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 第二十四章:帝训
2018-12-19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第二十四章:帝训《韩非子-扬权》上节韩非子告诫君主若想治理国家,首先要铲除朋党,朋党之祸是万祸之源。朋党的产生是因为
利益之争,这样的争斗不单消耗彼此的精力,还消耗国力,如果君主不及时消灭朋党,就会导致国家分裂,国力衰退,危及国家安全,所以韩非子劝
谏君主务必将朋党铲除干净,否则后患无穷。同时,韩非子也提醒君主要赏罚分明,不能随性而为,否则就是借斧于仇人,后果就是仇人执斧砍己。
君臣之间的关系说简单也不简单,是统一对立的矛盾体。如果按礼而论,就是简单的君臣上下级关系,如果按德而论,又加杂着个人情感,是准兄弟
的关系。如何规范君臣关系,自古就是一个难题。但唯一能解决好君臣关系就是制度,就事论事,不掺杂个人情感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韩非子
引用了黄帝的一句话:君臣之间一天内就有上百次冲突。如果站在上古炎黄时期,礼制还不完善,可能君臣之间主要还是准兄弟的关系,在私心的作
用下,君臣彼此之间多少有些矛盾,所以黄帝才说君臣一天有上百次的冲突。但随着礼制的不断完善,君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礼制的规范,君主
是什么该做什么,臣子是什么该做什么,是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但制度是需要人遵守,需要人执行,如不执行不遵守制度也只是一堆文字而已,并没
有多大的作用。君主关系一旦突破了制度的约束,“上下一日百战”的事情还会发生。臣子故意隐藏私情,用来试探君主;君主掌握法度,用来制裁
臣下。臣有臣法,君有君道,臣法探君,君道掌法。作臣子的最想知道的就是君主是怎么想的,如果知道了君主的想法,那么进言献策必定按君意而
为,自然会得到君主的喜欢,同时知道了君主的想法,自然会想办法与自己的私利联系起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好处。所以臣子想尽办法来探试君主
,想从君主的反应来了解君主的想法。对于君主来说,紧握法制武器,来掌控臣子。君主只有一个,而臣子却有千万个,君主不可能像臣子试探君主
一样一个一个试探臣子,所以按法律、制度统一管理,化零为整,这是最佳最直接的管理方式。韩非子在这一节总结道:律令的设立是君主的法宝;
朋党的形成是臣下的法宝。君主必须要有立法权,依法治国是君主管控国家管理臣民的法宝,是法宝就要好好掌握,不能一时兴用一时废止,要始终
如一的坚持。而对于臣子来说结成朋党形成势力是与君主对抗的唯一方法,独木不成林,再厉害的臣子也只是一个人,不可能形成势,所以结朋成党
是其唯一的选择。历史总是一样的,与时间无关,只与人心有关。【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
故度量之立,主之宝也;党与之具,臣之宝也。】黄帝说过这样的话:“君臣之间一天内就有上百次冲突。”臣下隐藏私情,用来试探君主;君主掌
握法度,用来制裁臣下。所以律令的设立是君主的法宝;朋党的形成是臣下的法宝。在公司管理中,老板与员工既是统一体,也是矛盾对立体。统一
体现在大家在同一个公司,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工作,矛盾体现在具体工作上,这是正常,要干事就有矛盾,有矛盾就需要解决,需要想办法。只是老
板应将矛盾控制在“人民内部”,切不可将矛盾扩大到敌我境地。员工应该有职业自觉性与职业素养,要有“服从”精神,要明白企业最后的决策权
是属于老板,自己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摆正位置,端正心态,理正思路,做好本职工作。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