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期货大佬葛卫东的投资风格、理念及心得

 yh18 2018-12-18

对于期货、股票投资新手来说,他们希望通过每一篇经验文字汲取有益的信息,提升自己的投资技能和实力。但是听听那些老读者、心工学的声音,可以帮助新手获得更宽视野、更多不失真的市场画面。

对学习者来说,一定记住,每篇此类财经报道,都在我们和世界真相之间竖起了两层玻璃。采访对象、记者,他们都通过自己的瞳孔、视网膜和知识滤网判断外界,有选择地吸收、重组印象,最后通过记者形成的图文,传递给我们某种洞见,而且洞见之中往往掺杂有偏见的杂质。

在这个例子里,葛氏对市场观察与思考(信息加工程序)、记者对葛氏经验的信息提取和解读,是树立在市场和我们之间的两道玻璃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还原处理,剔除玻璃中的杂色,获得更鲜明真实的市场形象。再用这种形象的印象,亲自与真实的市场互动,进行验证。

这个学习原则,我们会经常在这个解读系列中重申,以确保我们客观地学习、尽快且尽量笔直地进步。

我们看“葛卫东:我的投资原则”这段。里面说了两个用心的问题,一是用心感受市场方向,二是克制杂念、把持目标方向。可以好好读读原文,领会一下心工学的解释:运行头脑主程序判断市场时,把贪婪、恐惧的杂念线程关闭、删除,类似电脑里Windows系统“Ctrl+Alt+Del”调出程序线程管理窗口,选中然后Delete。目标确定后执行交易时,随时关闭、删除贪婪和恐惧线程,不让它们干扰行动线程。

“我现在做交易的三个原则:”一段,比较简单,实际上就是三条判断线程,判断机会是否值博、“基本面”是否配合、“技术面”是否配合。如果让电脑运行这三条线程,一秒钟就完成了,但是我们的头脑一般都会在判断完成之后,一遍遍地运行重审程序,再三重新判断,浪费精神能量,干扰执行行动。这和贪婪、恐惧线程的作用一样,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啰嗦、强迫。和葛氏前面的叙述一致,目标确立后,不要运行杂念,不要运行重审;头脑里的这个程序要掐灭。

“和市场保持适当距离”一段,觉得记者此时可能是个实习生,再一次出现段落排版和材料组织的毛病,显得混乱。内容上,提到蝴蝶效应与河床模型。关于蝴蝶效应,建议你亲自读一下洛伦茨的原作,他的本意是说这种效应并不确定存在,但是在我们以讹传讹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这个否定的意思变成了肯定的意思。大概这个说法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震撼性,所以很多人乐意引用,但却完全颠倒了作者的原意。

如同“大爆炸”的提法,始作俑者后来否定自己的说法,但是那个思想已经不胫而走,追也追不回来了。

也好像巴菲特讲过的一个幽默,有位退休石油工程师死后发现天堂里满员,没有自己的位置了,于是高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矿藏了!”天堂里的大家一听,纷纷出发前往地狱。有了充足空间的工程师这时犹豫了,最后他也操起工具跟去地狱。别人问他怎么离开天堂时,他说:“万一那句话里有真实的部分呢,我还是去看看的好。”

另外关于巴菲特这个名字的翻译,真正合乎标准的是“巴费特”,但是流传中带着娘娘腔的“巴菲特”成了正宗。从中可以看到社会中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具有扭曲变形的特征。

葛氏在这段里引用了两个模型,也是两个比喻。我们的思维和文化里到处都是比喻和模型,比如一句简单的“学生时代我们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未来才会一帆风顺”,里面就隐藏着了两个比喻,隐喻,能不能找出来?“打基础”是造房子,“一帆风顺”是旅途,文化中最经常用到的几个比喻里的两个。

葛氏这段陈述,表明他的投资路线基本属于“不用电脑”,用的头脑、心机,或者说更多使用右脑功能,比如直觉、灵感等等。

“理念决定行为”这段,有些牵强,不评。只从心工角度讲,一个价值取向程序,让我们只从事这个手电筒光亮照到的范围里的工作,在那里运行具体的决策线程并执行行动。

“不动则已 一击必中”题目下有较多线索,似乎是记者或者编辑懒得再分别细致叙说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相比之下,“不动则已,一击必中”有点问题。虽然只是语言技能的表面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对记者的转述打个折扣,因为他很可能在专业方面并不理想,玻璃杂色可能重些,可能给我们带来较多误导。我们需要对他的转述进行还原。

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们审慎地阅读,避免轻率地得出过多结论,或者避免轻率地认同文中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