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宰相李沆的家庭和婚姻事迹

 雅韵美妙 2018-12-20

在北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有影响力的宰相,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或者文化教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那个时代不少的宰相任期不是很长久,有的只有几个月;但有的却长达十年以上,但多少还是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今天所叙述的李沆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物,他的名气和历史地位与赵普、王旦、寇准是齐名的,尽管如清代的王夫之所说的那样,李沆为政比较保守。李沆的先祖做过一定的官职,有着比较高的出身。李幹是他的高祖父,做过亳州团练使和太清宫副使,在唐代还是个比较重要的职务。但是到了五代以后,战争频繁,李沆的曾祖父李丰祖,只是做了一个泰陵县令的官职。李丰祖后来结婚以后,有了李滔这个儿子,他就是李沆的祖父,做过洺州团练判官。据说,李沆的父亲李炳幼年丧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后来李炳没能通过科举考试,担任正式的官职,一直以来做的是薛怀让的记室职务,这是个文职官员,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李炳年轻的时候与当时一个叫周琪的节度判官的女儿结为夫妻。这位周夫人与李炳感情比较深厚,生有四个男孩和三个女孩。这对夫妇的长子就是后来的宰相李沆,从小深受周夫人严格的家庭教育。李沆就是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的一生非常喜爱阅读各类书籍,但是不会去阅读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野史和小说,这在他看来有些不太符合正统思想,他尤其喜爱阅读《论语》,据说是读了很多遍。这样的正统的思想和理念固然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也与那个时代的风气和习俗是分不开的。李沆的三个姐妹分别嫁给了书香门第的家庭,很有可能是李炳和周夫人为她们精心选择的丈夫。李沆的一个妹妹嫁给了朱贻孙,后来李沆的第二个妻子朱氏很可能也是来自这个家族。

 
 
 
 
 
 
 

李沆在这个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家庭里,从小就接受了很不错的文化教育,据说他​七岁那年就会写文章,可以说是比较喜欢学习和阅读。后来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于太平兴国元年,李沆一直到太平兴国五年才参加科举考试,成绩还比较优秀,被授予了一个判官的职务,他的父亲以前也是担任过这样的事务。一般而言,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男子有一部分是已经结了婚姻的;还有一部分因为某种原因,还没有娶妻。李沆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才完婚,他与永兴军司马张忠辅的女儿结婚。尽管张夫人是位将门千金,但是无疑还是有些文化素质,夫妇感情很好,生有一个男孩和三个女儿,但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史料没有任何提及。他们的长女嫁给了薛映;第二个女儿嫁给了宰相向敏中的一个儿子为妻子。这位向敏中有还好几个儿子,长子向傅正,做过国子博士,有着不错的文化修养,后来与李沆的二女儿结婚。作为宰相的向敏中还是表现得相当出色,是位很有作为的人。后来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向敏中当时刚刚丧妻,想寻找一位合适的女人做他的妻子,他看上了柴氏。据说前宰相薛居正的儿子薛惟吉早逝,他的妻子柴氏也想改嫁,要嫁给张齐贤。结果,柴氏的儿子薛安上不同意,就把事情上告给皇帝。结果真宗就询问这件事情,但是柴氏却说是向敏中一直要求她嫁给他。但是向敏中却说不想商议婚事。后来,皇帝才知道原来向敏中看上了王承衍的妹妹,想与她结婚,只不过还没有正式举行婚礼,结果向敏中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降职处分。这在后世可能觉得有些吃惊,但是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妻子有改嫁的自由,但是改嫁还是要得到丈夫家庭成员的同意。据说宋仁宗的曹皇后,就曾经嫁给一了个人,还举行了婚礼,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就很快就离婚了,这样十九岁的曹氏才成为仁宗的皇后,这在《宋史》里面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后来没多久,李沆就与朱氏结为夫妻,这位朱氏是太常少卿朱洞的女儿,有好几个孩子。这对夫妻可以说是感情很好,尤其是朱夫人,“举案齐眉,礼极如宾“。他们的女儿有好几个,长女嫁给了后来的宰相王曾,当时还是个郎官,富有才华,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以后,没多久就因病而去世了。大概过了几年以后,朱夫人就把刚好成年的二女儿嫁给了王曾,这在当时还是比较盛行的习俗。李沆的婚姻可以说是很幸福的,在他处理政务之余,时常拿出一些书籍来阅读,时不时还写作一些富有情趣的诗歌和文章来增添生活趣味,一旁的朱夫人亲自观看,李沆还要亲自抄写这些内容,然后细细加以品读,这是他的一个读书习惯。李沆的一些著作后来还经过了弟弟李维的细致整理和编辑,大概有二十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