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 | 中国古代节日与三国

 殷觅轩 2018-12-18

       圣诞皮肤真香啊,小编觉得,传统节日我们更应该被了解和尊重。小编帮你们整理了一下,每小节都会给你们介绍当时三国时期这些节日的盛景,想了解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现存文献记载呢,“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汉武帝时期以前,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十分不统一。后来汉武帝规定,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直到清朝末年都是这样。而“元旦”一词的确立,却是在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就誓词中。直到1949年后,元旦才正式列为法定节假日,日期为1月1日。

而在三国时期,有一处文献可以体现他们过元旦的隆重~即曹植的《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开篇短短四个字,就能看出宴会的隆重与华美,可见那时候的元旦,不亚于我们现在的元旦哦~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实正月最早是在夏朝规定为一月,后来经过一系列演变,于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一月一日划分为春节。相信每年过节大家都非常开心(除了亲戚的问东问西233),反正小编最期待的就是年夜饭和红包~

在三国时期,已经有了放鞭炮等习俗,而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非常繁琐,对他们来说春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祖加上供奉,祈求一年可以五谷丰登。

      又称元宵节,古人把“夜”称作“宵”,而正月十五那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古人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上元节在古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相传放天灯始于东汉,这就意味着或许东汉末年每当上元节,人们就会点上蜡烛,放一盏满载希望的天灯。而《三国演义》中有提到五人打算在元宵夜讨伐曹操的故事。其中提到“正月十五夜晚,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虽然是小说,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当时上元节的热闹~

     寒食节,即期间内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这个节日呢,源于祭祖,相传也与介子推有关。古人为了延续改火旧习,在这个节日里要祭祖,且把上一年留下来的火苗全部熄灭。一开始寒食节要持续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人们都只能吃生食,长此以往对身体大大有损伤。

直到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经明令取消这个习俗,不过三国归晋后,这个习俗又流行起来,相应的传说也被推广,直到后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这个节日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但这个节日的起源却众说纷纭。据考证端午“赛龙舟”早在屈原时代前就存在了,所以端午节其中一个意义是纪念屈原,还有别的类似祭龙祖等意义,如今学术界暂未完全统一观点。

而在三国两晋时期,“端午”这个名字已经出现,但在当时,大多数还是称端午节为“五月五日”。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文献叫《风土记》,是西晋周处所注的,时代距离三国时期较近,所以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有提到吃粽子、划小舟(并非比赛)、喝雄黄酒等习俗。

      作为东方的情人节,这个浪漫而又传统的节日,据今记载,此节日的故事起源于东汉,东汉的文献将牛郎星和织女星拟人化,才有了七夕节的雏形。而七夕节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叫乞巧,同样在《风土记》中有所记载。

     三国时期的人们会在这天向织女星祈求很多事物。虽然七夕这个节日在后世才被确立,但是早在三国时期之前,这些风俗就已经形成了。曹植的《九咏注》和曹丕的《燕歌行》都有所提及这个节日。

 

     相信大家对这个节日的了解,都是通过小学初中学的那些古诗,但其实重阳节得追溯到上古时代,而最早的习俗记载,则是在《吕氏春秋》里。最早重阳节是一种祭祀活动,于农作物丰收时感谢上天之类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重阳节的景象出现在了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人们对重阳节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认为“九”具有“久”的意思,是一个吉祥的节日,所以在这一天,他们有享宴高会的风俗。直到后世,重阳节才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例如老人节之类。

       可能有些人想问,问什么中秋这些节日没提到呢?因为中秋始于唐朝,这里小编只是整理了一些和三国时期有关的部分节日呢~由于篇幅有限,可能剩下的小节日会在以后提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