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表伤寒论13——太阳病到阳明病大黄证的演变

 逸农农 2018-12-18



 1 

  胡老六经辩证特点  

胡老的六经辨证体系特点如下图:

这是区别于脏腑经络辨证体系的最大区别,但是注意辩证体系没有高下之分,两种体系学到深处都是高手,因为无论哪种辩证方法,都是一个比较粗犷的疾病分类方法,分到最后都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方证上,所以辩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2 

 太阳病向大黄证的演变 


太阳病向阳明病承气汤的演变规律,主要是麻黄汤和桂枝汤加入大黄的规律。因为大黄是阳明病承气汤证的主要药物。


对于太阳病,表虚有汗,但是同时又有里热大便不通,这个时候怎么办?


原则上是先桂枝汤解外然后再解内。


但是因为有大实痛,所以可以表里同时处理。因为如果单纯解表,都把津液往表调集,会造成里面的津液更加缺乏,无疑会给已经里热状态加了一把火,会让里热更加热。所以用桂枝加大黄汤表里双解。


如果里热更加严重,不单单不大便腹痛,而且有了腹胀满,加厚朴枳实消胀除满,则为厚朴七物汤。


如果是太阳表实证恶寒无汗兼有里热大不便腹痛,能不能用麻黄汤加大黄?应该也是应该可以的。


这个就和大青龙的组方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大青龙是用石膏来清内热(烦躁),如果是表有寒同时里热导致了不大便和腹胀痛,同样可以解表的同时加大黄(胀满则加厚朴枳实)来进行表里双解。


麻黄和大黄有一个不在一起的配伍是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里面。在这个方子里面,本来水饮导致的咳嗽又有浮肿,应该加麻黄解表祛水消肿的,但是因为其人虚/痹,故用杏仁代替麻黄,又因为胃有热导致面热如醉,故加大黄。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既有表浮肿又有咳嗽水饮又有胃热,所以用杏仁(本来应该用麻黄)治浮肿,用苓甘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消除水饮,用大黄来治胃热。当然这个方子不是简单的太阳阳明合病,其实更加准确来说是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了。


这个配伍其实小青龙加石膏的配伍是类似的。在小青龙中,麻黄桂枝等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等治水饮咳嗽,用石膏治疗水饮郁热。只是小青龙的郁热是石膏证(烦躁而喘),而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是胃热面色如醉。


麻黄和大黄的配伍还有一个应用是在中风的治疗上。

千金三黄汤加大黄:麻黄5分独活4分细辛2分黄芪2分黄芩3分大黄2分枳实1分

千金方三黄汤方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

在千金三黄汤里,恶寒,手足拘急肢节疼痛,为有表证用麻黄等解表,心烦乱,里有热用黄芩清热,如果心热更加严重就加大黄,腹满则加枳实。


这个方子和古今验录续命汤组成有部分相似。

古今录验续命汤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3两 1 杏40p


在续命汤里面,是麻黄配石膏。中风后四肢不能自收持,四肢麻木,此为有表,因为津液(正气)无法到体表四肢,所以四肢不用,故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把津液(正气)往体表调集,用当归川芎等补充津液(血液)以及活血化瘀,用人参补充津液,用干姜温中加强津液吸收的力量,另外加石膏清里郁热并作为反佐药。当然这个方子不是简单的太阳阳明合病了,还牵涉到太阴以及厥阴的问题了。


备注:本文出现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擅自使用,请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