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文道:亲爱的观众朋友

 hercules028 2018-12-21

学术界研究粉丝和偶像的论著汗牛充栋,但我发现它们往往只从受众角度入手,谈他们如何移情,把银幕上的演员当成自己的情人;说他们怎样「抵抗」,将一现成的情歌创造成表达自我价值的工具。至于发送那一端,那些明星、歌手、DJ和主持人,却很少有人愿意考虑他们的位置和想法。我自然不是甚么偶像,可是我在电子媒界上也亮相10年了,多少能体会这行头里的人到底遇上了甚么困境。至少,我认识一些偶像。


例如一位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人山人海。但她就是喜欢躲进酒店房间,连楼下餐厅也不敢进,平常更是不上街。又如许多大牌明星,不时会在访问里抱怨自己失去了人生乐趣,说自己从前爱在路边买小吃,如今就得像戒毒一样戒鱼蛋戒鸡翼,除非找助手去街上买回来。


每次听到这类消息,一般人最易生起的感觉就是「活该」;或用广东话讲,那叫做「食得咸鱼抵得渴」。既然你凭观众喜爱得到了今天的地位,又怎能投诉观众对自己的迷狂?横亘在明星与粉丝中间的,当然是一大片模模糊糊的幻想地带。撇开学术用语不讲,我们其实能够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这种幻想的生成。


有没有发现电视和电台主持人都喜欢把「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当做口头禅?左一句各位「亲爱的观众」,右一句「亲爱的朋友」,说得十分自然,大家听了也不以为奇,可是只要多想一步,便能看穿这句话其实是多么地奇怪,多么地不自然。那些主持人只是对着一个镜头和一个麦克风说话,他们把谁当成「亲爱的朋友」呢?是摄影机还是麦克风?而受众坐在一具电视机前,根本不认识荧光幕里那个正在说话的人,一不是他的朋友,二也不大亲爱,又怎当得起「亲爱的朋友」这个种称号呢?


然而,整个行业就是把这句话当成常规,不说不舒服,丝毫不觉这句话制造幻觉的作用。即使它没有太大的效果,但加上主持人亲切的笑容、友善的态度,它就是一个缩短实际距离的手段了。一个主持人绝对可以友善亲切,在节目里和老友言笑晏晏,只不过他不该忘记经过电子媒体的放大和散布,加上「亲爱的朋友」这一类的常规造作,他就必须和所有人做朋友,任何时候都得保持屏幕上的老友形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