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案:刺马案前后,慈禧两次“面谈”曾国藩,聪明莫过帝王!

 芳草屋845 2018-12-18

作为晚清四大悬案之一的“刺马案”,它背后的故事一直是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到底与曾国藩有关无关?马新贻是否成了曾国藩与慈禧博弈的牺牲品?刺客张汶祥的供词漏洞百出却被清政府证实,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由于本案涉及因素太多,关系到湘军、捻军、太平军、海盗等众多利益集团,直接涉及到的人物有丁日昌、曾国藩、慈禧、张汶祥兄弟妻子等,所以一直被称为“疑案”。

这些疑问,我们可以通过马新贻被刺杀前后曾国藩两次面见慈禧的谈话,找到一些思路。

1868年,曾国藩从两江总督被升任为直隶总督,进京面见慈禧。

千古奇案:刺马案前后,慈禧两次“面谈”曾国藩,聪明莫过帝王!

首先说明一下此时曾国藩和慈禧的关系,曾国藩被慈禧任命为直隶总督,看似位极人臣,实则是“明升暗降”,乃曾国藩打压湘军的一步妙棋。

曾国藩一直是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手握朝廷经济命脉,加之湘淮楚军系共三十万兵力,曾国藩可谓是有兵有钱,是一颗威胁慈禧权位安危的定时炸弹。

慈禧擅长宫斗和朝堂制衡术,对于眼皮底下如此大的一颗毒瘤不可能坐视不理。所以无论曾国藩有反心与否,只要太平军覆灭,曾国藩一家独大,慈禧都必定会以曾国藩有反心为基础布局。

只有深谋远虑,才可换得高枕无忧。

在军事力量上,慈禧曾下命曾国藩裁军。曾国藩劳苦功高,自然对朝廷“打压功臣”的举动不爽,但慈禧却用计陷害曾国荃,以增老九的安危相要挟,曾国藩只能屈从,湘军十五万被裁成三万。

曾国藩本以为裁军之后这件事就结束了,万没想到擅长权谋的慈禧居然还有下一步“逼宫”在等着他。

裁军最多算自断双臂,但无伤性命,可慈禧却让曾国藩拖了残躯去剿捻,这其中政治深意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借此机会把曾国藩赶下两江总督职位,然后名正言顺再此削减为数不多的湘军实力,让曾国藩“家破人亡”。

两江乃是湘军根脉,曾国藩一走,多年经营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但接任者是李鸿章,也算湘军一员,还是曾国藩学生,曾虽不满,却也无从下口反对。只能拖着几万军马去对抗捻军几十万大军。

实际上慈禧让李鸿章接任就是为了封住曾国藩的嘴,这一步是慈禧连环计的开始。

曾国藩去剿捻,以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坚持了一年,已经初步谋划好对付捻军的“河防大计”,但是功于心计的慈禧,暗中施压,不依不饶的催促曾国藩剿捻,一年间数次弹劾谴责。

曾国藩被慈禧打压的心力憔悴,告病回家,由李鸿章接任剿捻。慈禧的目的达成了,对于曾国藩告病回家的结果非常满意,不但削弱湘军实力,也顺利的拿回了两江地盘,可谓一石二鸟。

李鸿章剿捻时就舒服多了,慈禧从不催促。

这种情况,傻子也应该明白这是慈禧给李鸿章曾国藩师徒上的一番“离间计”,却别对待二人,让二人心里产生误解,产生隔阂,再一步分离湘淮军的力量。

李鸿章自然不傻,深知唇亡齿寒之理。对于曾国藩的境遇,李鸿章也开始担心起来。于是以剿捻不利为由逼慈禧把曾国藩再次放回到两江总督的位子上。

慈禧迫于捻军压力,也就顺从李鸿章了。但是阴谋家之所以称为阴谋家,一定有常人不可预见之心思。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子上又安稳坐了一段时间,坐到什么时候呢?

李鸿章剿捻得胜!

捻军败了,慈禧少了一个威胁,于是又有机会对曾国藩下手。

慈禧是个要脸面的阴谋家,不想背上“打压功臣”的名声,所以每次削弱曾国藩的实力,都师出有名。

千古奇案:刺马案前后,慈禧两次“面谈”曾国藩,聪明莫过帝王!

这一次,慈禧要给曾国藩升官,让曾去京畿要地做总督。在官位上,直隶总督要大过两江总督,但在实权上,两江总督明显富的流油,而直隶总督诸事都要向慈禧汇报,所以,曾国藩升任实为“明升暗降”。

谁去接任两江总督呢?

马新贻。

曾国藩去,马新贻来。曾国藩种好的瓜,马新贻摘了,不仅如此,马新贻还身负慈禧圣谕,要彻查太平天国财宝一事。

两江总督府就在南京,而太平天国首都也在南京,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又是第一个冲进南京,掠夺了大量财宝。

马新贻无疑是受慈禧命令来直戳湘军集团利益的。

曾国藩迈步进入大殿,跪倒在地后屈膝前行数尺,叩头行礼。

慈禧抚平双手,视线往下压了几十度,盯着殿前的曾国藩凝视了一会儿,大殿中无不屏息,如死寂一般。

年近六十的曾国藩一直跪倒,不敢挪动半分。

慈禧突然发话了:你离开南京时公务都已经办完了吗?

曾国藩低头回答:回禀太后,办完了。

慈禧声调抬高了一分:湘勇团练都遣散了吗?

曾国藩的回答一如既往的沉稳:是的,都遣散了。

慈禧语气放缓了一些,有些轻松问道:一共有多少人?

曾国藩说:臣遣散湘勇两万多人。

慈禧狐疑的问:都是哪里人?

曾国藩回答:小部分是湖南人,大部分是安徽人。

慈禧送了一口气:遣散一事都妥帖吗?

曾国藩:十分妥帖。

然后慈禧又“关切”了一下曾国藩的家事,随即让曾国藩叩头退下了。

这简短的对话是简单翻译过后的,原文参阅史料。

从慈禧与曾国藩的对话中,不难发现慈禧对曾国藩的猜忌并未减少。《曾国藩年谱》中记载,马新贻先到南京,曾国藩才去北京。

慈禧在问南京公务是否都办完时,显然是问的交接手续。

紧接着又问到关于湘军遣散的事宜,是慈禧对曾国藩两江总督一职不放心的另一体现,从人数到出生地,慈禧只是为了确定这些人遣散的是否干净。

曾国藩说一小部分湖南人,一大部分安徽人,慈禧是非常放心的。因为湖南是曾国藩老家,湘勇的发源地,即便解散也是后患,曾国藩随时有能力给他们再次聚集。但安徽人就不同了,解散就真的解散了。

再次后一年多时间内,慈禧每当翻阅湖广总督官文以及两江总督马新贻奏折,都要叫曾国藩来“商议”,说是商议,其实是慈禧在侧面证实曾国藩的忠诚。

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做为直隶总督处理此事。直隶总督实权不大,主要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手里,所有天津教案名为曾国藩督办,其实只是出面而已,背后一切决议还是慈禧完成。

天津教案最终以斩杀天津闹事八人以及赔款数万来解决,一时间曾国藩被举国痛骂,替清政府背负了“卖国贼”的骂名。

不但如此,清政府决定卸磨杀驴,借此事处理不当之由,撸了曾国藩的直隶总督,这时是六月底。

事儿最怕巧合,没多久马新贻就被刺杀身亡,曾国藩再次回到两江任职。

马新贻为何被杀?没人知道。刺客张汶祥说认识马新贻,为寻仇而来。但马新贻临终遗折说被不知名刺客所杀。马新贻遇刺时间非常巧合,是在曾国藩被撸后不久。

这事儿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借用《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名言来解释:这就证明,你们之间有人说了谎!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新贻之死,最大的损失方是慈禧。

慈禧只能继续让曾国藩回两江做总督。

而曾国藩也很反常,说自己眼疾缠身,奏请辞去两江总督一职,但慈禧不许,且为此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反复强调两江总督一职的重要性,认为此职非曾国藩担任不可。

这君臣二人,此时变得如此客气,不知为何。

千古奇案:刺马案前后,慈禧两次“面谈”曾国藩,聪明莫过帝王!

曾国藩临走前恰逢60大寿,朝廷给予重赏,一尊佛,一柄玉如意及其他,且慈禧亲自手书一诗一匾作为庆贺。

牌匾上只有四个字“国之柱石”。

稍微懂局的人都能看出这赏赐耐人寻味,佛像和玉如意不是寻常赏赐之物,在慈禧当政时期有很高的地位,佛像代表慈禧的信仰,玉如意代表慈禧的权利。

更让人不解的是“国之柱石”这四个字,在此时送,多少有些耐人寻味之处。

慈禧是在夸赞曾国藩功绩?还是以四个字鞭笞曾国藩的行为?

没人知道。

但是在临走前,曾国藩面见慈禧,又有一番对谈。

慈禧:你何时离开天津?

曾:二十三

慈禧:天津教案匪首正法了吗?(指那八个被用以谢罪列强的天津人)

曾:还没有,外国领事要前来查验行刑一事,所以不能立即处斩。

慈禧:天津民众安生否?

曾:百姓已经恢复平静。(其实民怨很大)

慈禧:你的右眼已经全然看不见了吗?(指曾国藩以眼疾为借口拒绝赴任两江总督)

曾:是的,几乎已经全瞎了,不过左眼仍能看见。

慈禧:那其它疾病呢?

曾:都好的差不多了。

慈禧:看你跪下、起身,非常自如,身体还不错吧。

曾:大不如以前了。

慈禧:马新贻被刺一事颇为奇怪,是吗?

曾:非常不可思议。

慈禧:本人办事能力极强呀!

曾:是的,他克己奉公,温良谦让。

慈禧:你在直隶训练了多少新军?

曾:三千。前任总督训练四千,臣请李鸿章继任直隶总督后继续训练三千,凑足一万。

慈禧:朝廷在南方也需要训练一支精兵部队,你要亲自督办。

曾:遵旨。

这是曾国藩最后一次见慈禧,此后就去南京上任两江总督,再也没见过慈禧。

这次对话同样暴露出慈禧的多疑以及戒心,我们稍加解读。

问曾国藩关于天津教案一事,特地问了天津百姓是否安生,意思是说百姓安分不安分。百姓自然是不安分的,因为这是结果非常偏向外国人,但是曾国藩不敢说不安分。这种处理结果时慈禧给的,如说百姓不安分,则算变相抱怨慈禧处理结果有问题。

慈禧这么问,问的不是百姓有没有怨言,而是问曾国藩替自己背了“卖国”这口黑锅有没有怨言。

曾国藩既然因此替慈禧承担了后果,自然不会因此再得罪慈禧,当然说百姓安好,已经恢复平静。

紧接着慈禧又问曾国藩眼疾一事,指的是曾国藩借口眼疾不上任两江总督是不是借口,借此试探曾国藩。

曾国藩确实有眼疾,至于病到哪种程度,恐怕除了他自己,连医生都不清楚。

慈禧又问到:跪下、起身自如,身体似乎不错?

虽然年六十,身体倍儿棒,精力充沛。像家常话,也像一句“话中话”,潜台词就是:爱卿看起来身强力壮,还是有能力做两江总督啊!

一句话,讥讽、质疑并存。直指马新贻被刺一案。

紧接着慈禧就直说马新贻了:马新贻遇刺不奇怪吗?

曾国藩:简直不可思议,太奇怪了,谁也未曾想到。

慈禧:此人办事能力极强!

潜台词就是:不会他奉命去南京查到了什么关于太平军财宝的事儿吧?不会因为办事太多而得罪了你吧?

曾国藩说:马新贻克己奉公,做的都是公事,人品非常值得尊敬。

从问话到结尾,慈禧充满着对曾国藩的质疑和询问。

末尾,慈禧说:南方需要精兵,事关紧要,你要亲自督办。潜台词就是:你回到两江之后可以放心练兵了,我允许你训练精兵了,但你要对得起“国之柱石”这四个字。

说到这,感觉慈禧已经接受了马新贻的死,而且已经对曾国藩有了异样的转变,从开始谈话的种种质疑和试探,到结尾“放权”,这种转变非常突然。

所以到最后,拿着张文洋漏漏洞百出的刺杀供词,慈禧也就默认“官宣”了,马新贻之死,从此无人细查。

这场博弈,谁赢了呢?

曾国藩回南京后便到各地巡视游玩,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欢欣异常。

不久,曾国藩因病去世,慈禧为此罢朝三日,特赞“肱股之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