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履痕:蓬莱有个三仙山

 老苞米的书屋 2018-12-21


 
 
   在蓬莱阁做了半日神仙,中午找家小馆吃了点儿饭。
   蓬莱有种特色地方小吃,名曰蓬莱小面,特点就是汤内加入鲜贝、牡蛎之类的海鲜。我好像吃了又像是没吃,究竟吃没吃,实在是记不得了。

   解决了肚子问题,乘出租车来到了距蓬莱阁约两公里的另一著名景点——三仙山。
 
 
​       三仙山景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胜古迹,准确地说它是一座现代人建造于当代的主题公园。
   毫无疑问,所谓主题,自然是八仙文化这个主题了。
   近几年走了几个地方,多是早已向往的名胜古迹,期间也随波逐流地看了一些新建的景点。平心而论,对于有的“伪古迹”,也就是走马观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且时常这样宽慰自己,不就是寻开心吗,何必这般较真。
   在进入三仙山景区之前,我依然是怀着走马观花的心态,没有抱多大希望。
 
​       来三仙山游玩的人不少,较之蓬莱阁还是显得逊色几分。有差距也正常,毕竟蓬莱阁的年份和影响在那儿摆着呢。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门票略贵,这也是游客不是很多的原因之一吧。
 
​       据《史记》等典籍记载,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楼阁宫阙均为黄金白银建造,还有灵丹妙药,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因而引出秦皇汉武东海访仙求药的故事,并流传至今。
   这个三仙山风景区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三和大殿,匾额上题有“一团和气”四字。
   一进入三仙山景区,我马上颠覆了以往的观念,顿时产生了惊艳的感觉。
   这惊艳来自于眼前错落有致、颜色艳丽的仿古建筑。与以往见到的仿古建筑不同,这些亭台楼阁无不金碧辉煌、色彩绚丽,置身于此,真的让人产生几分踏入仙境的错觉。
 
​       这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的创造者,是蓬莱的一个靠搭板房开饭店起家的农民,经过多年打拼成为蓬莱数一数二的企业家。
   这个传奇般的人物投入巨资(一说12亿,一说30亿),历时3年,建成了三仙山景区,为蓬莱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
 
​        三仙山景区由三和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玉佛寺、十一面观音阁、万方安和等景观组成。
 
​       三和大殿内供奉着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塑像。
   儒释道三教的大佬共聚一堂,一团和气。
​ 
 
    大殿两侧,班列着各路神仙。
​​
 
​       三仙山景区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在再现古代宫廷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继承吸收中国文人画精华,把古代文人对仙境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其中,蓬莱仙岛,以清代界画大师袁江、袁耀《蓬莱仙境图》为蓝本;瀛洲仙境,以元代赵孟頫《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为建筑蓝本;方壶胜境,则取意于清代圆明园中的方壶胜景,再现了圆明园方壶胜境的胜景。
 
 
       图为正清和牌坊。
   在继承前人园林建筑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三仙山景区对各建筑方式进行了改良创新。聘请国内外多名建筑学专家和各地2000多名能工巧匠,大到整体协调、三岛位置,小到山石布置、树木栽种,一一论证模拟。整个景区古典建筑上百座,但建筑形式却千变万化,其檐角、屋面没有一个相同,其中蓬莱仙岛、瀛洲仙境两组建筑,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       应该说,建造这样一座再现神话传说中的仙境的园林,是有相当难度的。
   毕竟这是一项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事业。没有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一句被人说烂了的名言。
   借用一下这句话,也可以变通为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三仙山。
   尽管所有人都没有见过三仙山,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三个字,但是丝毫不会妨碍人们的想象力,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幅三仙山的图画。
   建造一座让大多数人认可,符合大多数人审美需求的三仙山景区,无异是个巨大的挑战。
   有时,游人也许想得并不复杂,他们(包括我)眼前有景道不出,多是用三个字评论——有意思。
   或者是没意思。
 
​       这个景区有个名字,叫“万方安和”。
   我对它的评价就是“有意思”。
   置身于此,我真的有种进入仙境的感觉。如果谁给我的脚下弄些干冰制造的云雾,再加上一首《八仙过海》的背景音乐,那真的是飘飘欲仙了。
 
 
​       只是这天的天气有些阴,光线不好,且囿于我的摄影设备太过低端,技术也属于老菜鸟级别的,实在拍出不出“大片”来。
   一般来说,照片应该比实际的景物要漂亮,我拍的照片正相反,让三仙山减分了。
 
 
​         同样的景物,这一张是我拍的,下面的那张是在网上搜的,对比一下,高下立判。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瞧人家拍的大片,再瞧瞧上面我拍的,纯粹是没长手。岂是道一声惭愧了得!
 
​       查了一下人家用的相机型号,心态平衡了一些——人家用的那可是高端的现代化设备,全画幅的索尼A7RII,加上所配的高端镜头,粗略算了一下,能买十几台我使用的小尼康变焦。
   除了设备,还有技术,同样不如人。
   这就是AK47突击步枪与三八大盖的差距。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为了几张照片,死自然是不值了;货也是舍不得扔的。手里的这台尼康P610s已经陪我走了不少地方,在遇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它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       说了些乱七八糟的话,其实没话找话。
   习惯了在照片下配点儿文字,已经成了强迫症。没有文字的照片,感觉像是少了灵魂。
 
 
​       这个当代人造的三仙山,称得上美轮美奂。
   眼前有景道不出,对我来说也有一个缺憾。
   毕竟三仙山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太多的文化和历史浸润其中,除了慨叹建筑精美,我找不到其他可以发一会儿呆的元素。
 
 
​       我不是一个资深的游客,却是一个矫情的人。
   掏自己腰包,走出家门看看天下,自然要珍惜,当然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所去的地方,应该是有一个不错的景致,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再就是要有名人留下的足迹(诗歌或是文字以及碑刻什么的)。
   活了一把年纪,以工作之名的公费旅游于我来说屈指可数,远没有那位总是拿我开涮的大姐那个什么,人家年轻时靠公费旅游,万水千山走遍,差点儿活成了三毛。
 
 
​       显然景区的创建者意识到了我说的缺憾,在三仙山景区的内涵上下了一番功夫。
   景区内有几座珍宝馆,收藏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稀世珍宝。
   据介绍,三仙山的珍宝馆收藏颇丰,有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152件,三级文物300多件。
 

​         玉质上乘、块头巨大的岫岩玉。
 
 
​         被誉为百木之首的金丝楠木。
 
 
​       游览过程中,天上下了一会儿小雨。
   雨中的三仙山别有一番韵味。
   没有了阳光抚慰的宫阙楼台,这些用真金白银堆砌的建筑瞬间失去了芳华。
 
 
​       小雨下了一阵儿就停了,依然没有出现我所期盼的阳光明媚。
   这样的天气,在酷暑里算是难得了,对我这个体态日渐肥沃的家伙算是一种眷顾。
 
 
​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我有一个发现,三仙山这么多的金碧辉煌的建筑,除了少数的底层作为展馆可以进出,大多数都见不到人影。所以我猜测,那么多的房间除了观赏之外,没有其他的使用功能。
 
 
​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        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       三仙山景区内还有令人眼界大开的镇园之宝,这是一尊重108吨,长12.86米的中国第一大缅玉卧佛。
   又是一个遗憾,我来的这天,玉佛寺没有开放,原因不详。
 
 
​       景区内的龙王庙,没进去,只拍了一张照片。
 
 
      珍宝馆内的木雕馆。
 
​       大型木雕《万马奔腾》。
 
​       木雕之一。
   这里的木雕作品很多,时隔两年,作品的名字都忘了,当时也没作记录,只是拍一张了事。
 
​       也是木雕之一。
 
​       又是木雕之一。
​ 
 
​        是木雕之一。
 
 
​       同样是木雕之一。
 
​        取材于《西游记》的《花果山》。
 
​       奇石馆里的紫水晶。不算底座,目测有一米多高。
 
​        奇石馆里的玉雕作品。
 
        陈列在奇石馆门外的树化玉。这些曾经的树,经过一亿多年的演变,最终变成了化石。
 
        游兴已尽,沿途拍了几张照片。
 
​        上午去了蓬莱阁,下午来三仙山,已经很累了,所以看得有些匆忙。
 
 
       三仙山里黑天鹅,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着。
 
       其实,三仙山是有格局的,即景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
   因为鞍马劳顿,我走马观花,看得一塌糊涂。如果有人让我说,哪儿是瀛洲,哪儿是方壶,我根本说不清楚。
   旅游的最好方式,重要的景点,一天只去一个地方。
 
​       尽管有些累,我还是很开心的。
   出去看风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对你本人来说,只有一个指标,就是开心与否,开心了就是值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