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美术是人类文化造型的载体说课稿
2018-12-20 | 阅:  转:  |  分享 
  
《美术是人类文化造型的载体》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这篇课文属于人美版第八册第一课内容,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主旨、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主旨:

依据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文化探究型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发挥美术视觉审美独特优势的同时,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理解、思辨和归纳的方式,在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索和思考的学习活动中,形成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探究与发现”的活动,这即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教材内容: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3、教学内容与目标

我是根据美术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注重课程的整体意识和美术文化探究型课程的人文特性,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些重要代表性作品的赏析、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欣赏评述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整体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4、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二、教法运用

在课堂中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欣赏、小组讨论的方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三、学法指导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我采用采用质疑、分析、讨论的学习方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欣赏导入2、合作讨论3、分析比较4、课堂总结

1、欣赏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2幅作品并积极思考。《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文字出现之前的原始岩画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原始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大门

《清明上河图》(北宋)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文明。

因此我们得知了很多古人生产生活、科技文化、衣食住行、社会体制等多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使文字出现后,也需要美术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具有美学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初步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2、合作讨论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件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

(1)、欣赏《秦始皇兵马俑》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俑是古代用木和陶制作成的陪葬雕像。从这些俑上我们可以发现,秦代上层社会盛行

(2)、《簪花仕女图》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①?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饰和精美首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如何?

②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点吗?

③?从作品仕女的造型姿态中,你能看出作者想表现什么样的生活内容吗?《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时代。

(3)、《舞马衔杯纹银壶》与《三彩骆驼载舞俑》

引导学生思考:

①《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②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面目特征看,他们是哪里人?

③从这两件工艺品中,你能看出当时唐代有什么历史文化特点?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通过问题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欣赏评述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3分析比较:

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引导欣赏通过对比分析得知:

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

4、课堂总结:

我会将以上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一个小结,告知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献花(0)
+1
(本文系阿咘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