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使用制附片用量与疗效关系

 阿里哥118 2018-12-18

李春桃 张舒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由于附片的毒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附片使用剂量为3g15 g,但是在临床使用上普遍超过这一限量。据统计,一般用量在30 g600 g之间,与规定剂量非常悬殊。

通过对本院风湿免疫科搜集相关病例观察发现:用量与毒性无直接对应关系(有关论文已公开发表);而对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寒湿型风湿性疾病疗效肯定,并且附片使用量与治疗效果呈正性相关,病势愈重,病情愈复杂,用量愈大。

附片的主要药理成分为乌头碱,能抗寒冷,镇痛,镇静,局部麻醉,抗炎等[1]。笔者随机搜集本院风湿免疫专科门诊病例21例,所使用制附片及配伍中药(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惠康饮片厂生产,入库均经检验合格)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风湿类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的特点,随机搜集20082月~20091月风湿免疫专科门诊病例21例,以疼痛为共同特征。一般性寒湿型疼痛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1岁;颈椎病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952岁,平均年龄436岁;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6岁;强直性脊柱炎2例,均为男性,年龄3548岁,平均415岁。排除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日本骨科学会(J()A)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和强直性脊柱炎(纽约标准1984)

典型症状:一般性疼痛,包括肩、颈、腰、腿疼痛,舌淡苔白,脉迟缓;颈椎病包括颈部疼痛、头晕、手指、臂部发麻;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手指、腕、膝、踝、趾关节疼痛,有变形;强直性脊柱炎包括腰、臀部疼痛,僵直,脊柱前倾不能直立。

13治疗方法处方:

均以制附片配伍治疗,未予西药,疗程因病情而异,一般性疼痛疗程在13个月;其他则在6个月~1 a;制附片剂量30 g600 g,剂型均为汤剂。嘱病人按照汤剂煎煮方法煎煮,制附片先煎1 h以减轻毒性,服用方法13次,1150200 mL

2观察指标

21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指标

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及O6分半定量积分法。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缓解明显,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75%;有效:症状基本减轻,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30%~75%;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30%或加重。

22安全性指标

生命体征及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原酶(AST)及肌酐(Cr)、尿素氮(BUN)检查。

3治疗结果

31临床疗效

所观察病例中,由于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制附片使用量有很大差异,在30 g600 g范围;以及疗效判定标准的原因,有效率高低有差异。一般性寒性疼痛病例总有效率为889%;颈椎病为667%;类风湿性关节炎为857%;强直性脊柱炎为50%。见表1

32不良反应

   所治疗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或改变。

4讨论

风湿类疾病病情表现复杂,病程长。而寒湿性风湿类疾病在治疗上除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外,使用药物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附片的使用疗程长,剂量高。从表l可以看出,每一类病例附片使用量均显著超过药典用量,而随病情轻重程度增加。

在难治性疾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大剂量附片体现了明显独特的作用。就总有效率而言,附片作为主要药物(不考虑处方的配伍因素),附片的用量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性相关性,与总有效率显示了直接关系。较小剂量用于一般性疼痛及轻症,高剂量均见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并且与药典限量相差极大。

由于本类疾病的特点和大剂量附片在治疗上的使用,可以看出:附片散寒通痹的功效及附片的主要成分乌头碱抗寒冷、镇静、镇痛、抗炎的作用是治疗本类疾病的主要药理因素对有毒中药有着深入详尽研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高渌汶老师认为:附子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如无毒性再逐渐加大剂量,一般在15 g以下,但主要视病情而确定剂量。有人报道,附子煎服剂量用至450g。本院风湿免疫专科在附片的使用上,辨证用药体现了附片对寒湿型风湿病证的治疗特色。

由于附片剂量与毒性无直接关系,而与疾病轻重程度及疗效有直接对应关系以及附片的功效和药理作用决定了附片在本类风湿性病证治疗中的关键治疗作用,即高频率和高剂量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