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TAC-seq技术简介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21

ATAC-seq技术简介


ATAC-seq最近几年是比较火的一种测序技术。那什么是ATAC-seq技术呢?ATAC-seq的全称是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 运用测序手段研究转座酶可接近的染色质的实验。

真核生物的DNA并不是裸露的, 由组蛋白与之结合。DNA缠绕在组蛋白上,形成串珠式结构。这样的结构进一步折叠,并在其它蛋白的辅助下形成染色体。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过程中又需要将DNA的高级结构解开,这部分打开的染色质,就是开放染色质区域。这些区域是转录因子和转录元件的重要结合位点。2013年,美国William Greenleaf教授开发了这种ATAC-seq技术(见图1),利用T5转座酶进入并切割暴露的DNA区域,同时连接上特异的测序adaptor。连接上adaptors的DNA片段被分离出来用于高通量测序,被测序的区域即为开放染色质区域。

图1:ATAC-seq技术示意图

在ATAC-seq诞生技术以前,也有很多别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开放染色质区域,图2总结了多种研究染色质结构的实验方法比较。

ChIP-seq: 经典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方法,利用超声波打断染色质,但是通量较低。需要使用特异性的蛋白抗体来富集其结合的DNA,一次反应只能提供一个转录因子的DNA结合信息。而且制备时间较长,需要3-4天。

DNase-seq: 当染色质变得开放,就会有部分DNA暴露出来。这样裸露的DNA片段可以被DNase I内切酶切割。对切割完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和已知的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就能发现被切掉的区域是哪部分,可以找到开放染色质区域。这个方法缺陷是耗时、费力,一般需要2-3天。对起始量需求也较高。一般细胞数量需要达到106 ,而且重复性也较差。

MNase-seq: 和DNase-seq技术互补,主要是利用外切酶将含有核小体包裹的区域切割下来并测序,反向比较获得开放染色质区域。弊端和DNase-seq也类似。

FAIRE-seq: 利用甲醛将染色质中裸露的DNA进行固定,超声波打断染色质,再通过酚氯仿抽提来分离打断的DNA。步骤复杂,样品制备周期长。

ATAC-seq: 利用Tn5转座酶,切割DNA的时候同时加入接头,再PCR扩增即可以测序。相比于ChIP-seq, 一次ATAC-seq实验就可以获得某个特定时空条件下所有的开放染色质区域。相比于DNase-seq、MNase-seq和FAIRE-seq, ATAC-seq样品需求量大大减少。细胞量从500到50,000,远小于其它实验至少需要106。ATAC-seq需要的测序深度也比其它实验降低了几十倍。ATAC-seq样本制备快,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也能更好的保证重复性。

图2: ChIP-seq, DNase-seq, ATAC-seq, MNase-seq 和FAIRE-seq实验比较

目前为止,ATAC-seq相关的研究几乎都发表了大文章,特别是关于不同发育时期阶段染色质开放区域的动态变化。未来这个技术可能会运用到多个物种或多种生物学过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uenrostro J. et al. (2013) Transposition of native chromatin for multimodal regulatory analysis and personal epigenomics. Nature Methods, 10: 1213-1218

2)Meyer C. and Liu X. (2014) Identifying and mitigating bias i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ethods for chromatin biology. Nature Review Genetics, 15:709-721

作者:Elisa    编辑:李香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