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夜访戴

 醉花荫L 2018-12-18
原文赏析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出自<雪夜访戴>的成语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人物分析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急躁而耿直的人。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
人物简介
王子猷
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放荡不羁,性情洒脱,率性任情的个性,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也自有他的强项,那就是出身名门,血统高贵。其事迹散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戴逵
戴逵(326-396):东晋琴家、艺术家,字安道。谯郡(今安徽毫县)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附近)。
据《晋书》记载:“逵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
《晋书.隐逸传》载有戴逵“碎琴不为王门伶”的故事,说的是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擅鼓琴,一次,请他到王府演奏,戴逵素来厌恶司马晞的为人,不愿前往,司马晞就派了戴逵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深觉受侮,取出心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摔得粉碎,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非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朋友当下震住,面带惭色,带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
戴逵擅画,一次,他给一家寺院画佛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但又担心别人不会当面提意见,于是,他把画好的佛像放在寺院里供人参观,后面挂以帷帐,自已躲在帷帐后面,用心记下大家的评论、意见,然后参照它们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直到人人称好。
戴逵的儿子戴勃、戴颙都以琴名世。

●【附:左思.《招隐诗》】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