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百问之二十开头段的作用2奠定基调、伏笔、悬念、铺垫

 江山携手 2018-12-19

方法指导

奠定基调

“言为心声”,一篇文章往往有它的感情基调,有时候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便用一句话,奠定了这个基调。例如《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作者回故乡整个过程都表现出那种“悲凉”的心境,所以,“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情节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它的基本特点是“伏”下一“笔”,“不动声色”地提示或暗示。前有伏笔,后一定有照应。

例如《小桔灯》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悬念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设置悬念就是安排一些情节,目的是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造成一种情节的跌宕起伏,使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变化的效果.

 

它包括设悬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照应)。

铺垫

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之一,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例如先写一个武林高手,他的腿多么多么厉害,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他的腿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打断了。谁的武功更高呢?不言而喻。那么前面写武林高手的文字就是铺垫。这是正面铺垫,就是以强衬强,以弱衬弱之类的。

还有一种是反面的铺垫。前面写人或事物的一个方面,后文它的反面或者与之相反的人或事,那么前面的文字目的是和后文对比,这样前面的文字就是铺垫。

还有一种是环境上的铺垫。例如前文写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后文写妈妈来给“我”送饭。这样,更能表现妈妈的爱。那前面的环境描写就是铺垫。

总之一句话:因为前面的文字,后面的人物形象或事件意义更加突出,那么,前面的文字就是铺垫。

铺垫、伏笔和悬念、奠定的区别

 

       1,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为了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事件或者是环境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目的是以求前后呼应,情节合理”。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而设置悬念则是为了造成读者心中的紧张和期待心理,以求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起伏。
       2.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为了达到悬念的目的,作者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往往是把它放在显著的位置,它也是“显性”的,唯恐读者不见的。
       3.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极特殊的情况是一两笔);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设悬念的笔墨有多有少。

       判断是铺垫、伏笔还是设悬念,关键看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如果某段文字是为了和后文构成衬托(有正衬也有反衬)以求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件,那就是铺垫。

       如果某段文字只为了提示下文,与下文的照应句共同组合,达到前后照应,情节合理的目的,那是伏笔。

       如果某段文字,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激起读者的紧张感或急切心理,那就是设置悬念。

       如果某段文字,是为了后文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意义更突出,那这段文字就是铺垫。

       当然有时候一句话或一段话,几方面作用都起,那么就是兼有各种写法了。

       至于奠定感情基调,如果文章开头抒发作者感情,而全文也都是这样一种情感,那么,开头便奠定感情基调。

 

典型题例

 

200457日,一张来自四川成都的汇款单,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平静一--整整30万元,汇给我那已去世多年的外婆。家中的长辈无论怎么回忆,“黄海滨”这个名字都唤不起丝毫的记忆。按照汇款单上的联系方法,我们打电话找到了他--黄海滨。舅舅告诉他外婆已经去世,他当时就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无论舅舅怎么问他是谁,话筒里传来的只有哭声。后来再打过去,已无人接听。

第二天下午,家里人决定把汇款单原样寄回去,他出现了。在外婆遗像前跪拜之后,他说:“我叫海滨。”见我们没有反应,他又困惑地问:“难道奶奶没向你们说起过我?

“奶奶?”我们更加如堕烟雾。“是的。七年前,我认识了奶奶,是她挽救了我的一生。”只见他皱着眉,眼光四处搜寻,“当年,有一个女孩一直跟在奶奶身边,她应该知道我的。”

屋里二十多双眼睛都看着我。“我?”我摸了摸脑门,什么也想不起来。“你看!”这个叫海滨的人走上前来,拨开额前的头发,露出了一条伤疤,“还记得吗?

--是的!记得。

七年前,在一家超市,一个少年被三名保安按倒在地,他的头因为碰到柜台,血顺着额角流下,手中还紧握着一块蛋糕,口中直喊:“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当时,外婆走过去,拉开保安说“这是我孙子,我选了蛋糕,让他在这里等我们的。”见外婆大袋小袋提了一堆,保安半信半疑地松开少年,走了。

在超市门口,外婆先用清水洗干净少年的伤口,然后用创可贴将伤口盖住,对少年说:“孩子,我不知道你有什么难处,但如果一不小心做错了事,你会后悔一辈子的。不管怎样,别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自尊啊!

那一刻,少年的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感动。他告诉外婆,因为母亲再嫁,继父对他百般刁难,他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外婆立即掏尽了口袋中所有的钱,塞到少年手中。当时,少年跪在外婆面前发誓说,总有一天他会十倍、百倍、千倍地还给外婆这笔钱。他请求外婆留下姓名和地址,外婆叫他有什么困难就来找她。没想到,少年拿着外婆的小纸片,一转身就跑了:这一别,从此再没有了他的消息。

“其实外婆也不知道她给了你多少钱,她只希望你过得好,并没有指望你还钱啊!

“是285块钱。我用这些钱到了四川,从小工做起……今天,我是回来报恩的。奶奶不在了,钱可以给你们。”“不,我们不会拿的。”母亲说,“如果我们拿了这笔钱,就违背了当初我母亲的意愿了。她只是要帮你,而不是投资。”接着,母亲又说:“如果你愿意,去帮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报恩。”

第二天,海滨回成都去了。

512日,本地电视台播出了福利院感谢一位不留名的男士捐助给孤寡老人30万元巨款的报道。家里人看着电视都笑了。我们知道那位男士是谁。

问题:

请说说为什么作者要在开头写关于有人汇款给外婆的事?

思路解析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爱的颂歌。就故事本身而言,外婆助人在前,少年汇款报恩在后。但是,作者没有按照这个顺序写,而是将一张30万元的巨额汇款单作为故事的切入点,从收到不明来历的汇款单写到寻找汇款人,接着写汇款的原因,其间自然穿插了七年前的往事,重点写外婆对少年的帮助,最后交代汇款的去向。而巨款汇给年纪那么大的外婆一定引起读者的疑问,因此,开头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

参考答案:

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典型题例二

白蝴蝶之恋

 

       春意甚深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人……”我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问题: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

本文描写的是白蝴蝶挣脱泥泞而飞翔的事,从而让我们看到了白蝴蝶坚强品格。所以没有前面的恶劣环境就没有白蝴蝶的坚强。因此,前面的环境描写是为后文铺垫,衬托白蝴蝶的坚强品格。

参考答案:

写出环境的恶劣,为后文铺垫,衬托白蝴蝶的坚强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