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提到赫本,多数想到的,是奥黛丽·赫本。 但另一个赫本,比她更资深,更惊艳,成就更高。 她就是凯瑟琳·赫本。 凯瑟琳·赫本堪称好莱坞女帝。 这话一点也不夸大其词。 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把好莱坞端详了一圈,甄选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 凯瑟琳·赫本夺下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 被国人狂热追捧的奥黛丽·赫本,仅是第3。 迷倒无数宅男的玛丽莲·梦露,排名第6。 让万千影迷如痴如醉的费雯·丽,仅位列第16名。 而凯瑟琳,“打败”性感的梦露、“战胜”端庄的赫本、“踢掉”清纯的费雯·丽,“击败”无数姿色各异、国色天香的好莱坞女星,一举登上榜首。 美国人说:凯瑟琳·赫本登上第一名副其实。 影评家们附和:她是好莱坞“永不凋零的常青树”。 电影专家们说:如果凯瑟琳·赫本没有站上第一的位置,谁又敢站到第一? 因为她实在是太璀璨了,美国人纷纷狂呼:陛下,凯瑟琳陛下。 这个称谓,与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享有一样的荣耀。 据时光网报道,《美女与野兽》这部巨作,女主贝儿的原型,就是凯瑟琳。 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亲自承认过。 她曾公开对媒体说:“最初,这个角色是以凯瑟琳·赫本为原型的,所以扮演这个角色我很荣幸。” 有人以她为原型,有人干脆用她的声音为创作灵感。 传说,约瑟夫拍《夏日痴魂》,就是听了凯瑟琳的声音。 从此,有了艺术灵感,拍了这部悬疑片。 若单是在世时,被人们猛烈追逐,称为“常青树女帝”似乎有些牵强。 霍金说:一个人的成就,在于他去世后能留下什么。 凯瑟琳留下了什么呢? 她留下了永不熄灭的炽热灵魂。 她去世那天,美国总统布什及夫人专门唁电:“我们敬佩她的聪明智慧,她将作为我们国家宝贵的艺术财富为人们永远铭记。” 参议员克里斯托弗对美国人民说:“她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美国和全世界的世世代代的人民。” 凯瑟琳的家乡,降半旗默哀。 州政府米歇尔亲自发言、亲自吊唁。 电视台呢,全天播放凯瑟琳的影片,以及纪录片。观众无一不掉泪的。 影视圈呢,伊丽莎白·泰勒沉痛地说:“世界上所有女演员都会以尊敬的眼光看他,看到她,我们会想象,要是像她那样该多好。” 影后简方达悲痛万分:“我们都因为她的标准而想做得很好。” 有人说:凯瑟琳·赫本是世界电影史超越传奇的丰碑。 可不是么。 纵观古今,还有比她更蜚声于世的吗? 没有。 就算有,怕也很难。 人们纷纷好奇,这个神一般存在的女子,到底有什么魅力,竟然能够征服全世界? 著名影评人蒙汀说:“她的魅力不在于是明星,而是人品。” 好莱坞圈内一直流传,凯瑟琳非常特立独行。 有多特立独行? 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出席名流聚会。拒绝不必要的会议。拒绝给粉丝签名。也讨厌献殷谄媚。 她得过四次奥斯卡奖,但是,一次也没去。 不是不知道,是根本就不想去。 有人说她太决绝了,没人情味。 她沉默地用行动回击流言。 1974年,第46届奥斯卡上,凯瑟琳的好友获得“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举办方请她为颁奖嘉宾。 他们以为这次,她也会拒绝。 没想到,她竟然来了。亲自来为好友颁奖。 台上,她热泪盈眶,激动得不能自已。好友也深受感染,涕泗横流。 有工作人员说:要不是因为要为别人颁奖,恐怕今晚也很难见到她了。 这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奥斯卡典礼上。 她对名利很淡泊,但对谄媚十分憎恶。 虽从不惹是生非,但事惹上自己了,就一巴掌还回去。 凯瑟琳刚进好莱坞,有个叫路易斯梅耶的高层,见她漂亮,亲了她一口。 心里想着,自己是高层领导,女星们巴不得投怀送抱,想让自己厚待她们。 这个初出茅庐的女人,肯定也一样。 凯瑟琳见状,大声呵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路易斯梅耶愣住了。震惊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敢这么跟自己说话,还是在大庭广众下。 第一次,他有些不知所措。身边的工作人员全都望着他。 在众人的注视下,脸越来也红。 被逼无奈,似是给自己找台阶,他自嘲了句:“我只是想吻一下'巧言石’。”
她对权贵如此,对男星更加严厉。 混娱乐圈,少不了与男明星接触。可有些男星,总自恃年长,以拍戏为由,乘机动手动脚。 凯瑟琳也遇到过。 拍《离婚清单》,搭档约翰·巴里摩尔是位有资历的男星。 他以指点为由,邀请凯瑟琳去更衣室。 凯瑟琳以为他真有事,懵懂去了。 没想到,这个道貌岸然的老牌明星,竟是个伪君子。 他开始撕扯凯瑟琳的衣服,并色色地说:“别装了,你肯定也不是第一次。” 他以为凯瑟琳会屈服,毕竟他从未失手过。 凯瑟琳一巴掌扇过去,并扬声要报警。 剧组的人都跑过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凯瑟琳凌然地说:“他做得太过分了,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这件事被曝光后,那些想非礼她的人,只能遐想,不敢动手。 他们怕了。 这个女人胆子太大。 要说胆大,她的胆子可以用惊世来形容。 20世纪,欧美女性都以穿长裙为美。 确切来说,根本就没有女人穿裤子这一说。 早前,美国影星玛莲娜·迪特里茜想挑战权威,在巴黎街头穿长裤逛街,被警察看见了,直接带进了警察局。 如果不是有人帮忙,估计会被关押。 自此,人们对女性弃裙穿裤有了恐惧感。 凯瑟琳不怕。 她不仅在拍戏时穿,在生活中也着男装,还把长裤穿到了奥斯卡典礼。 这些行为,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但凯瑟琳不管。“我穿我自己类型的衣服,省的麻烦还要决定该穿什么衣服。”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渐渐的,大众也接受了这一装扮。 可以说,凯瑟琳对女性穿衣改革,有很大的贡献。 更有后人说:“凯瑟琳·赫本的成就之一是:她第一个敢在荧幕里穿短裤,第一个在生活中穿男装,也第一个把长裤穿到了奥斯卡。” 如此独树一帜的她,人们怎会不被征服呢? 能被她征服,也算是一种荣耀吧。 演艺对凯瑟琳来说,是重要的。 但是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个。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我的父母,都是如此非同凡响。” 这是凯瑟琳在自传里,介绍父母的第一句话。 如果说,要问是什么成就了一代女帝。 凯瑟琳一定会回答:“我的父母。” 她有一对非常慈爱、开明、和善的父母。 他们对凯瑟琳完全尊重,全力配合、极力支持。不管她做什么,说什么,谈什么,他们只会引导,从不埋怨指责。 他父亲是医生、辩论家,也是位开创者。 母亲是思想先驱,专注女性提升。 在这样开放的环境里,凯瑟琳成长得十分顺利。 身上,没有一丝戾气。 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小时候,凯瑟琳觉得当女生太无聊了。于是,她把头发剪短了,并给自己取了个男性名:吉米。 这在20世纪初,女生扮作男人样,可是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 回家肯定会挨板子。 父亲见短发的凯瑟琳,不仅不批评,反而鼓励:“凯西(昵称),你想做什么尽管去做。” 这句话激励了她。 12岁时,小凯瑟琳打算和朋友一起,为拉瓦荷族买一部留声机。 于是,他们商量演部话剧,卖票赚钱。 一无影响力,二无经验,三无观众。能出演成功就不错了,要是能挣钱就是万幸。 小伙伴说:“票价就定为10美分吧。” 可10美分买留声机,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凯瑟琳坚持定为75美分。小伙伴不干了,这是瞎扯。 小伙伴的父母也不同意。 结果,他们都退出了,只剩埃里。 于是,他们一起演了个《美女与野兽》。票价不改,还是75美分。 最终,演出很成功。留声机也买了。 当初不相信的人,都惊讶得瞠目结舌。 她喜欢表演,想当演员。 但是父亲不喜欢,认为演艺圈太乱。 她还是坚持,一直坚持。 父亲有史以来,第一次怒了:“你为什么不听话?” 凯瑟琳丝毫没有被吓到:“我从小就被您教导着,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父亲妥协了。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何尝不是一种爱。 她的家庭,有鼓励,有支持,有丰盈的思想,这些,都是一笔无形财富。 长大后的凯瑟琳,按照自己的意愿,踏上了演艺路。 她的星途很顺畅。 拍第一部影片《离婚账单》,男主只看过滤镜,就对凯瑟琳说:“你会成为大明星。” 凯瑟琳回忆说,当时听到这句话,她差点晕倒。 这话是不是太言过其词了。 一点也没夸张。 那位男主真是一语中的。拍完这部戏后,她真的一炮而红。 很快,就有公司找上门,递给她剧本,邀请她拍《折翼天使》。 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剧本。 这部片为她打开了电影大门。 片约接连不断。她终于有了选择权。 有一次,她去找朋友玩,看到他桌上放了《牵牛花》的剧本,她很喜欢。 朋友说:这部剧已经定下女主了,马上要开拍。 凯瑟琳很想要。 最终,女角落入凯瑟琳的手里。 她凭借出色的演技,斩获了一座奥斯卡金像奖。 很多人拍了一辈子,也没见着奥斯卡奖杯的影子,她只拍了3部,就获得了。 此外,她又接着拍了《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金色池塘》。 4次获封奥斯卡影后。12次被奥斯卡提名。 这记录,至今没人超越。 在她拍《年度女人》时,遇到了一个让她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人。 屈赛。 美国颇受瞩目的男星。 那是在米高梅片场,她穿着高跟鞋,有5英尺7英寸半高。 而屈赛呢,身高只有5英尺10英寸。 她看着眼前的矮男人,调侃道:“抱歉,我穿了高跟鞋。但是我们一起拍片时,我会注意我的鞋子。” 屈赛用一种不可测的眼神望着她:“我会让你配合我的身高的。” 她只好站在那,尴尬至极。 后来,他们又拍了《帕特与麦克》。 凯瑟琳饰演一名运动员,屈塞则是体育经纪人。 这部影片很成功。 他们也朦胧地暗生了情愫。 后来,他们又合拍了9部电影。 感情越来越浓。 凯瑟琳说:“他既坚强又脆弱,我很强势,所以我总是逼他,直到他反扑,直到相信我们属于彼此。” 其实,此时的屈赛已经结婚了,并有孩子。 他对凯瑟琳说:“我和她没有感情,我是天主教徒,不能离婚。” 于是,他和她只能默默相恋。 也只能地下情。 她是美国最耀眼的明星,被万千人痴迷。 很多人不解,他的名气还没凯瑟琳一半大,为什么就偏偏爱上这个有妻子的人,偏偏要当个第三者。 凯瑟琳说:
她还说:
世人都觉得可惜,这么美好,这么独立的凯瑟琳,竟然被一个男人束缚住了。 她不以为然。 继续拍戏,继续静默相爱。
自那次电影相识后,他们在一起27年。 她不要名分,不要祝福,只求真情。 其实,这件事屈赛的妻子和孩子也是知道的。 她知道丈夫出轨,也是凯瑟琳就是“小三”。 但她没有惊讶。 1938年,屈赛已与妻子分居。这段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在与不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她与凯瑟琳成了朋友。与她一起照顾屈赛。(虽然我也很惊讶) 而屈赛的女儿苏西屈塞也和凯瑟琳成了好友。 不得不说,凯瑟琳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后来,他们又合拍了一部影片。 杀青没多久,有天早上,屈赛感觉身体有些不适,想泡茶。 他去厨房,凯瑟琳在客厅。 突然,一阵杯子摔碎的声音传来。 她慌忙跑去厨房,屈赛瘫倒在地。 他死了。 再也没有睁眼。 她的妻子来了、孩子来了、朋友们也来了。 他们把他送到仪葬社。 徒留凯瑟琳一个人,望着满目疮痍的家。 她没有参加葬礼,只是开着车跟在灵车后面,一直跟,一直跟。 哭了吗? 我们不得而知。 当车即将到达教堂时,她掉转了方向,最后看了一眼灵车,落寞而去。 那一天,纽约下起了雨。似乎在为这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告别。 27年,一切已归零。 她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晚年时,她在回忆录里回忆起这段情,写到:
时至今日,有人依旧抓住“小三”这个点不放。但是我想,除去道德审判与伦理纠纷,这个女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这一生,她都在做自己。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取舍。会爱,也懂爱。 她是当之无愧的凯瑟琳陛下,也是一个痴心入骨的普通女子,一生只爱一个人,无惧风雨,笃定前行。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