见到的都是处在礼拜日状态的我们——就像赎罪日战争里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似乎需要保证一种状态,“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在意外面前不那么脆弱,甚至愈挫愈强。

    这便是塔勒布先生在这本《反脆弱》中所要讨论的话题了。说到塔勒布,人们更熟悉的可能是他先于《反脆弱》的作品《黑天鹅》。在那本作品里,塔勒布以各类危机为背景,探讨了在这些状况下如何让个体立于不败,甚至从中获利。那本书让塔勒布获得了在畅销书领域的成功——他更大的成功来自于之前在金融领域对自己的理论的实践,在几乎摧毁了华尔街所有天才的两场灾难“911”和“次贷危机”中,塔勒布不仅全身而退,甚至获益不菲。

    如果说塔勒布用一部《黑天鹅》征服了渴望发财致富的人们,通过培养更合理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的话,那么《反脆弱》介绍的则是如何让人们在生活中合理地解决意外状况,甚至通过所谓的危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上所述,在《反脆弱》中塔勒布所探讨的,是如何应对生活中未知的可能,即所谓的“反脆弱”——关于“反脆弱”,塔勒布认为它“很难定义”,只能通过“否定法”,将其描述为“脆弱的反义词”,但并非“强韧”,而是一种“因打击而获益”的能力,因为按常理说,打击“脆弱”的常规事物,其必然结果是崩坏。因而“反脆弱”本身就成了一种颠覆,而人们时刻渴望的却正是这种颠覆:在危难中保全,在动荡的世界中全身而退,面对时刻的变化,每个人在一开始都并不希望随波逐流,而是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想要实现“在变化中渴求不变”,显然需要同样具有颠覆性的思维。

    为了论述“发脆弱”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实践,接下来塔勒布论述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这一部分是会让大多数读者——尤其是“自以为是”的那一部分读者感到不自在,因为大部分我们信以为真的事实和方式都是经不起推敲,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在医疗方面,因“医源性创伤”——由于从事医疗、防疫等于医疗相关人员的言谈、操作行为不慎以及医疗相关操作的副作用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而造成的死亡要远多于于疾病本身;“次贷危机”衍生的全球性风暴迟迟得不到解决,其根源竟是来自政府“天真的干预”——这种出自善意并且很有道理却完全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只能摧毁自然规律的措施;我们寄予希望的教育,希望借此培养出更多人才让世界更美好的努力,实际上只是在“教鸟儿飞翔”,不仅徒劳,甚至扼杀了未来更多的可能……塔勒布对现实的观察是冷静的,就好像在许多报道中所描述的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名漫游者,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咖啡厅里冥想”,但这种冥想的结果,却被他用“不留情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作品中,他称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史上地位最高的脆弱推手,让金融风暴在世界横行”来表达自己对“天真的干预”的不满。

    在讨论过我们犯下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愚蠢错误”后,塔勒布开始告诉我们弥补的方法。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如何操纵自己的人生,如何打破生活中的所谓桎梏,最重要的是打破思维的瓶颈。塔勒布的理论,例如“少即是多”、“错误的答案远比正确的值钱”、“旧的事物永远比新的事物更容易流行”、“与一个某方面的业余学者交谈远比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授更有价值”……这些看似荒谬,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决胜于世界”的真理。

    如果说这部作品到此为止,那么它仅仅是一部有趣、新颖且使用“成功学”专著。但塔勒布却没有就此止步。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理论应用到最重要、却在当下最容易被有意识地忽略的领域——即“道德”的层面上。

    塔勒布认为,我们的世界乌烟瘴气的原因,是因为“不对称性”——他认为的造成意外的根源——出现在人们的言行与所承担的责任方面。正是因为太多人可以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才造成了许多“哗众取宠”、“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没有人喜欢一个秩序混乱的世界,但因为利益的诱惑,或者说因为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惩罚的缘故,使人们一次次背弃了自己的底线。作为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塔勒布的讨论使得自己的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更非凡的意义。

    MBA智库的网站对塔勒布的评价是当代“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理论学者”。其实通过《反脆弱》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其实并不过分。塔勒布值得被“敬畏”因为他不只致力于让每个人过上完美的生活,他还希望让这个世界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