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昵称32937624 2018-12-18

北斗君按

上期我们一起展开了探索脚下大地的旅程,本期我们将继续一起来看看“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有怎样的故事!由于内容比较多,分为两期讲解,本期内容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的各种学说。

第三单元 地形地质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相应的大洋为“泛大洋”。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泛大陆的花岗岩层分离并在分布于整个地壳中的玄武岩层之上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如下图所示: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但是,该学说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物理学家发现,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太小,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兴盛了十几年后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一过程所历时间约需2亿年,它也是海底岩石年龄的下限,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海底扩张学说的证据主要有:海底岩石比较年轻,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生长边界的海岭和转换断层、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2)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3)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东非裂谷带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东非大裂谷横剖面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红海横剖面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南美海沟-海岸山脉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东亚海沟-岛弧

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理论已被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但对于驱动力问题意见还不一致。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谭木地理课堂——高中地理基本概念(第八期)

北斗地理

权威考试资讯,

名师指导备考,

尽在北斗地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