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当前“三公”支出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治理对策

 闻古博今 2018-12-19

接到纪检监察系统领题调研任务,我们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12个市直单位和3个乡镇,分别和单位法人代表、办公室主任、部分单位报帐员进行了交流,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在市会计核算中心查阅了9个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帐目,结合近几年对全市单位“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情况,简要地谈谈“三公经费”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以及治理对策。

一、当前“三公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务接待方面

(1)、乱接待、高标准接待。不少单位公务接待没有固定的接待标准,没有固定的接待对象,“同城吃请”、私客公待等屡见不鲜,进豪华饭店、上高档菜、喝高档酒、进高档娱乐场所等司空见惯,导致不少单位公务接待费年年居高不下。

(2)、接待费中猫腻多。一些单位把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单位领导个人开支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以餐费名义报销,甚至存在多报、虚报、用接待费发票套取现金的现象。

2、公款旅游方面

(1)、公款旅游乱象丛生。有极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巧立名目违规公款出国(境)旅游,有的向下属单位或企事业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公共资金;有的领导干部借开会之名转道旅游景点参观;有的以福利形式组织单位职工外出考察学习等等。

(2)、借出差之名办私人之事。有的领导干部陪家属或亲戚去外地看病、送子女到外地上学、陪朋友去办事,期间私人所花的路费、住宿费,甚至包括送朋友礼品的费用都公款报销。

3、公务用车方面

(1)、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有极少数领导干部通过向下级单位或企事业单位长期借用车辆、将公车挂靠下属单位等形式,超标准、超编制为自己配备公务用车。

(2)、公车私用屡禁不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车私用问题明显减少。但节假日双休日公车私用、公车购物、公车接送子女、公车旅游等不良之风依然存在。

(3)、公车加油、维修存在漏洞。大多数县市已实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卡加油制度,但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仍在探索之中。少数领导干部及其身边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以多种修车理由报销高额修理费用并据为己有等等。

二、原因:

1、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但是,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尤其是执行不到位,有的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2、监督不严,监管乏力。一方面,各单位基本上已执行了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规定,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财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把手”仍为各单位财务的实际控制者,分管的副职领导基本上是按照“一把手”的意愿审批“三公经费”发票,财政部门在报账时也仅仅只是审核发票的形式是否合法、报账手续是否齐全,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审核。另一方面,上级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多,缺乏管理,单位内部人员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成了“空头支票”。

3、领导以身作则不够,上行下效。普遍反映单位“一把手”执行制度好,能够以身作则的,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公车使用,都比较节俭。相反,“一把手”以身作则差的,“三公经费”浪费就大。

三、治理对策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勤俭节约自觉性。加强思想教育,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基础之策。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认真遵守公务消费纪律,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干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风气。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勤俭节约在各地、各单位蔚然成风,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2、强化制度建设,给“三公”消费戴上紧箍咒。加强制度建设,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关键环节。一要规范公务接待管理。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同城吃请”,对各单位公务接待实行场所定点、费用单列、限额管理。对超过限额数的部分,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报账,从源头上堵住公款吃喝的漏洞。二要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并按批准的内容、路线、日程执行。建立因公出国(境)经费先行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规模,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或出具邀请函受邀出访,不搞一般性考察和照顾性出访,坚决制止无实质性内容的出访,坚决杜绝公款出国(境)旅游。对花公款和借公差名义旅游的,以贪污行为论处,追究其刑事责任。三要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车辆编制核定标准等,严格公务用车的购置、处置审批,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建立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制度,严控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费用。四要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工作,将公务卡制度改革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将办公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等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全面推行使用公务卡结算,降低现金使用率,促进规范消费。

3、加大公开力度,推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推行信息公开,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列入“三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公务接待情况、公费出国(境)情况、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情况通过单位固定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公开网等每月公示一次。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形式明了,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违规用权。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保障。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办法,规范报账程序,从严控制支出总量规模,规范并量化“三公”经费。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确保“三公”经费合法高效使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要采取重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形式,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打招呼,深入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各部门机关食堂及各宾馆、酒楼、会所、住宅小区、旅游景点等场所,对“同城吃请”、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实施惩处问责,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必要手段。一要严格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消费问题的责任追究。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不公开、假公开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公开促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二要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制考核。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行政支出成本作为行政主体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严格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同时,加大对用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准购置配备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削减“三公”消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