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藜芦醇到底行不行?》

 陶子45 2018-12-19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丁香医生,但其实等于是匿名的,谁也不知道是哪个医生。但就是这样一篇匿名文章,却用一篇《一种中国热销的保健品,却是来自中国的造假骗局》标题,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并被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原封不动的引用,出了一把风头。
在此,我对这个公众号提出几点质疑:
1 如果是真正为民众健康着想,就应该明确指明是哪一家公司哪一种产品;
2 如果你的指责要站得住脚,应该拿出论据,而不能罔顾事实信口雌黄编造罪名
3 如果你是出于公心,为何在文末加上引流的二维码疯狂吸粉?
但是,这三个问题丁香医生却无法回答,原因在于:
第1个问题:作者不敢这样做,他只想投机。不点名道姓的说出公司名和产品名风险最小,这个公众号运营主体知道这样笼统的攻击没有对手会接招,却可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因为它知道这个东西现在很热,公众很关注。如果指名道姓的说出公司名称,自然马上会有律师找上门,它只是要蹭热点,可不想惹官司上身。
第2个问题:用白藜芦醇的个别科研工作者的论文造假为论据,以偏概全,否认整个行业。它举的例子是康奈尔大学的迪帕克达斯20篇论文造假就否认了全部白藜芦醇功效。请问牛奶企业里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牛奶就再也不是营养食品了吗?韩国日本发生过干细胞研究的造假事件,干细胞就不对人类生命科学起作用了吗?这个结论得来的逻辑推理过程就是很荒谬的!事实上自二战时期白藜芦醇被发现提取的70多年时间,成千上万的学者对白藜芦醇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发现了它对人体广泛的良好效应,尤其是近二十年,研究发表的成果和论文是呈现指数增长的(百万数量级),为什么只盯着一个犯错的人而否认其余所有科学家的成果与贡献?当今生命科学最权威的三大杂志《自然》、《细胞》、《科学》都有大量相关的成果报道和发表。这些杂志是值得信赖的,只要发现有造假,它们会毫不留情的撤稿,不计较经济得失。而且,白藜芦醇在国内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2018年10月18日-19日第五届国际白藜芦醇与健康学术会议刚刚在我们中国西安落幕,怎么在丁香医生的嘴里就变成国际骗局了呢,这不是信口雌黄是什么?
第3个问题,文末二维码吸粉才是重点,因为它明白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流量就是效益,粉丝就是未来。你带着吸粉的目的,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是真正为读者负责任吗?
至于它还提到的肾毒性问题,这个可以在《自然》杂志的权威综述找到答案,白藜芦醇不但不会毒害肾脏,还能保护肾脏,心脏,肝脏,尤其在缺血再灌注人体受到损害时保护更明显。其他还有任何问题的,我们都可以从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找到答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而不是道听途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