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20考研进行时-第五十八天

 康泰wjr图书馆 2018-12-20

 第三章    泻下剂(二)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温下与攻补兼施

①.温下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均能泻下寒积。但大黄附子汤并能温经散寒,主治素体阳虚,寒实内结所致的便秘;温脾汤并能温补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阻之便秘,或久痢赤白者。


②.攻补兼施  黄龙汤、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均能泻热通便,兼以扶正。但黄龙汤以大承气峻下热结,益气养血,全方以攻下为主,主治热结较甚而兼气血不足者;但新加黄龙汤攻下之中有补气益血、滋阴增液作用,主治阳明腑实,正气已虚而阴血大伤者;增液承气汤攻下之中有滋阴增液作用,主治阳明热结,燥屎难下而阴液大伤之证。


2.具体方剂

(一).温下剂

温脾汤


【方歌】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义】 

①.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 

②.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

③.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④.配伍特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加减应用】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注意事项】

热实里结,津伤便秘,当用寒下剂,而绝非此方所宜。

 

大黄附子汤


【方歌】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组成】大黄、炮附子、细辛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义】 

①.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 

②.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 

③.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④.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本方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 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配伍特点】

本方寒凉泻下与辛热助阳并用,乃“温下”剂之基本配伍。 


【使用注意】

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二).攻补兼施

黄龙汤


【方歌】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桔梗    


【用法】水煎一沸后,再入桔梗煎一沸,芒硝溶服,热服为度。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义】

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急下以存正气。 

②.人参、当归益气补血,扶正以利祛邪,使攻不伤正。 

③.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欲降先升,故配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  助通腑之大黄,上宣下通,以降为主。姜、枣、草补益脾胃,助参、归补虚,甘草又能调和诸  药。

④.诸药合用,既攻下热结,又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加减应用】

原注云:“老年气血虚者,去芒硝”,以减缓泻下之力,示人以保护正气之意。或适当增加参、归用量以加强补虚扶正之力。 


【注意事项】

本方虽伍用扶正之品,但泻下力强,当中病即止。孕妇忌用。


新加黄龙汤


【方歌】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

            滋阴益气热通便,气阴不足实热方。


【组成】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 


【用法】原方用法: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功用】滋阴益气,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脉沉细。 


【方义】 

①.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②.玄参、生地、麦冬、海参滋阴增液。

③.人参、甘草、当归补气益血,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④.温热之邪,最易伤阴,况又热结阳明,应下而失下,气阴大伤,下之不通,势极危急,故以硝、黄大量滋阴益气药合用,不仅助正气以行药力,且救将竭之阴液。尤其是加姜汁冲服,既可防呕逆拒药,更借姜以振胃气,不可单纯理解为反佐之意。 


【加减应用】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加增液汤加人参、海参、姜汁、当归

 

增液承气汤


【方歌】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

            温病阴亏实热结,增水行舟此方功。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义】

玄参、生地、麦冬(即增液汤),能滋阴增液,润燥滑肠;配合芒硝、大黄(即调胃承气汤去甘草)软坚润燥,泄热通下,合成攻补兼施,是“增水行舟”之法。 


【配伍特点】

 本方重用养阴之品相伍,攻补兼施,共成“增水行舟”之剂。

 

真枪实练


1.新加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含有(1997-44)

A.党参、丹参、沙参     

B.人参、丹参、玄参    

C.人参、玄参、海参     

D.党参、海参、玄参     

E.人参、玄参、沙参 


2.温脾汤的功用是(1994-46.1995-46.)

A.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B.温里散寒,补气健脾    

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D.温中补虛,止痛        

E.补脾阳,攻下冷积


3.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2009-45.)

A.枳壳        B.玄参        

C.当归        D.橘皮 


4.下列方剂中具有温阳健脾作用的是(2000-148.2012-154.)

A.温脾汤        B.健脾丸        

C.实脾散         D.归脾汤 


(5-6共题干)  

A.防止拒药         B.振奋胃气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5.用新加黄龙汤冲服参汁的用意是(2004-105.) 

6.服用新加黄龙汤冲服姜汁的用意是(2004-106.)


7.下列方剂中,具有滋阴益气、泻结泄热功用的是(2005-44)

A.增液承气汤        B.新加黃龙汤         

C.济川煎        D.麻子仁丸          

E.大黄附子汤


8.具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功用的方剂是(2008-46)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黄龙汤        D.温脾汤   

 

答案与解析:

1.C。新加黄龙汤的组成为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


2.E。温脾汤功用为攻下冷积,温补牌阳。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泻下冷积,人参、干姜等温补脾阳。


3.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黄龙汤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黄龙汤的组成药物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和甘草(煎煮时加姜、枣、桔梗)。


4.AC。温脾汤功用为攻下冷积,温补脾阳。实脾散功用为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5.B  6.C。新加黄龙汤中人参、甘草、当归补气益血,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加姜汁冲服,既可防呕逆拒药,更借姜以振胃气。


7.B。新加黄龙汤的功用是滋阴益气,泻结泄热。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8.C。黄龙汤为攻补兼施剂,可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麻子仁丸、济川煎为润下剂,温脾汤为温下剂。


编辑:什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