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酱鸭 作者:夏金荣 酱鸭是盛泽传统美食,又是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 由于同盛泽酱鸭的创始人平益山的女儿平宝珠(1928—2017)是邻居,因此她健在的时候,时常来我家串门聊天。平女士是识字人,加上本人爱好收集盛泽的文史档案资料,曾多次咨询平女士,记录了较为详细的盛泽酱鸭的由来与制作方法。 平女士的父亲平益山是绍兴桑渎人,桑渎是江南水乡,《兰亭考》的作者桑世昌便是桑渎人。桑渎是养鸭的好地方,再加上桑渎出产烧酱鸭不可缺少的苔青糖,故平益山有烧酱鸭的一手好技。清末时平益山来到盛泽,开设盛泽第一家“平集美”酱鸭店。平由于是单身来盛闯荡,经人介绍到汪家做女婿,长子跟母姓汪从医,次子从父姓平,名佩璋。次子继承父业,按父的秘籍传承制作,使“汪鼎兴”酱鸭名气响亮,独领风骚。 一选二杀三烧是制作酱鸭的关键环节。一选就是说选择好活鸭是关键的第一步,活鸭一定要放养在河港活水中的,从小吃荤腥活食(小鱼、小虾、螺蛳等)长大的,重量在三斤半到四斤之间,小了鸭子没有肉,大了又皮肥一包油。鸭子购回后,要放在店铺自备的鸭场里圈养几天,给鸭子一个不劳而获的放松休养。当时的“汪鼎兴”在镇边缘沉瓦桥南设有鸭场。二杀是很关键的,杀鸭一定要在丑时末寅时始杀,因这时的鸭正熟睡,肌肉(精肉)放松,有利于血放尽。三烧,酱鸭店都是分两种锅,一是安装木圈接口的,吾俚称呼堂锅,二是大锅。堂锅里是清水,清水沸腾后,把鸭子放进水中沉浸几下即可,称为放血水。然后放进大锅,大锅里是年复一年的老汤,每家酱鸭店的老汤配料略有不同,但其中两样佐料是一样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产于绍兴桑渎的苔青糖和盛泽祥源(祭记)的晒油。鸭子一定要沉浸在老汤里,不能露出汤面,大火烧滚后,撇沫翻身,再文火焖烧,时间要掐准,过长鸭肉老,过短肉连着骨,且味道不容易吃进,皮肉表面熟了,里面连着骨头的地方还没有熟,吃的时候有时要用手,有失雅观。酱鸭出锅后用黄铜钩子挂着,片刻沥干汤水,用小磨麻油抹遍鸭身。整只酱鸭油香晶亮,皮色呈酱红色。酱鸭由于选料制作讲究,故肉质细腻软硬适中,是老小都喜的卤菜。 旧时买整只酱鸭,都是用作馈赠亲朋好友和生意上往来客户的佳品。一般人家只在身体不佳时,才去店铺零斩二到三角,用作开胃菜。 改革开放后,人们口袋里宽裕了,去店铺买整只酱鸭是家常便饭,酱鸭生意又红红火火了。 吴江日报 2018-1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