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打和传统武术有关系吗?

 pgl147258 2018-12-17

当然有关系,不过这是从感情上说。

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在做着尝试性的改变,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也许是中国武术搏击的内涵被压抑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新时代被外部事物的冲击过大。新中国第一代武术人,决定开始做一次武术技术的重大实验。

散打的提出源于解放初期就有雏形了,当时在北方地区的自然门中的散手,大成拳的推手,或多或少都可以看成是散打的初级阶段。但是在80年代末事隔几十年之后把散打作为一项运动提出来,而且要树立一个武术的搏击项目,甚至有人设想未来把散打推向国际体育竞技赛场。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及大胆的行为。

始作俑者就是今天,中国武术套路表演竞技的奠基人和著名的推广人吴彬先生。从这一点上,似乎我们找到了武术和散打的连接关系。一个曾经搞了几十年传统武术表演的人,突然开始搞对抗性竞技体育。从体育本身上来看,看着好像没毛病。但是从两个运动的性质上来看确实有着天壤之别。我想当初开始做散打比赛策划的时候,吴彬老先生和他的团队也应该就这个问题研讨过很久。至于最终确定了散打的样式,这个细节。我其实并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机会正式采访吴彬老师这个话题,希望未来有个机会能够亲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至于武术和散打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从人事上讲:

吴斌在解放后参与了传统武术的少年儿童培养开始。他所使用的教师,所搜集的拳种,以及教学的方式,训练的方法。大多都在延续着民间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当然今天来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现代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上,加入了很多最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不过逐本溯源现代的传统武术训练仍然来自于传统武术。因此由于人参与的原因,所以传统武术和散打之间是有的一些人事关系的。

第二,技术上分析:

由于散打运动本身是使用了现代拳击擂台的形式,同时比赛规则也仿照了拳击等现代搏击运动。比如三分制,点数积分,甚至包括护具和一些细节的裁判技术。这些比赛形式的仿照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来讲,传统武术的对抗,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恒定的科学标准。而且从解放以后,几十年来的传统武术教育中一直在沿用的是表演套路制,因此在对抗比赛的时候无论是观赏性,还是竞技性,都完全不能达到体育比赛的标准。其实吴彬带领的团队就这个问题,曾经试验了十年之久。最终磨合出了一个今天的散打模式,上肢是拳击直拳勾拳摆拳,移动也是拳击的移动步伐,下肢的踢法里,正踢和侧踹,吸收了跆拳道的技术。当然从历史上讲跆拳道和中国武术也是有传承关系的。而鞭腿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中国的传统技术。但其实在东南亚的一些如泰拳中也经常使用。不过这个要是探讨渊源的话,最终也是中国的传统。最后就是摔法,这个比较杂有中国式摔跤,也有空手道的摔法,当然还有现代奥林匹克的摔跤技术。综上如果我们细节的去分析散打技术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从传统武术中吸收的技法,看似很多。但其实又似是而非。但无论怎么讲,他为了适应今天的擂台形式。所有的三大技术的改变和进步都是为了今天的擂台服务的。基于这一点原因,从技术上来讲。散打也许是从想法到形态也许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武术。但是发展到了今天,他更接近西方的搏击技术。

结尾必须要谈一谈武术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很长,我试着长话短说。记得太极拳论王宗岳曾经说过,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尔。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这段话其实是对现代搏击的一个经典的点评。它表达的是招数无论你多么的繁复,多么的精巧,多么的不同。无非是比的是力量和速度。而中国武术在竞技上完全不是这个思路。他是:四两拨千斤,显非力胜。耄耋能御众之行,快何能为!我想这两句话够大家琢磨的。

其实在这个太极拳论中,王宗岳讲的并不是招式,而是在讲一种技术思想,当然也可以把它归类为哲学理念。他在强调的告诉我们中国武术的对抗竞技,和我们习惯的一种对抗方法,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现代的搏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