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心平眺

 老榆树_yhgek 2018-12-17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本文摄影:扬眉(水印)
       湖心平眺

                                                  —— 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编写:扬眉

    西湖排列有三岛,他们分别是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小瀛洲有著名的西湖十景的“三潭印月”,阮公墩是“西湖新十景”中的“阮墩环碧”,而另一个岛湖心亭却不在西湖三十美景的名录之中,而“清西湖十八景”中“湖心平眺”却为湖心亭争得了名分名。《西湖新志》卷一:“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绕亭之外皆水,环水之外皆山,所谓太虚一点者,实踞全湖之胜,是以‘湖心平眺’为增修西湖景目。惜今仅存旧屋数椽,废圮不治,游人鲜有至者”。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此岛在一石碑上写下“虫二”二字,在此处平眺,应了“为风月无边”的意境,从此得了名气。 1953年在观音殿殿址上新建为一重檐歇山琉璃瓦钢砼方亭,是五十年代,西湖风景名胜建设中的第一所庭园建筑。1980年在亭的南端,重新刻置了“茧二”太湖石碑一块。

  《水调歌头 · 湖心平眺》

  扬眉

  疏浚外湖水,葑草筑泥墩。
  无根连箸漂浮,仙岛不留痕。
  元宋湖心禅寺,寺外三尊石塔,草木掩春深。
  极目四方眺,四下画屏囤。

  晴湖娇、雨湖媚、雪湖混。
  乾隆皇帝,也曾戏谑弄乾坤。
  风月无边虫二,有限年华自勉,化外有高人。
  天下快乐事,不在殿堂陈。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

  扬眉

  湖心亭居湖心中,环亭皆水万山葱。
  太虚一点全湖盛,风月无边剩二虫;
  平民谁敢瞎造字,只有皇帝清乾隆。
  口无遮拦天下戏,湖心平眺也认同。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湖心亭,在西湖的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其中的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湖心亭的建造历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一、湖心亭居湖心中,环亭皆水万山葱
       在杭州的西湖中,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湖心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湖心寺原址,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壮观,今亭为1953年重建。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阴廉其奸事,毁之,并去其塔。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遗迹,建亭其上。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数年寻圮。万历四年,佥事徐廷祼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张京元《湖心亭小记》: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胡来朝《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深无隙地种桑麻。郑烨《湖心亭柱铭》: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张岱《清喜阁柱对》: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考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静观万类’四字,又于阁上御书‘天然图画’额。雍正五年重加增葺”。
       《湖山便览》卷三: 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岛南又有石碑,看似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二字,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繁体字"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但此处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而湖心平眺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也是有着根由的不是。
        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52年,发现亭屋圆柱为白蚁蛀空,1953年在观音殿殿址上新建为一重檐歇山琉璃瓦钢砼方亭,是五十年代西湖风景名胜建设中第一所庭园建筑。1980年在亭的南端,刻置“茧二”太湖石碑一块。岛上花树繁茂,更甚的是在此眺望湖景,西湖的美丽真的是一览无遗,应得“湖心平眺”这一景名的真谛。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二、太虚一点全湖盛,风月无边剩二虫
  在湖心亭上,有一块碑石,上刻"虫二"两字,且在虫字的上边还多了一撇,令游人不得其解。
  历代皇帝,喜游江南,其中尤以乾隆为最。他既爱江南的美景,尤喜江南美女。因而,就在民间留下许多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美丽传说。西湖,自然是他游玩最多的地方。这虫二二字,也就是乾隆皇帝所写。
  一次,乾隆皇帝又来西湖游玩,乘坐一艘高大的游船,左右跟着大学士纪晓岚及杭州的好些地方官员,场面甚是气派。他们一边观胜景,一边听歌舞,一边饮美酒。好不风光,好不气派。游船缓缓地在湖中游动,那美丽的湖光山色就在皇帝的眼前涌动,只见这西湖之中是:水光溢彩,山色添新,美人艳舞,酒香浓浓。真是神仙乐逍遥了。面对此情此景,乾隆皇帝是满面春光,高兴有余,快乐无边。突然,令随从拿来文房四宝,铺下宣纸,要抒发心中豪情。众官员们都以为是皇帝来了雅兴,面对这西湖美景要提诗作赋,于是,也搜肠刮肚,准备诗句,不要等皇帝问及而无以应对。大家都望着皇帝举手挥毫,只见皇帝手在纸上游动,立即写出一个“虫”字,并且在虫字上又多出了一撇,接着在下边又写下一个“二”字,勉强读下来是“虫二”。皇帝丢下笔,就不再写了,也不解释什么,继续饮酒观景。
  众官员拿来一看,竟都不明白皇帝的用意,面面相见,百思不得其解,就推给大学士纪晓岚。纪晓岚也在琢磨皇帝这两个字的意思,心下揣度;虫字上加一撇,没有这样的独体字啊。对了,那风字的中间,不是有这样一个字吗?但“风”字去掉一个边框,那又意味着什么呢?还有这个“二”字,是不是也有一个什么边框啊?这时的纪晓岚究竟不亏是大学士,灵机一动,就揣度出皇帝的用意来:那“月”字去掉边框,不正是“二”字吗?这样,皇帝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了,那是“风月无边”啊!于是,纪晓岚对大家说:“万岁爷是说,这西湖美景风月无边”。众官员听了,大家是拍手称妙:妙啊!妙啊!真是太妙了。众官员一是称赞皇帝的妙意,二是称赞纪大学士的妙解。
  西湖美景,风月无边,我们平时往往很难一下子意会它的妙处,但当远山近水白茫茫一片,八千亩湖面被白雪遮去了所有细节,那时,你大概就更能体会到那种无边的风情了。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三、平民谁敢瞎造字,只有皇帝清乾隆
  如果西湖是一幅画,起码加百十个补丁,大概才能容下乾隆当年来杭州写的诗、题的额……很多连杭州人都不知道的小地方,乾隆都跑去留了个名。乾隆喜欢杭州喜欢到什么地步呢?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幅乾隆于73岁画的《西湖图》卷,据宫廷部馆员介绍,这幅画啊,从艺术上来说一般般,跟学生习作差不了多少,但是乾隆在画上特别题注:“西湖我经常画,但是坐下来又想画了……”
  根据历史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六次南巡,每次都以杭州为目的地。少则七八天,多则十来天。据史书记载,乾隆下江南,大车就四百余辆,征调夫役不计其数,水路用船一千多只,首尾衔接,旌旗招展,声势显赫。一路题字吟咏,炫耀自己到此一游。因此,杭州的乾隆御制诗碑刻很多。
  七十五岁时,他曾说:“余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出兵平定西北动乱,统一新疆),一曰南巡。”其在《恭奉皇太后驾临金山记》中也说:我皇祖圣祖仁皇帝抚育九有,匪居匪康,以江浙地远京畿,其民文而慧,文则知礼义,导之善可以为天下倡;慧则鲜坚持,入于恶亦可为天下倡。而且财赋所出,国家藏富之地也。是以涉河渡江,不惮屡勤清跸。看来,关注东南地区的思想政治动向和财赋漕粮,才是乾隆屡次南巡的深层目的和基本动因。江浙地盘不大,人口也不是特别多,但除了风景优美,它更是鱼米之乡,经济条件和人文条件都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江浙人文茂盛,是全国文化最发达地区,才子学者之多,数倍数十倍于其他省份。另一方面,江浙又是明末遗民活动的中心,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断,发生了多起文字狱。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发展其“盛世”,便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
  通过六巡,乾隆帝相当清楚地了解江南的官风民情,又大兴河工,广蠲赋税,礼遇致仕大臣,培植士子,宣扬了圣恩,对争取缙绅士民,安定江浙,保护百姓的身家性命财产,发展生产,丰富文化,创造和延续“大清全盛之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四、口无遮拦天下戏,湖心平眺也认同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张岱(1597-1679年)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出身仕宦家庭,曾祖张文恭,祖父张汝霖皆曾为朝廷官员,父张耀芳,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文中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1、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3、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而“痴”字一词主要体现在作者痴迷于雪景,超脱世俗的雅致还有遇上知音的愉悦,却又仅为客居此地,而带有的淡淡忧伤。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湖心平眺——(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