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敏山教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局部消融与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20

2018年8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为中国肝癌诊治以及研究提供了权威的临床实践依据和重要参考。本报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指南起草小组副组长陈敏山教授为我们解读《指南》中原发性肝癌(HCC)局部消融的选择与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方向。




陈敏山 教授



HCC手术与局部消融治疗在选择上有哪些推荐?


本《指南》于今年8月份由CSCO颁布,其与卫计委颁发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存在以下区别。本指南更精准,更新更快,针对不同分期提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相对来说,卫计委的诊疗规范则是基本的治疗框架。


局部消融治疗是早期HCC除外手术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主要以射频和微波为代表,这两种方法在众多射频消融治疗中效果最好。关于HCC的局部消融治疗在《指南》中有很详细的治疗规范。以射频为代表,病灶<5cm为射频单独治疗肝癌的适应症。早期肝癌也可以选用手术切除,了解射频与手术的关系非常重要。


研究显示,对于<3cm的病灶,射频可以达到跟手术切除一样的效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外科手术或射频治疗。如病灶<2cm或中央型小肝癌(位于肝实质中央的)可以优先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对于3cm~5cm的病灶,射频消融治疗也是适应症,但是疗效不如手术切除,虽然总生存(OS)率与手术相差不大,但是局部复发率远远高于手术切除,而无病生存(DFS)率则低于手术切除。因此,对于3cm~5cm的病灶,射频消融不做首选一线推荐,而应优先考虑手术,只有不适宜手术或不能做手术时,才做为二线治疗。对于>5cm的肝癌也可以采用射频消融,但不推荐单独应用,建议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药物治疗等联合治疗。


局部消融治疗临床推荐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哪些?


消融治疗是近些年出现的技术,最早开始于90年代末,在国内已经开展20余年,相关研究有很多。最近比较重要的研究结果是消融与TACE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这是写入《指南》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指南》建议,对于≥3cm或者多发的肝癌应选择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


Nivolumab与Pembrolizumab在肝癌中的应用特点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方向?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领域,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美国,以PD-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与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都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获批应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未来,这两种药物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和走向是不一样的。纳武利尤单抗开展了与索拉菲尼头对头的Ⅲ期临床研究,也开展了手术切除后采用纳武利尤单抗减少手术复发率的Ⅲ期临床研究。帕博利珠单抗是第二个获批的PD-1药物,但在联合治疗上更胜一筹,更注重与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比如帕博利珠单抗与仑伐替尼的联合治疗,目前已经开展了商业的Ⅲ期临床研究。由此可见,纳武力尤单抗喜欢“单打独斗”,而帕博利珠单抗更注重“联合治疗”。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