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应 “尊古而不泥古 创新而不忘古”

 瑯琊居士 2018-12-20
既然诗词要有时代特征,也就是时代感,人们在写诗填词时,该不该一成不变的恪守古人的法则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如何对待古人创造出的诗词的法则呢?应该是尊古而不泥古。
 
如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词牌,谱式有几,按平起,上片“人或为鱼鳖”应为“仄仄平平仄”,下片“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应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可是这里“人”、“这”和“一截赠美”的“一截”,都不合律。“遗”字按“馈赠”解应为仄声,不过“遗”也有平声读法,还可权宜。但连用三个“一截”,外行也可看出,这一定要出格了。但是,“人”字在不破坏意思的前提下可有他选?“这”似乎可改用“斯”而合其声,但可有“这”字这样平易生动、痛快淋漓?至于连用三个“一截”,如斧剁昆仑,自然贴切且意趣横生,神来之笔,哪里还能寻到这样通俗而奇妙的语言?所以看来,此词非破格不成好词。不信,人可以一试。
 
那么,又如何做到尊古而不泥古呢?该注意这么几点:
 
一、应摆脱落后的文人习气。

一首好诗词不在于“缓带角巾”、“紫陌红尘”似的多么“文雅”,而是首先要让语言深层的意思“顺”起来,然后使全篇的意境沉着、意趣盎然,更不要让自己想炫耀的“美词儿”束缚住手脚,还是应多学习学习上面列举的毛泽东的诗词。
 
再看喻蘅《七律·欣闻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启动》:
 
诗文吟诵久消沉,忽报春风动学林。为使神州弘美育,不教诗国泯清音。
 
葩骚风雅千秋志,唐宋诗词百代心。寄语作家休拜拜,江山灵气要豪吟。
 
本诗就不论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很顺,没有过多的辞藻,情真意实,谁能说这样的诗不雅呢?其实这就是写旧体诗词的精髓,大凡经过历史大浪淘沙流传到今天的古诗词,都是这个样子,寓深邃于平易,寓高雅于通俗。再如白居易《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尽管这首诗里用了拗句(不符合平仄规律的句子),但谁能说这不是千古佳句?原因就是一个“顺”字,即语言顺、意境顺、意趣也顺,毫无当代“旧文人”那种拖泥带水、自缚金莲之弊。
 
说到底,文人为什么要善用“美词儿”?就我的观察,大都想图一个好的意象以寄托情感,再图一个好的语境以显示教养。这本属正常。可酸腐气也是打这里出来的。用一个搁在过去很有味道,但放在今天已经过时的意象来寄托现实,就是酸腐。如能创造新的意象或在旧的意象上巧妙地附着新义,才是创新。至于语境,应随意趣使然。
 
其实旧文人还有一个秘密,就是热衷于“八股”和自我炫耀,这里不谈了。
 
再回到喻蘅的《七律》。“拜拜”是英语“bye-bye”音转,如今更是时髦语,把这类语言用于写旧体诗,非大胆不可为也。用得好,会使意趣平添一种格外生机。当然这也可能是旧文人所不屑的。关于这首诗里的“葩”,有人提出费解,其实我也有此同感,不过我认为这是作者一时心到笔未到所致,比如他想列举几个古代诗歌形式,可一时又找不准合适的字眼。凡写诗填词的人都可能遇到类似情形,但大体的意思还是明白了,可不必追究。
 
二、格调要尽量清新,要敢于创新。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这个词牌,适宜在婉约中表现俊朗突兀的情调,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再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从词牌固有的情调看,陆游词和苏轼词掂取词牌都再恰当不过,皆属相辅相成之作,古人填词选牌也是以这为主。毛泽东词则是从相反的情调出发,把该词牌演绎成又一番情趣,属相反相成,开了这一词牌表达清新激越而富于跳动情感的先河,给人一种春风化物、别有洞天之感,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词牌在古时候属于哀婉沉郁的为大多数,适宜表现思念、苦闷、离愁等情感内涵,这恐怕要归于社会的原因。表现激越豪迈、高亢险峭、铿锵悲壮的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贺新郎》《沁园春》等,为数并不多,较中性的词牌如《临江仙》《浪淘沙》《忆江南》《鹧鸪天》《浣溪沙》等也有一些。但于今天,如果单纯按原词牌情调填词,恐怕多少有些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因为社会发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发生了变化,人的情趣和视野都发生了变化。今人填词更多的不是想抒发愁苦,而是想把那种真实的憧憬、由衷的赞美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表达出来,那么就需要对旧有的词牌在使用上加以改革,相辅相成是一个办法,但相反相成有时更会来得妙不可言,如上面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即便相辅相成的利用旧有词牌,也不可与古人同日而语,要有所变化,要能利用旧词牌尽量传导和渗透积极的情趣。先看夏承焘《燕山亭·元日超山宋梅亭作》:
 
孤角风前,不诉暝愁,重叠关山哀怨。一线斜阳,难挽飘零,烂漫岁华虚转。流水前村,比环佩、曲中人远。惊换。又旧月楼台,海尘吹满。
 
休问高处春寒,只一面东风,已飞千片。双栖翠羽,纵守苔枝,天涯梦痕同短。绿遍湖堤,恐万树、暗香齐断。横管。仍伴和、山猿夜半。
 
《燕山亭》词牌多用来写哀怨离愁,本词作者虽为现代人,但他写的是战事频仍年代的事情,结句“仍伴和、山猿夜半”沿用了词牌原有基调,可不算过矣。
 
再看马启增(圈网博客)《燕山亭·南行见梨花》:
 
陌上梨花,轻展艳容,淡惹群蜂无数。君落亦忙,碾作成尘,何谓满身泥土。燕子归来,老檐下;新巢还聚。争住。看寺院新装,百家光煦。
 
还恋今日金陵,这双燕;应该懂人言语。天高地远,百水长流,曾知蓟门烟树。逝者如斯,重圆梦;频朝天舞。情愫,新梦也;重来再做。
 
这首词,虽保持了词牌原有慢缓低沉的基调,但整词却是轻松上扬的氛围,结句“情愫,新梦也;重来再做”,完全是给人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豁然疏朗的感觉。再如钱康元(圈网博客)《燕山亭·祭祖时的感想》:
 
斜雨如酥,春掩数重,敛笑缁衣心怅。揖拜柱香,愿借青烟,祈父母冥天享。遥忆当年,闯多少、世间浊浪。希望,问物硕丰食?子承欢畅。
 
神黯凝想思迭,卅年后一骑,鹤飞魂荡。春来又去,苦短人生,珍馐品芙蓉赏。笑看葳蕤,黄鹂叫,紫嫣红放。莫让,庄周梦、枕边尽淌。
 
此词乃凭吊时所想,但于抑中有举,淡愁中见宽爽,读后让人总能抱有一种期冀、总有一种信心的力量留在心底。这符合时代的旋律。这样的词最可贵,它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在逆境中的感受,却不会把消极的情绪带给人。而下面署名年华(?)的《燕山亭·闲过今秋》:
 
闲过今秋,韶光暗渡,还剩年华几许?老圃春残,浑然未觉,只道非关寒暑。柳烟浓处,正依稀旧时情侣。迷茫,这歌楼舞榭,可曾相与?
 
此中心事千缕,乱纷纷、化入西风暮雨。陌上霜浓,花间露重,忆得故乡何处?倦旅思归,难行处情牵儿女。别离,怎禁得销魂言语。
 
暂不说这首词到底愁的是啥,在我看来,在这个通讯较发达的时代,像这样闷在笼子里似的暗自发愁,而且愁得“乱纷纷、化入西风暮雨。陌上霜浓,花间露重”,这似乎多少有些忸怩作态,追仿古人之嫌,很不可取。
 
当然,有些特定的“孤愁”是很难通过信息工具得以释放的,非自己默默承受而不可,用文字表现出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但文字是有影射作用的,这一点不得不注意。我的意见是,面对消极的社会及其现象,要敢于大胆的揭露和鞭笞,面对积极的社会及其现象就要尽量看到阳光的一面,而不以抒发个人私愁私怨为最终目的。前面已经说到,个人情感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因为诗词意趣本身就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不可以否定的。
 
三、用韵以今为主,兼以借古。

用韵,是写诗填词的人最注重的事项,也是最体现功力的地方。一般都要借助词谱韵书,这是事实,也是尊重诗词创作的举动。来看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本词写于1930年,当年六月,红军第一军团由福建汀州进军江西。八月从江西向湖南进军,在浏阳东北同彭德怀领导的红军第三军团会合,并决定共同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九月,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未克。根据守敌强而有备,红军不宜攻坚的情况,毛泽东说服当时执行立三路线的党中央指示的红一方面军干部,改变了夺取湘鄂赣三省省会的冒险方针,分兵攻取茶陵、攸县、醴陵、萍乡、吉安、峡江、新喻等地,占领了大片地区,扩大了部队,为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准备了条件。这首词写的是红军当年进军中的豪迈心情。
 
但是从语音上看,这么好的一首词,于韵脚处,令今人读起来却不觉顺畅。从历史上说这是古今语音差异所致,毫无办法,写诗填词只要符合韵书规定,自不必管它读起来顺畅不顺畅。有古可证,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看这里的韵脚“物”、“壁”、“雪”、“杰”、“发”、“灭”、“月”等字,在今天读来,尤其是其中“物”、“壁”、“雪”、“发”这四个字一个也挨不着边,整首词要是没有那铿锵的节奏感,无异于一篇散文。
 
但是,诗词毕竟是可读性很强的一种文学形式,今读古可能不顺,但不意味着今人读今天的东西也不顺,所以这个现象不可视而不见。这该如何是好?再看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就很好的解决了古今语音差异问题,读起来十分和谐。这首词韵脚所选取的入声韵部里,除了有像这里今人觉得很和谐的ie、ue韵外,还有今天应属a、i、e、o、u、ü、ei、uo等韵,这是造成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今人读不顺的原因。但毛泽东这首词没有照苏词那样选韵,而是照顾今人的习惯,让每一韵脚都符合今人的欣赏习惯,这是巧妙借用旧韵的结果。
 
我赞成对今天的填词用韵可以有两种方法,即如上面苏词也好,毛词也好,以毛词为最好。一是在借助古韵书的同时,尽量靠近今人朗读习惯,并以此为主。如《词林正韵》第三部,混有今读zhi、chi、shi、ri和ji、qi、xi、si,以及韵母为a(崖)、ui(晖)、ai(徊)、ei(扉)、er(耳)的字,若按今读习惯分开使用,自其妙无比。二是以古用韵法则为权宜之计。在以尽量靠近今读习惯为主的同时,遇到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适度选用古同(通)韵而今不同(通)韵的字。
 
至于写旧体诗用韵,应在《平水韵》的基础上,按上述方法处理。不过,就其中“东”、“冬”不通韵式的旧法则,还是免了的好。
 
当然,以上是指按旧韵书写诗填词的情形,如果按今天的《诗韵新编》或《中华新韵》来用韵,便是另一回事。其实,《中华新韵》最值得一推,尤其它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好:一是它确定多音字的归属原则是“音随意定,韵依音归”,一改旧韵“死板”加“圆滑”的尴尬,如“东”和“冬”不通押(见《平水韵》),“望”、“场”、“将”等字又有随意归音现象(见古人诗词)。二是它确定与旧韵书的关系是“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明确维护历史沿革和创作自由,鼓励实践和创新,表现出了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尊重现时状况的科学态度。
 
四、在坚持“古”的原则下,追求神韵,允许适度突破格式。

对于今人填写旧体诗词,我赞成以追求“旧”的神韵为主,对旧的格式允许适度突破。如一首词中可允许一两个字或某一句不合平仄,或略有出韵,只要保证读着和谐即可,但不应突破过多,过多就不叫填词了,而成了自造“新词”。
 
其实这样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前面提到的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舞”、“虎”、“雨”三字有换韵或用方音说,但都属出韵)、《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曲”字出韵)、《念奴娇·昆仑》(见上分析)。
 
再如毛泽东《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以用第十部(见《词林正韵》)仄声韵为主,“滑”字用第十八部入声,以取意为上,稍作出格,虽不宜初学者仿效,但对于老词家还是值得借鉴的。
 
这里还要提到的一个问题是:破格与蹩脚。破格是有意为之,出格是不经意而为之,其结果是一样的,都应是熟练掌握诗词格式规律以后,在积极有效的处理之下形成的局面。但蹩脚则是在未弄清词牌格式规律的状况下的轻率和胡乱之举。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毛泽东的诗词之所以有自家特色,除了词的气度和豪迈之外,最主要的是他能够积极地对待古诗词传统,因而形成了独有的毛词风格。
 
追求神韵是今人填写旧体诗词的最终意义,也是诗词这种国粹得以传承的基础,像前面引到的轻轻(网名)《醉花阴·惜春》就不失为初学者学习的很好的例子。再如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这首词填于1931年春,显然他用的不是新韵,虽然“暗”和“赣”字出韵(与其它字不在同一韵部),但他很好地解决了今人对古诗词韵脚读不顺的问题。
 
在毛泽东诗词里,有今人读不顺的“固守古法”之作,也有今人读得极顺的“不屑古法”之作,一言以蔽之,他不是以追求形式为主,而是真正掌握了旧体诗词的神韵,这一点匹夫可窥。不是吗?谁能说上面这首词比那些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正统词作”逊色?同样,这首词如果不是今天看来是伟人所写,那些“大词家”们又该如何断言呢?
 
接下来再问:旧体诗词的神韵又是什么?答:形式、意境、语言的相互和谐,以及这三者与诗词意趣的相得益彰。当然,你如果能够得到神韵又不出格,这固然好,但对今人而言,这样的可能又有多大呢?毛泽东的诗词无疑是最好的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