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履痕:身到蓬莱即是仙

 老苞米的书屋 2018-12-19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
   称之为仙境,不仅仅是说蓬莱环境美,貌似天界,重要的这里是唯一可以通向仙境的入口。这就是蓬莱的独特之处。
   上天无路,但是蓬莱有路,从秦皇汉武以后,很多人都相信,只有在蓬莱,才能找到让你长生不老的神仙。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我猜度,白居易所说的仙山,应该指的就是蓬莱吧。
   据《汤子·列问篇》说,神山共有五座——岱與、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此外,还有三山说——方壶、蓬莱、瀛洲,即三神山。
   汉武帝久寻仙人不见踪迹,便令人这海边筑一小城,命名蓬莱,聊以自慰,这便是蓬莱的由来,从此有了与仙界蓬莱并立的人间蓬莱。
 
​    蓬莱是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有历代名胜古迹100余处。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的蓬莱阁和建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蓬莱水城,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戚继光故里、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渡海口等旅游景点。
      小城很幽静,也很整洁。街路上的人和车并不是很多。我去这天,天气有点儿阴,所以我拍的照片都不是阳光明媚的样子。
 
​    海边的人多一些,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那栈桥尽头,停着几艘载客去八仙渡海口的游船。
 
​   屹立这海边的巨大雕塑——八仙过海。
 
​    莱有名,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八仙过海这一美丽的传说。
   八仙传说源远流长,在古典文学、戏曲、绘画、雕塑作品中,都有八仙形象。
   八仙传说是这道教传播过程中,经过民间传说的演绎,把历史上一些不相干的神仙拼凑在一起,从而逐渐形成了八仙群体。
 
​    传说中的八仙,是指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八个人。 
​   明代中后期,明代人吴元泰以民间的八仙故事和元杂剧等为素材,写出了通俗小说《东游记》。从此八仙故事越传越广。
 
​    八仙传说之所以与蓬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先来自“蓬莱”这个来自大海的富有魅力的仙境名字。
   蓬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是神仙聚会的地方,八仙的加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一代文宗苏东坡这蓬莱为官时,留下了“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诗句。
 
​    一部分游人在导游的引导下,穿上救生衣,通过栈桥,乘船去八仙渡海口去游览。
   我没有去,只是觉得穿救生衣去看风景有些煞风景,且与一些陌生人密密匝匝挨在一起,更是觉得别扭。
   还有,我觉得,八仙渡海口这个景点有点儿牵强。你想啊,以八仙上天入地的本事,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赴蟠桃盛会。我的兴趣自然是向往已久的蓬莱阁。
 
​  在蓬莱海边戏水的孩子。
 
​   站在海边玩自拍的少女。
 
​  通过这座桥,就进入蓬莱阁景区了。
  蓬莱阁,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其余的三个名楼,分别是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最初的四大名楼并没有蓬莱阁,原属于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已遭损毁。上世纪九十年代,
国家邮政部门对外发行《中国历史名楼》特种纪念邮票,因鹳雀楼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图样无从参考,只好将面朝大海具有悠久历史的蓬莱阁增补进中国四大名楼。
  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让蓬莱阁跻身四大名楼之列。
 
​    有趣的是,原来的四大名楼能声名远播,都是因一首诗或是一篇散文而为世人熟知。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其实,蓬莱阁也有人写过诗,而且名头不小,堪称一代文宗。
   这个人就是曾经在登州(蓬莱)作过五日知府,虽然时间颇短,却也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望海》,另一首是《海市诗》。遗憾的是这两首诗在苏东坡的作品里稍显一般,已被诗人那些气吞山河的大作淹没了。
   况且,这两首诗并不是直接写蓬莱阁的。
 
​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海市诗》(宋·苏轼)
 
​    人间蓬莱坊造型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牌坊,匾额上有“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据称是苏东坡的手迹。
   实际上,这四个字真的是苏东坡的手迹,只不过是从苏轼的书札中集字而成。
 
​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这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
   弥陀,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
 
​  弥陀寺前的石狮子。母子嬉戏,憨态可掬。
​ 
 
​  弥陀寺前殿的护法神,手持宝杵,怒目圆睁。
   这位是那罗延金刚。
 
​  这位蓝皮肤的是密迹金刚。
 
​    进入弥陀寺,东厢供奉着西蜀名将关羽,谓之关公殿。
 
   西厢供奉着慧远法师,谓之祖师殿。
   慧远法师,东晋时期人,俗姓贾,是佛教分支中净土宗的创始人。
 
 
   至于弥陀,因游人太多,还有一些人顶礼膜拜,手掐破相机的我难觅立足之地,只好不拍了。
 
​    出了弥陀寺,拾级而上,可见到一座碑亭。
 
​   碑亭中所立的石碑叫万民感德碑。
   据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某一年,登州(蓬莱)地区旱情严重,颗粒无收,于是康熙皇帝下令减免当地百姓赋税一年。百姓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镌刻了“万寿无疆”四个大字,立碑于此。
 
​  碑的背面。
   碑上的文字记载着感德碑的来历。
 
​ 丹崖仙境坊。牌匾上的“丹崖仙境”四字系董必武所书。
   因蓬莱阁所在的小山崖的石头是红色的,所以叫丹崖。过了这道牌坊,人们就进入仙境了。
 
​  位于丹崖的龙王庙。
   这是龙王庙的显灵门。据史料记载,该庙在唐贞观年间就已存在。宋嘉佑六年,朱处约任登州郡守,于崖巅建蓬莱阁,遂将位于丹崖极顶的龙王庙移至此处。日军侵华期间,龙王庙的前后殿毁于战火。1993年,蓬莱阁管理处投资重建了前后殿。
 
​   这座规模不大,也谈不上宏伟的建筑便是龙王爷的宫殿了。
 
​    东海龙王敖广,面庞清癯,骨骼清奇,一双大眼睛鼓溜溜的,样子很萌。
   敖广的儿子叫敖丙,也就是龙宫三太子,在海边与一个穿着红兜肚的娃娃发生了肢体冲突,结果被那个娃娃痛扁了一顿,然后抽了筋,给他老爹做了一条裤腰带。
   这个娃娃家喻户晓,他就是陆地上的三太子哪吒。怎么说也是哪吒理亏,动辄取人性命,你爸是李靖又如何?
   有点儿感慨:敖广这个龙王爷算是个悲剧的人物,儿子被哪吒打死不算,还被抽了筋。敖广去找玉帝告状,刚到南天门,就被小崽子一顿胖揍,还被揭去几片龙鳞。后来孙猴子为了弄件称心的兵器,大闹龙宫,强行将定海神针夺去。这个可怜的“老泥鳅”,除了会告状,真的没有别的本事。
 
​    正殿两旁站立着虾兵蟹将,都是些巡海夜叉、千里眼、顺风耳和雷公电母什么的。
 
​   这是子孙殿。具体是什么位置记不得了。
 
 
​   子孙殿里供奉的送子娘娘,专治不孕不育方面的疑难杂症。盼儿子想孙子的善男信女,来这里不忘给娘娘叩几个头,捐点儿香火钱。
 
​    这是天后宫广场的“观止矣”戏楼。天后即妈祖,有海的地方都有妈祖,她是渔民的守护神。
 


​  
​   天后是福建莆田人,得道成仙之前叫林默娘,精于占卜,会测吉凶,能事先告知渔民可否出航……总之为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东南沿海一代称林默娘为妈祖,北方的渔民称其为天后。
 
​   天后宫前香烟缭绕,游人纷纷进香祈福。
 
 
​ 天后宫院内也有一棵千年唐槐,铁干虬枝,绿荫如盖。
   说也有,是指我在扬州曾经见到一棵唐槐,就是淳于棼做春秋大梦的那棵大槐树。
 
​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这是蓬莱阁的一副楹联。
   再向上攀爬几步,我就可以体味一下当活神仙的感觉了。
Go go go!
 
​   这就是蓬莱阁,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滕王阁为两层木结构重檐式楼阁建筑,相传八仙就是这此醉酒后漂洋过海的。
   蓬莱阁没有我想象中那般雄伟壮观。虽然只有两层,但是古风十足,丹窗朱户,雕梁画栋,色彩斑斓,与我的心境很是契合。
   后来弄明白了,蓬莱阁指的是一个建筑群,包括前面提到的弥陀寺、天后宫、龙王庙等。眼前的这座悬有“蓬莱阁”牌匾的建筑,准确的说法是蓬莱阁主体建筑。
  牌匾上的“蓬莱阁”三字,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
 
​  蓬莱阁一楼有巨大的彩色浮雕,向游人展示了八仙过海这个传说的情景。
 
​    《八仙过海》讲述的是八仙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归来,在蓬莱岛上饮酒作乐,由铁拐李提议要过海一游,并且要求众仙必须凭自己的宝器过海。众仙一齐响应,纷纷向海中抛出自己的宝器,乘坐飘然而去。
 
​   过海时,八仙与东海龙王敖广遭遇,受到阻挠,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交战。后经观音菩萨出面斡旋,风波得以平息。我估计,这次吃亏的还是敖广。
   八仙过海而去,不但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山海传奇,而且还留下了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蓬莱阁内游人太多了,想停下来拍张照片都很难。我几乎是被挤挤插插的游人裹挟进去又裹挟出来,随波逐流、跌跌撞撞地来到了蓬莱阁的后壁。
   后壁上有一些碑刻,最有名的是山东巡抚托浑布的手迹。在托浑布登临蓬莱阁时,面朝大海,心情不错,挥毫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1895年1月18日,日本军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发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便成了“海扬波”。
说它有名,是一些资料将此事件引申为:没有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国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是幻想。
 


​   
​   蓬莱阁的周边有一些石碑,有名的由于围观的人多,都没拍下来。我拍的都是无名。

   这是立于清嘉庆年间的《重修登州蓬莱阁记》。
 
​  立于清道光年间的《重修登州蓬莱阁记》。
 
 
​    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登上蓬莱阁的二楼,居高临下拍了一张照片。
   这次来蓬莱阁,如去其他城市景点一样,都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蓬莱阁景区错过了苏公祠。
   “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苏东坡在登州(蓬莱)虽然任职只有五日,留下了《望海》、《海市诗》等十余篇佳作;上了两道利国利民的奏折——《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乞罢登莱榷盐状》。这样高的办公效率,如此的百姓情怀,赢得了千秋万代世人的敬仰。
   回来查资料得知,苏公祠内有苏轼肖像刻石拓本。内外壁嵌历代刻石20余方,其中内壁之苏轼《海市诗》、《望海》,薛殖《观海》和清代书家翁方纲临《海市诗》楷书刻石尤为珍贵。
 
​    二楼是禁止入内的,只能隔着门窗往里看。
 
   二楼内有一组彩塑,八仙都喝醉了。醉态癫狂,放浪不羁,酒香四溢,神仙醉了也与凡人无异。

   登楼远眺,海天一色。
       说了半天,忘记了让蓬莱闻名天下的还有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人们都不陌生,年长一些的都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过一篇《海市蜃楼》,作者是杨朔,一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有名的散文家。那篇课文的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杨朔就是蓬莱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