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课堂】“一次制作或实验”

 江山携手 2018-12-19

“一次制作或实验”

 

写一篇作文,介绍你最近做的一次制作或实验。要写清楚进行这次制作或实验应该做哪些准备,是怎样一步步做的,使别人读了也能照着去做。如果你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或者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也可以讲一讲。写完后读一读,自己听听说清楚了没有。

【指导】

每年学校都要开展科技月活动,同学们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回家认真地进行科技小制作及一些科学现象的实验。做的类别是很多的,难以说清楚。但这篇文章写时要选择你印象深的、十分喜欢的一次来写。写的时候应该认真细致地考虑一下:什么制作?(小布人,鱼雷壁挂、刺绣……)什么实验呢?(电磁铁,大气压力,收集氧气……)不管是实验还是小制作都要有一个动手的过程,应该怎样叙述才能把过程叙述清楚,从几方面写才能让人真正知道小制作的制作方法,小实验的原理呢?

一、选择那些成品令人喜爱的制作去叙述,选择十分有趣,令人丰富头脑,回味无穷的实验进行描写,因为这样的制作和实验,你本身就十分喜欢,叙述起来就会把你所知所感倾注于笔端,越写越有劲,而读者也会从你的记叙中感到其中的窍门及奥妙,读起来也会津津有味。

二、不管制作还是小实验都应把需要准备的用品叙述清楚,尤其要注意的是叙述当中的条理性及语言的简洁。在讲述实验所需用具时,要把所用的仪器名称写准确。

三、文章注重详略得当,制作的过程,实验的步骤才是文章的重点,应具体进行记叙。在叙述过程时,要抓住当时动作、心情进行描述,反映事情发展变化,尤其制作坏了,或实验失败后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叙述过程时千万不能像列条文似的,这当中可以穿插一下老师的言语、神态及同学们的表现,这样会使文章“活泼”一些。还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要力求简洁明白。

四、小制作有制作原理,小实验有其实验的科学依据,因此,叙述了过程之后,应该把制作、实验的原理准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穿插在过程中讲述。

五、任何活动都会有其目的所在,因此小制作和小实验对同学们来说是十分有益处的,文章中可以把自己做小制作及实验的收获写出来,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写这篇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及简洁。此文也可不按这一模式记叙。比如把实验与自然课相融在一起,通过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及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学习,使一次实验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展现出来,或联系班会、科技月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题目为“有趣的一次××”文中一定要突出“有趣”二字。叙述时更应把现场气氛,同学们被吸引的表情……在介绍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习作评改】

原文:

 

一个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题目是火烧纸锅,我们先准备出酒精灯、三角架、火柴和两个纸叠成的小锅。

接着,把酒精灯点着,放在三角架的下面,再往锅里面倒点水,然后,把倒满水的纸锅放在三角架的上面,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以为马上水就会流出来,纸锅烧着了,再把火给扑灭了。

一分钟过去了,纸祸并没有烧着,两分钟过去了,纸祸也没有烧着。三四分钟都过去了,纸锅仍安然无恙,也没有着,可是纸锅里的水都烫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因为纸锅里的水把热量吸收了,纸达不到燃烧的温度,所以纸锅没有被烧着,水却被烧热了。如果纸锅里不放水,用不了几秒钟就会烧着的。

这个实验多么有趣呀!

 

评改意见:

这篇习作,应当说是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小学生“观察体”作文。

文章记述了一次“火烧纸锅”的实验过程,看得出,小作者是亲手做过或能够亲手作出这个实验的。因为,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的进行,以及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道理,作者都一一写到了。这说明小作者对实验经过是比较熟悉的。

像这类“观察体”的作文,首先要求作者要有亲手实验、亲眼观察的经历,这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写作问题,而是一个实践—观察—思考—认识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观察或经历事物发展过程,是写好这一类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果不下功夫去观察或根本不观察,不实践,闭门造车,编造经过,这显然是不可能写出像样的文章的。在亲手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火烧纸锅”的实验过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这是《实验》这篇作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当然,正如观察和实践要讲究方法一样,写文章也要讲究表达方法。从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可以看出小作者在把握篇章结构和使用语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文章的自然段划分显得有些混乱,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的时候,这是怎么叵事呢?显然应该是另起一段的,但作者却把它与实验的经过混在了一起。还有文中的不少句子也是有毛病的。比如:“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认为这水马上就会流出来,纸祸烧着了,再把火给扑灭了。”这种句子读来十分别扭,意思也欠清楚,应当改为:“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认为纸锅马上就会被烧着,锅里的水也会流出来,把火扑灭。”

上述问题,说明小作者在表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表达上的问题,说到底又是个思维逻辑的问题。其实锻炼思维和文章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观察和经过思维整理后的口头讲述。如果能做到不借助实际演示,仅用语言把一件事的经过清楚、生动地讲出来,那么渐渐地就可以达到怎么想就能怎么说,怎么说就能怎么写出来,文章的写作能力也就会大大提高一步。观察、思考、整理、表达,作文之事无非如此。

【优秀习作】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

 

在我屋子的窗台上摆放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布娃娃,胸前还挂着一个纸做的小兜兜。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布娃娃,更别嘲笑那个纸兜兜,这个兜兜能变颜色呢!天阴时,兜兜变成粉红色,天晴时纸兜兜又变成淡蓝色。不过我既不是什么魔术师,这个小布娃娃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戏法,这只不过是我的一项小制作——娃娃晴雨计。

在一次科技月活动中,学校号召我们每个人做一个小制作。我回到家,翻了许多资料,好容易找出了“娃娃睛雨计”这个理想的小制作。首先,我从衣柜中翻出了一些小布头,又扯出一团雪白的棉花,在**的帮助下,做成了一个小娃娃,我还给它画上了漂亮的五官,仔细端详端详,还满不错的呢!接着该做晴雨计的主要部分——纸兜兜了。我东跑西颠,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要用的化学原料,二氧化钴。

我先把白纸剪成一个小兜兜,然后把二氧化钴倒入碗中,用水泡开,溶液呈红色。我再把纸兜兜浸泡在溶液中,拿出来晒干。我试验了几天,天气倒是有变化,可我的晴雨计却丝毫没有变的意思。我反复观察,终于发现我没有用吸水纸,还有小兜兜不是晾干的,而是被太阳晒干的。我决心再做一个。

我找了一张吸水纸,照原样又剪了个小兜兜,放进溶液中浸泡,然后在塑料板上晾干。渐渐地,小兜兜变成了淡蓝色,这时天空也的确很晴朗。第二天我先看了看天气,嗯是阴天我又看了看挂在娃娃身上的小兜兜,变成了粉红色。“噢,成功了!成功了!”我高兴得连蹦带跳。

小兜兜为什么会变色呢?原来二氧化钴里含有红、蓝两种色素。当天空中空气潮湿时,蓝色被排斥,当天空中空气干燥时,红色被排斥。我看着这个亲手制做的小制作,不由赞叹道:“科学可真奇妙呀!”

【评析】

本文读后有一个突出感受,那就是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很好,它不仅可以使参加这项活动的小朋友心灵手巧,而且能够激发大家热爱科学的情趣。

作者把她在科技月里精心制作的“晴雨计”称作“娃娃”,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四处翻找材料,精心绘制,求教老师,有失败,又有成功的喜悦。这一切说明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教育大家在小制作中要勤于动手动脑,才能享受到那令人兴奋的成功。

 

有趣的一次实验

 

上课了,张老师指着实验教具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电磁铁。”大家听说要做实验了,都特别高兴。

老师从讲台桌上拿起一个铁钉、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她首先把导线向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接着,再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在导线的两端,然后又把一堆大头针放在讲台上,准备去吸大头针。大家都认真地看着铁钉,我也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一节电池、一个铁钉、一根导线能产生磁性吗?可能一个也吸不起来”我猜想着。

可是,当张老师把铁钉放在那一堆儿大头针中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大头针,真的被那铁钉吸起来了。“一个、两个、三个……”前排的几个同学仔细地数着,后边的同学却议论开了。有的说:“真多啊!有的说:“真不可思议!”……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张老师忽然把电池拿了下来,于是吸在铁钉上的大头针,又纷纷地掉了下来。“咦,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个问号。“谁知道为什么铁钉接上电池就能吸起大头针,可拿下电池,大头针就掉在桌子上了呢?”张老师开始提问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见我们都不说话,就又提醒了一句,“今天学的是电磁铁,不能缺少什么?”同学们一起说:“不能缺少电!”“那么这个实验中哪个东西提供了电呢?”“电池。”“好,谁能回答刚才那个问题?”大家一起说:“电磁铁在通电时才有磁性,切断电源后就没有磁性了。”

啊,有趣的实验,为我们证明了一种科学的结论!它不仅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也使我们对探索科学真理产生了兴趣。

【评析】

这篇作文写得很具体,很有趣。

本文是“一次有趣的小实验”,必须围绕“有趣”来写,这是全文的重点。现场紧张的气氛,同学们的表情,我的感受,在介绍实验的过程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很真实,文中对张老师“电磁铁”的原理的语言也进行了描述,其中道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样写不显得生硬,结尾紧紧扣住了题目,并写出实验对我们的益处!

 

记一次实验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了一个班会,题目是“我们爱科学”。在班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自己准备的小实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用洗衣粉推动玩具船”这个小实验。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船只能在人用桨划,或用发动机带动的情况下才能前进,但是这个实验却不依*任何工具,只用洗衣粉就能使船在水中游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脑海中充满了一个个疑团。放学后,我带着这个疑问,赶紧回到了家,按照刚才看到的实验过程,做起实验来。

我先准备了一个挺大的盘子,一包洗衣粉,一张较硬的纸板,螺丝刀,一把剪刀,一根铅笔和一杯清水。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便开始做实验。

首先,我用铅笔在纸板上按照图样画了一个简易的玩具船,并剪下来。然后将清水倒入盘中,离盘的边沿两厘米左右,让船漂浮在水面上,试一试它的浮力。接着我拿起螺丝刀,盛上少量的洗衣粉小心地倒入船后面的三角口中。“小船会游动起来吗?”我耐心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都等了一分钟了,怎么还没有动静?这时我俯下身仔细观察,发现船边儿上已经渗有水印了,原来我把船放到水里时,不小心让船沾上了水,增加了重量,所以小船没能划起来。但我没有灰心,又连忙在纸板上画了一个船,重新做起实验来。这回我小心地把小船放在了水面上。“这次小船一定会划起来”我很自信地想着。果然,过了一会儿,小船慢慢地划了起来。“小船划起来喽……”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洗衣粉可以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并且能从狭窄的三角口中膨胀开,推动小船,所以小船就游起来了。而且樟脑、油、肥皂和洗涤灵等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使小船划动起来。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它不仅使我懂了一个科学道理,还让我明白了:任何结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道理。

【评析】

本文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小船划起来”了这个小实验,把实验过程记叙得十分详细,描写中小作者不仅把方法告诉大家,与此同时还融进了自己的思想变化,而且这次实验进行了两次,体现出小作者不甘于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

文章还对这次实验的科学道理及做实验锻炼人、丰富知识等等的好处进行了叙述。

 

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我非常喜欢上自然课,尤其是做实验,看着那稀奇古怪的现象,真想马上知道其中的奥妙何在。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三年级时的一节课。

这天,自然老师微笑地对我们说:“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刷地挺直了身子,我呢?都快要站起来了,生怕看不见实验场面。

只见老师从一个大瓷盘中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厚厚的硬纸板,先把杯子装满水,再将纸板盖在杯口上,(不让里面有气泡),接着,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放在讲桌上。大家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珠子盯着玻璃杯,以为水会马上流出来,而且泡烂纸板。

可是,一分钟过去了,水没有流出来;三分钟过去了,水仍没有流出来,很久过去了,水依然没有流出来。“咦?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悄悄议论起来。

正在这时,老师突然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用神秘的口吻说:“有谁知道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我们被问住了,喧杂的教室猛然变得鸦雀无声。老师见没人回答,便说:“这是因为大气压力所造成的!”同学们一双双求解的目光,投向老师。“好,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大气压力!”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多么富有知识的小实验啊!它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析】

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一次小实验,把实验过程溶在对一堂实验课的记叙、描写中,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作者没有单纯地记写和介绍实验方法,而是在介绍实验过程的同时穿插了许多同学的反应和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神态,这不仅使文章的结构顺理成章,而且也突出了老师和同学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文章语言通顺,逻辑清楚。

 

有趣的小实验

 

今年夏天,我在《少年科学画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小实验,叫“水中燃烧的蜡烛”。蜡烛能在水中燃烧?真是个新鲜事。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亲自动手做了一遍。

这个实验要用的材料是:一根蜡烛,一个玻璃杯和一碗凉水。先把蜡烛固定在玻璃杯底部;接着往杯里倒水,使蜡烛刚好露出水面;然后点燃蜡烛,就开始观察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根蜡烛,心想蜡烛烧到跟水面平行时,肯定会被水熄灭的。可是过了很长时间,蜡烛一点点儿地燃烧下去,都烧到水中央了,还是着着。太不可思意了!水不是能灭火的吗?后来,经我仔细一看,才发现在蜡烛燃烧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薄薄的蜡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火焰烧到水面以下时,由于水的温度不易升高,蜡烛边缘与水接触的部分没有达到溶解的温度而留下一个圆柱体的硬壳,把水隔在外面,保护着蜡烛的火焰继续燃烧,一直烧到容器底部为止。

啊,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实验呀!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析】

此文重声叙述了小作者最感兴趣的一项小实验,内容简明扼要。从准备工具——实验过程——实验结束——科学原理,讲得十分清楚,条理性很强,尤其实验经过写得更具体了,能通过动作、心情……反映事情发展变化。如“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根蜡烛”“心想蜡烛烧到跟水面平行时,肯定会被水熄灭的。”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达,把如何做实验,写得形象了。

此外,文章开头点题,结尾扣题,并声明了“做实验,丰富了我的校外生活,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这一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