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兵临城下这部电影很扯,还有这么多人相信?

 巨侠 2018-12-20

《兵临城下》的电影看过几遍,没看出来哪里扯了。在人类有史以来最血腥、最残酷的会战中,一位有真实原型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被称为“二战中的绞肉机”的巷战中,带给大家生存、胜利的希望。无论是从大环境还是个人小背景,电影基本是忠于历史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6月28日到1943年2月2日,历时7个多月的战斗中,苏德双方伤亡估计高达200万人,平均一天伤亡8500人以上。苏联的卫国战争之所以如此艰苦,一方面是战争初期德军实力强劲,从武器装备到指挥官再到单兵作战素质都是高水平。而苏联方面,因为斯大林执意认为没有战争危险,从装备到人员准备不足,大批的武器弹药还在仓库就沦丧敌手,停在机场上的飞机被集体炸毁。更严重的是现役部队的损失,明斯克之战,苏军被俘50万人,基辅战役,被俘人数高达65万人。1941年冬季莫斯科艰难取胜后,斯大林又要乘胜扩大战果,于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战。16天后,以惨败告终,1200多辆坦克、2000多门火炮被摧毁,阵亡7.5万人,将近24万人被俘,苏军积蓄的后备力量几乎全部耗尽。更为严峻的是,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很多人都在怀疑,是否还能赢得最终胜利。

一个月后,27万德军开始攻打斯大林格勒,而苏军只有18万人迎战,飞机、坦克、火炮数量均处于下风。8月24日,德军出动飞机1200多架次,投下上千吨炸弹,其中80%是燃烧弹,整个城市变成一片瓦砾,一天之内超过4万平民死亡,15万人受伤。

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命名,而是这个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以西、以南是高加索的石油,大片的粮食,是支持苏联战争机器的命脉,沿伏尔加河可达莫斯科。如果被德军占领,后果不堪设想。在退不可退的情况下,斯大林在7月28日下达了“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枪毙自己人就高达1.5万人。

《兵临城下》通过细节将这些大背景一一展现,河对岸是燃烧的城市、硝烟弥漫的战场,补充兵源冒着德军飞机的轰炸渡河,两个人只发一把枪,督战队无情的子弹射向后退的士兵。每天消耗地如此迅速,后方的生产、运输不足以迅速补充上,单兵武器不足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苏军增援士兵生命以小时计,能活上一天已属厉害,如果活上一个星期就堪称奇迹,而军官们的预期寿命也仅为3日。如此安排是应对战况的无奈之举。

题目中提到的“莫辛-纳甘”步枪,在二战结束时,生产总数量约为1700万支,而苏联的伤亡人数在2200万人以上,一人一支也是不够配备的。即使来的是整编师,在斯大林格勒,两三天也会被消耗殆尽,更不要说哪些没怎么经过训练的预备役和学生军组成的补充兵员了。

而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残酷的巷战中生存下来,并且在1942年11月至12月间,一个月内击毙200多名(其中包括11名狙击手)德军而名声鹊起。他成为苏联英雄,战后被提升为陆军少将。

巷战、狙击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因为巷战,使德军的坦克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苏军将数量庞大的补充兵源陆续投入战场,用生命换取时间,从而赢得喘息机会,在东岸集结了50万大军,最后反败为胜,围歼被消耗拖垮的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横扫欧洲的精锐部队的损失,使苏德双方军力对比开始发生变化,而斯大林格勒,也成为影响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瓦西里.扎伊采夫是千千万万为保卫苏联而流血牺牲的一位代表,在艰难时刻,一个活生生的英雄的确能让更多的人产生胜利的希望、激发人们的斗志。也有人对影片中与他对阵的狙击手身份存疑,影片中也用细节交待过。最后对决前,康尼上校被要求交出身份牌,德军也不愿承受失败对军心的影响。只是影片结尾,瓦西里与美丽的坦妮娅在医院重逢是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因为在1943年1月,真正的瓦西里眼睛被地雷炸伤,治疗很久。

但是不会忘记他们在防空洞里谈到对未来的憧憬,那是希望、是精神支柱、是战斗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