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景天,太行行(十一)游山西皇城相府(诗二首)(2018.10.20.)

 薛礼梅图书馆 2018-12-21

七律·游山西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峻奇雄,临水忱山映碧空。叠院琼楼藏伟绩,亭台雅阁载丰功。一门衍泽书盛誉,五世承恩众敬崇。耀眼望宗闻上界,飘香御墨醉秋风。

七律·游山西郭峪古城秋阳映照紫烟轻,郭峪观游看古城。斗拱琼楼呈秀色,亭台叠院势恢宏。雉堞林立承威慑,窑洞蜂窝保世荣。翠柏苍松长郁绿,仙居宝地永留名。

十月二十日上午十一点半钟,车到皇城村,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古建筑群便隐约出现在我的眼帘,不由得使我抬头四顾,只见城堡背靠青山,宛如一条飞腾雄舞的青龙顺流奔腾;城堡面朝五趾山岚,仿佛正在迎接着一只张开五爪飞奔而下的巨虎。整个城堡屹立在潺潺而流的小溪之畔,有山有水,寄居于青龙白虎之间……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清康熙年间的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始建于明末,是当年富甲一方的陈家为防范农民起义军而建,建筑样式为明代风格;外城始建于清初,是陈廷敬入阁拜相以后,为突出身份而特意修建,故建筑样式为清代风格。是全国唯一一座集明清两代风格于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

城堡前一座门楼,楼上一通石碑赫然而立,碑上是前清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午亭山村”四个大字。而门楼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则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 楹联不仅说明了当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寓意。说明陈廷敬青壮年时事业有成,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品节昭明,好像临霜菊花,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这是对陈廷敬一生功绩卓著、晚节昭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进入相府,我们首先走进御书楼。御书楼在中道庄西门外,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 据说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以及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而这些门楼上的匾、联都是古时候的实物。触摸着古物便也有了瞬间穿越了三百年历史的感叹……

如果把相府景区比作是一幅美丽的艺术画卷,那御书楼就是这幅画卷中最亮丽的一笔!御书楼雄踞于高台之上,高达8米,是个二层建筑楼阁,下层中间有门洞,供人们进出皇城相府。楼上是个传统中国古老亭榭式建筑。四角顶盖,八柱支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覆以明黄色琉璃瓦,显得端庄富丽,因为明黄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其他人都是不能使用的,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的建筑都是用普通的灰瓦覆顶,从这点上讲,御书楼昭示着陈氏家族非凡。望着眼前的雕梁画栋、斗角飞檐,可以邀想当年的排场之浩大、相府之威严!

走进皇城相府的中道庄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一小的两座石牌坊。皇城相府的大牌坊是陈廷敬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奉旨而建,高约6米,面阔三间,呈三门四柱三楼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叠置,斗拱下的额枋雕龙镌凤,抱柱石瑞兽环拥,浮雕图案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制作精美,气势恢宏庄重,牌楼正间上枋镌刻“冢宰总宪”的大额枋。导游介绍,“冢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则是肩负监督考察各级官吏重任的意思。下面从下至上分别镌刻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和功名。

据介绍,陈廷敬曾给康熙皇帝当了35年的经筵讲官,还以总阅官、总裁官的身份,领导编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和《明史》、《三朝圣训》、《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言书和史志巨著,被人称为清代语言学家和编辑家。他一生著书等身,留有《午亭文集》50卷和《尊闻堂集》、《午亭笔话》等著作。其文其诗,品位极高,人称“燕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居于当时权威地位的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以陈廷敬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间人才辈出,冠盖如林。有38人先后在封建王朝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岗位上担任职务。还培养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陈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在旌表陈氏家族功名和勋业的两座石牌坊北侧,坐落着皇城中名副其实的相府冢宰第,这是皇城的主题建筑,坐北面南一进四院。雄伟高大的相府大门面阔三间,加深两间,明间内柱装门板,两次间施龟背文影壁,走马板雕“冢宰第”三个大字。入大门影壁折东为以狭长的庭院,东侧有如意门通往动书院,正南为倒座,正北为二门。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大堂为相府大院的主要建筑,用材硕大,工艺考究,气势雄伟,门悬康熙皇帝御书“点翰堂”匾额,堂内悬挂康熙皇帝御书“龙飞凤舞”和“博文约礼”牌匾。穿过大堂进三院有二堂,穿过二堂又进内宅后院。整个相府大院的柱头斗拱门窗、楼栏、影壁、柱础等装饰构建工艺精致、雕刻精美,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踏着用青石铺就步道,我们从相府的后宅来到小姐院,这里是陈廷敬女儿及女眷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北楼是闺房或称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则是女仆和贴身丫环的住处。南房为过庭,前后设门,使院落与风景优美的花园相通,环境非常优雅。但是这里的屋顶和其他院落的屋顶截然不同,房顶没有屋脊与脊兽。这种屋顶叫卷棚顶,楼顶的瓦铺排细致,平密柔和,屋顶两边角没有翘然若飞的檐,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的形式之一。可见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即使是侯门相府,小姐院建筑级别依然是最低。

接着我们登上望河亭,顺着城墙前行200多米,来到堞楼。从堞楼到文昌阁,拾级而上,台阶每六七级间隔一个平台,大约近百级台阶。回头俯望,只能看到平台却看不到台阶。据说,台阶由下而上只能看到台阶看不到平台,喻为步步高升;由上而下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喻为平步青云。如此匠心独运的砌筑,让人叹为观止。沿着城墙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藏兵洞”。上下五层,分南北两部,有100多见间,依山傍势,三五相连,明暗相通,攻防兼备,建筑工艺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匠心独具。

皇城相府内城的西北角,一座熊踞虎视的百尺高楼巍然屹立。这就是被称为皇城古建筑一大奇观的“河山楼”,它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族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工事。河山楼始建于1632年正月,至今已近四百年历史。当时,政治腐败,国运衰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樊川一带经常遭受乱兵的劫杀抢掠。为了抵御乱兵侵扰,陈氏兄弟发动全族,雇请匠工,“掘地为进,筑石为基,阔三丈四尺,厚二丈四尺,三间七节,高有十丈,石用三千,砖用三十万”,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筑。河山楼设门两道,为防火,外门以石为材,楼顶设堞楼,四墙开垛口,以便瞭望敌情,抛掷矢石。楼里有水井,有磨盘,地道可通城外,若遇到兵荒马乱,可容纳千余人避难其中。

登楼远眺,整个皇城相府尽收眼底,环城皆山,苍山翠柏映入眼帘。东北部的樊山如苍龙逶迤而立,西面的樊河似玉带萦绕而过,四周青山叠翠,溪流泄碧,乔木葱茏,草盛花繁,像一轴极具张力的立体风景画,给人以深刻的心灵震撼与视角冲击。

下了河山楼,顺着府内的百米长廊来到“止园书院”。这是陈氏家族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把孩子读书学习的学堂修在城外景色宜人的管家园林内,让莘莘学子远离家族社会的喧嚣和烦扰,在优雅、清净、安宁的良好环境中陶冶情操,启发灵感,这是陈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的见证。止园书院是一座坐北面南的两进院落,但在前后两院的东南角上各有一个大门,看来好似两个各自独立的四合院。在西边的书房内,有一位身着黑色上衣、正襟危坐在桌旁先生与一位背向老师站着背诵课文的学生蜡像,蜡像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导游介绍说:过去背诵书本,因为孩子们面对老师会害怕,于是就背对老师。背书一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

边走边看边思,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陈氏宗祠。祠堂于深宅胡同顶端,高阶之上,门正对内城城门,地势渐上,肃穆有气势,门口大小两对石狮,皇城中的斗拱修饰少而简单,祠堂正门用的比较多,也是这个意思了。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祠堂,后为贤祠。陈氏后辈把宗祠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表示对已逝祖先的崇敬之意外,还希望先祖们能福荫后世,保佑家族繁荣昌盛,永世不衰。

走近皇城,走进这座乡间城堡,能深深领略和体验满目光华的厚重与深沉。这座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的皇城相府,巍然屹立,雄姿依旧,成为明清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也为后人打造了一个旅游胜地。然而斯人已去,岁月环流,一切皆成蹉跎!

二点多钟,我们又赶到郭峪古城去逛了逛。郭峪古城,位于皇城相府南300米(皇城相府实为郭峪古城的北翼城,侍郎寨为郭峪古城的东翼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下午三点我们又折回,在相府门口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为《迎圣驾》的开城仪式。仪式模仿当年康熙皇帝幸临此宅的情景,不仅生动有趣,还使游客从中感受到一语双关之意,不由得兴致勃勃。

三点半钟离开晋城,赶往河南温县,晚住温县黄河路“蓝梦大酒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