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音乐才能,你拥有哪些?

 阿里山图书馆 2018-12-18
            

编者按:伟大音乐家都有超凡的天赋和音乐才能,这期我们来探讨关于天赋和音乐才能的话题。本期前部分依据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中提出的8项“音乐的才能”加以展开,然后谈谈经常被提及的音乐能力“乐感”,以及更为高深的音乐才能“内心听觉”。音乐的才能跟其他能力一样,有它自己的构成要素,并且个体的差异性很大。而这些才能都是成为音乐家的基本能力。


1、高速反应的“视觉-运动反应能力” 
比如演奏者要非常迅速识别乐谱上的音符和乐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并能迅速的弹奏和表现出来。这种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能力,但后天学习训练激发是前提。每个人对于这种能力的开发和激发的过程和时间长度是有差别的,相同条件下有的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迅速掌握这种能力;而有的人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也不排除有的人,是怎么也学不会。

2、肌肉运动控制能力 
音乐表演与肌肉运动相关,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表演肢体部分肌肉的拉伸力、肌肉运动的持久力、肌肉的运动的速度力、肌肉的灵敏度。有的人天生肌肉拉伸力不好,对于演奏是一种障碍。大型的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肌肉运动的有持久的耐力,有时候还是长时间的快速运动。这些肌肉基本能力可以训练和激发,但也是有个体差异的。表演中肌肉运动控制能力尤为重要,包括:
 
A、肌肉控制的精度。音乐是有生命的活体,比如弹琴触键非常细微的力度与速度的控能力,这样才能弹出音乐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够演奏指出音乐的微妙的声音变化,才能够撩动人心。
 
B、运动定位的准确性。比如像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的音准控制就是完全靠手指定位准确性达到的;钢琴演奏中的大距离快速大跳,要能够准确无误也是依靠肌肉运动定位精度决定的。
 
C、肌肉记忆自动操作模式。经常遇到的肌肉记忆就是弹琴时,一种只是手指习惯动作的条件反射的背谱方式。这种“用手背谱”的顺手溜的背谱法极不牢靠。因为音乐没有通过大脑的分析、构建、记忆,没有理性的指导。而肌肉记忆自动操作模式有点像开车时踩刹车、离合器、油门三个连续的动作,在经过训练会成为肌肉运动一种自动操作的动作模式,这就是一种肢体肌肉记忆自动操作模式,并且一旦记住就很难遗忘。在弹琴时眼睛不需要看琴键,就可以找到音符的位置,这里大部分靠的就是肌肉记忆,这里与运动定位的准确性相关,而这种精准性其实也是依靠肢体肌肉记忆达到的。比如弹琴的指法安排,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这就为手指肌肉记忆自动操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娴熟的声乐演唱,也需要气息的控制的肌肉与声带肌肉也需要形成一种演唱肌肉记忆自动操作自动模式。
 
3、心理操作技能   
演奏音乐是一个非常复杂心理操作过程,需要诸多的的能力瞬间爆发组合在一起,所以心理操作技能尤其重要。比如乐器演奏同时就需要控制很多事情:高复杂的弹奏动作,音乐的表现,听觉的控制,脚的踏板控制等等,这些对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工作记忆容量、信息读取速度、注意力分配的能力,控制转换的速度、平行操作的能力,及心理动作的有序性等。
 
  
             人的听觉系统  △

4、听觉分辨的能力   
听觉分辨的能力是最基本的音乐才能。我们知道像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演奏的一个基本要求的就是音准,声乐演唱也有“跑调”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听觉对音乐中音的高低辨别能力决定的。这部分能力有天生的成分,有的人天生耳朵就好,不需要训练一首歌听一两遍就会唱;听觉分辨的能力也有后天训练激活的一部分,比如要达到古典音乐家的耳朵是需要长期系统训练而成的,但天资是很重要的。一个良好的音乐的耳朵还包括对音强、音色、音长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在对声音的各种属性进行辨别的细微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一个号的音乐家可以辨别3音分(一种测量音高的单位)的差别,而一个普通人只能分辨大于14音分的音高差别。再比如音强的分辨能力,是否能感受到音乐音强的起伏和微妙的处理,在演奏中是否能做出乐曲要求的音强变化,进一步创造性加入自我音强处理。再如音色,是否能感受到音乐中的音色和音色变化,是否能能感受的各种风格、各个作曲家作品中音色的微妙与不同。
 
5、速度的知觉与控制能力  
 
体现在对于速度的控制的能力,比如演奏乐曲速度的恒定性,就是速度是否能在一个速度上保持一致;还有就是速度微妙变化的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比如很多乐曲的速度是弹性的,我们称之为弹性节奏(Rubato),要能控制人性化、情感化的微妙速度变化,并且自然而然。

6、音乐的记忆能力   
音乐的记忆能力,这是考察音乐才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听了一遍就能复制唱出来的人,要比练很多遍也记不住的人在取得音乐成就上所要付出的努力要少的多。这就是音乐记忆能力的差别。我们听说过过目不忘,其实还有一种能力就是音乐的记忆能力中的“过耳不忘”。
 
7、音乐想象力与创造性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差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在想象力与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差异是非常大的,而音乐的想象力是对音乐声音与形式方面变化及表现力的想象能力。康德古典哲学中,把具有鲜活性,特殊性,直接性的感性直观材料归摄在理性的概念即先验的逻辑规则下所借助的能力称为想象力。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赋予你无穷自由想象的空间。
 
8、 音乐审美反应的强度  
在欣赏音乐时,是无动于衷,还是容易被音乐感动,是人更高级、更综合的音乐感受能力的表现。
 
除了周海宏教授提出的这8项“音乐的才能”之外,在音乐学习、创作、表演、欣赏过程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关键性的能力就是:“乐感”。上述8项能力中也有涉及到这方面内容,接下来集中谈谈这个话题。

  
          音乐在大脑反应区域  △

9、乐感——音乐的感知能力  
关于乐感,是极其复杂而且目前也没有统一概念。小编认为:乐感,是人对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力,它是音乐才能中最重要的的能力之一。乐感可以包括两大类能力:

A、音乐形式的感知与表现能力: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又称乐律感,也包括细微的装饰音的微律);有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包括对不同节拍的辨别力和特殊重音变化中的原有节拍的记忆力);有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包括旋律线条及多声部乐曲中多种节奏形态);有多变而灵活的"力度和速度感"(包括力度与速度的转折、过渡和变化);有单一及混合的音色感(包括中西各类乐器,特别是混合音色的辨别);有鲜明的调性感(包括民族调式及多调性的认辨能力);有复杂及内在的和声感(包括音响中的和声辨别和感知、头脑中的内在和声音响感,更包括和弦的结构及其变化及快速变换时辨别能力);有整体及局部的结构感(包括句式、段式、附加乐句及乐段等);
 
B、音乐内容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生动和丰富的形象感知力(包括声态、形态、动态、静态、色光态、空间态、时间态等);有感性及意境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包括情绪、气氛、气质、性格、环境感、甚至有再造想象等等);音乐表演中表达内容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音乐欣赏中对表达内容的感知力。
 
一般人认为乐感大部分构成是天生的,后天的乐感培养也只是激发人的潜在的乐感的能力。一方面乐感的差异性很大;另一方面乐感决定一个人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乐感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位音乐表演者音乐的演绎的质量,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音乐家。

  
        贝多芬耳聋后佩戴的耳具  △

10、内心听觉  
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就是在贝多芬几乎完全耳聋的状态下完成的,首演时贝多芬甚至连台下的鼓掌声和欢呼声都听不见。那么,贝多芬耳朵听不见音乐,又是如何作曲的呢?他依靠的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内心听觉”能力。

内也听觉在《音乐百科辞典》中的释义为:“人们在内心里对某种听过的或未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相对于聆听实际音乐演奏而言)内心听觉是在聆听音乐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般人都具备不同程度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经过由浅入深的训练可逐步提髙,有的人会获得一定的发展”。它建立于外界音响的积累之上,人脑在接收了一定的音响信息后产生一定的反应和思考,运用这一能力可处理此后收集的音响信息,如辨识或记录声音的发生。这种基于听觉表象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音乐领域中,我们称为音乐内心听觉。音乐内心听觉,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集合,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的音乐想象与思维活动的依托。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实践活动中,音乐内心听觉作为一项基础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作曲家在谱写乐谱的同时,内心就已经“听见”了音乐真实音响效果。或演奏者在没有乐器或者任何音响的情况下,能通过看着乐谱就能“听到”音乐。这便是我们唤之为“冥听”的内心听觉。

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从演奏者的角度指出:内心听觉,依靠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内心听觉,是对音乐演奏最深层次的思考,它几乎代表了每一个音乐家的理想世界。它的建立过程缓慢而复杂,曲折而富于变化。......内心听感的培养与建立,是每个高级阶段的音乐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当我们经历和声、节奏、织体、结构等一系列基础必要的音乐元素分析和练习后,我们需要依靠内心听感,将谱面上记录的音乐密码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储备中,使其既合乎逻辑又非僵硬机械,以求得音乐表达上的自然,从而达成美与真的艺术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那么演奏则是将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内心听觉就好比是连结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纽带,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转化进程中的一种缓冲和预示。

总之,真正伟大的音乐家都具备超凡的音乐才能。但具备这些能力,就一定可以成为音乐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音乐家的成长还有许多其他决定因素。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伟大的作曲家,似乎天生就是为音乐而生,所以用尽一生专注投入到音乐当中,音乐就是他们的生命,音乐也表达了他们的生命存在。他们对音乐的这种专注力和持久力也将决定一个人的音乐道路能走多远……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感受音乐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人人也都可以学习音乐,但我们必须承认个体之间的音乐才能的差异,这些才能决定你音乐路能走多快、走多远,如果想成为音乐家,那就一定得看看你的“天赋”了。


参考资料:周海宏教授《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阴默霖:《试论音乐内心听觉及其与视唱教学的关系在教学实际中的体现》(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孙颖迪:《音乐中的内心听觉》

                     (来源:涌现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