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盾的读书法

 zhaoqingchaorj 2018-12-19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自幼喜爱读书。他的故居至今仍存放着一本《字课图说》。茅盾幼时,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学《三字经》时,他就已经将《字课图说》作为识字教材。茅盾不仅爱读中国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主张:“诵读文学名著,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

茅盾总结出一种粗精结合、学用结合、多次反复的读书方法。茅盾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城市全貌;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并加以运用。他在读《战争与和平》时,读了两三遍还觉得没有看透,直到看了五六遍。他认为只有这样阅读作品,才能领会作品好在哪里,以及想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

读书要配合思考,才能真的有收获。茅盾在《谈独立思考》中提到,“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只有勤思才能有助于我们对所读之书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每部作品都是“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思考也意味着选择阅读,学会识别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茅盾认为,读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都要将自己的心得进行归纳整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读过的书会随着时间被慢慢遗忘,唯有笔记能让人保持回忆和再认识,学会运用书本知识指导工作与生活。他在每读完一本书后,将读书笔记里零散的片段、情感、感悟、思考融合起来,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吸收书中的内容,茅盾的《夜读偶记》就是这么来的。

运用茅盾的读书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定可以取得不小的收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孙雪梅)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