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三部六病辨治水肿新法

 吕康悠然 2018-12-21

通过研究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对水肿病的分类用药,进一步了解“经方”在水肿病的证、机、法、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


“三部六病”学术,是已故著名伤寒大家刘绍武先生岐黄生涯80余年所创立的极具中华医学特色的医学流派。刘绍武先生生前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三部六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继中医温病学派之后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该学说充分吸收自然辨证法和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在继承《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将人体划分为三个解剖结构功能系统:表部、半表半里部、里部。在三部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阴阳属性而划分的六类证候:表部的阳性病(太阳病),表部的阴性病(厥阴病);半表半里部的阳性病(少阳病),半表半里部的阴性病(少阴病);里部的阳性病(阳明病),里部的阴性病(太阴病)。“三部六病”辨证论治方法是理、法、方、药一而贯之的完整体系。所谓病位虽广,不出三部,病性复杂,不越六病。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留下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剂,被后世尊为“经方”。经方历经筛选,数千年不衰,不仅最能反映中医组方理论之原始面貌,而且具有确切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精华。现代医学对水肿虽然有不少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肾病水肿也常缺乏良效。中医药辨证论治水肿,不仅有治标之优,更有治本之功,可取得较好疗效。现应用“三部六病”法将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水肿病的有效方药进行归纳探析如下。


1
太阳水肿——解表散水消肿法


因外邪袭表,肺失通调,治节不利,决渎失司,以致水溢肌肤,一身悉肿,治当解表散水消肿。如太阳病风水挟热,症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以越婢汤发越阳气,散水清热。如风水兼有表虚,证见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以防己黄芪汤主之。此外,太阳少阳合病所致的水肿,可用《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宣肺,利水消肿。此法临床上多用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兼有表证或皮肤感染者。


2
太阴水肿——健脾化气利水法


太阴病脾郁湿困,健运失司,治当健脾化气利水。五苓散在《伤寒论》原本用于治疗蓄水证,其成因多由于在病变过程中治疗失宜,调护失当,以致气化失司,水道失调,水蓄胃肠,津不上承所致。症见脉浮或数,小便不利,烦渴,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虽口渴但苔必不燥,舌必不红,治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当水湿之邪过盛郁遏阳气,阳气不宣,气不化水而水气内滞,溢于皮肤而成水肿。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24条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的溢饮证,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对水气病中的脾虚证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脾阳虚,水饮内停,症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以温脾阳,化水饮。此法临床可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气化不利所致的水肿。



3
少阴水肿——温阳散寒利水法

 

对于少阴病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水气不化,《伤寒论》第316条指出:“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若心阳虚而水气不利者,症见脐下悸,欲作奔豚,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或以茯苓甘草汤利水强心,健脾通阳。此为少阴太阴合病之水肿。



4
少阳水肿——滋阴清热利水法


少阳病是半表半里实热证,若下后津伤或阴虚有热,水热互结,症见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治当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方选《伤寒论》猪苓汤,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邪热清,水气去,阴液复,诸症自除。临床用于少阳病的阴虚水肿。



5
少阳水肿——调畅气机利水法


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疏通水道,运化水液。若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可致水饮内停,发为水肿。在《伤寒论》中,即记载对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而水气内停者,可采用和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化裁。如仲景所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肝胃气滞而水气不利者,以四逆散加茯苓汤疏肝和胃,临床上对于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时见有少阳证常用此法。



6
少阳阳明水肿——二便分消利水法


饮邪内结,壅滞不通,症见小便不利,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沉弦,可投以《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分消水饮,导邪下行,此为少阳阳明合病之水肿。此外,若湿热壅滞而水气不利致腰以下肿,可选《伤寒论》牡蛎泽泻散清热散结逐水。此法临床上可用于肾炎、肾病综合征高度浮肿伴胸腹水,且体格壮实者,但须注意用量,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7
阳明水肿——攻下散结逐水法



若水饮停聚胸膈,气道被阻,水邪泛溢,如《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所云:“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以十枣汤峻下逐水,此为阳明病的水肿。亦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开肺逐邪。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布散津液。若肺气壅实,水津不布,水湿内阻,致阳明胸腹腔之积水,可用此法。


8
厥阴水肿——活血行瘀利水法

 

温通血脉是厥阴病治疗大法。水湿内结,气滞不行,致血行不畅,而成瘀血,湿瘀互阻,症见尿少水肿,面色黧黑,腰痛,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沉涩。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所云:“血不利则为水”,在其治疗水气病的诸多方药中,即体现了活血促进利水,利水益于活血的思想。临床上常选当归芍药散、蒲灰散、桂枝茯苓丸等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兼有瘀血征象者。

 

《伤寒论》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不仅有着完备的理法方药,而且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伤寒论》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书中对水肿病的论述颇为详细,仲景思想的灵魂是强调辨证施治。肾系水肿从临床上说属于治疗棘手的病证,由于体质差异,痼疾影响,误治、失治,或地域环境变化等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兼变证。故临证应遵仲景谆谆告诫:“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后世“三部六病”学说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立论明确,是刘老研习《伤寒论》学术观点,逐渐总结出的一个带规律性的体会。本文粗浅地应用“三部六病”学术思想探讨《伤寒论》中治疗肾系水肿病的专方用药,目的也是为了开拓视野,抛砖引玉,为治疗肾系疾病寻找更深刻的理论渊源,从而拓宽。肾病的治疗思路。    

作者:牛春兰  马文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