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同事的一句话,我整整失眠了半个月”

 不忘初心证菩提 2018-12-21

hi~晚上好,这里是媛媛。

 

今天在录非你莫属,本来以为来不及给大家录音了,结果中间休息了一会,正好来跟大家聊个话题。

 

我在非你莫属这个舞台上发现,有一种选手特别典型:

 

那就是积极防御型。防御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说他在现场本来表现的好好的,只要有一个老板说了他一句不好听的话,或是指出了他某一个缺点,那么接下来他整场都会处于防御状态。

 

明显就能看出来没有之前自信了,认为自己表现的不好,是不是应该更用力的去表现自己。

 

往往这么做的结果是整个人攻击性太强,并且表现欲太满,自我辩解也越来越多,反而效果更不好了。

 

但是我今天遇到的选手特别有意思,是之前参加中国有嘻哈结果海选被淘汰的一个选手。

 

他来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找工作,就属于身段特别柔的人。

 

比如说他在现场给各位老板放话:

 

“你们把灯给我留到最后,我一定会把你们灭掉”

 

然后老板让他重复一遍,他就会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嘿嘿,开玩笑呢”

 

如果有谁说他不好,比如说主持人涂磊,他就特别喜欢怼这类比较浮夸的选手。

 

然而他每次发现涂磊老师要说他的时候,他就会抓准机会上去抱住涂磊老师说:

 

“老师你放我一马吧。”

 

这就很有意思了。

 

但我发现他身上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不是那种强防御的选手,他不是那种想太多的选手,当他感受到别人恶意时他不会因为过度防御而跟别人的关系太过紧张。

 

他反而有自信化解他人对自己的负面印象。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特别牛的能力。

 

当你遇到一点点不顺,一点点否定的时候,不要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跟你作对。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的话那么接下来你会和整个世界作对的。

 

这样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我最近有一个朋友离职了。

 

其实他在公司做得非常出色,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出色上。

 

上个月,他们单位空出了一个经理的职位,想在部门择优选取,全部门的人都觉得他一定会被提拔上去,结果她落选了。

 

她现在每天去上班都特别难受,她说:

 

“现在单位里每个人都在议论我,我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他们看我的眼神里除了怜悯、同情,还有一丝嘲讽,我想辞职。”

 

所以她就忍不了了想要辞职。

 

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确定所有人一直都在讨论你?其实他们自己的事都操心不过来呢,谁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你。在意这件事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我还给她举了个例子,我有个网红朋友去参加节目,但是表现的不太好。

 

回来后就感觉自己的前途堪忧,人人都看不起他,还觉得他所有的粉丝都会因此而讨厌他。

 

但实际上,看那个节目的人很少,能注意到他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可是我们大家好像都是这样的,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说:

 

出门发现袜子穿错了;

开会的时候被老板批评了;

走路突然绊了一跤;

演讲的时候不小心口误;

等等等等...

 

你一定会想:“周围的人肯定都在议论我、笑话我,简直太糟糕了”

 

而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家经济比较困难,冬天的时候买不起羽绒服,我妈拿缝纫机亲手做了一件棉服给我。

 

真的超级土。

 

每次我穿这件衣服去学校,我就觉得全校的人都在讨论我,笑话我。


但实际上他们就没有在意过我,一切都是我们想多了。

 

 

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是一部经典的讽刺小说,讲的就是这种心态:

 

一个小公务员有一天在剧院轻松地看歌剧,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不小心把唾沫喷到一位将军身上了。

 

小公务员因此变得惶惶不安,一次次地、郑重其事地给将军道歉,将军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冷漠,到最后怒不可遏,小公务员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战战兢兢,最后就这样被活活吓死了。

 

很多时候我们跟这个小公务员一样,为了一件小事就几乎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认知偏差,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焦点”效应:


人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程度。

 

俗话也叫:“内心戏太多”

 

在 2005 年的一篇论文中,阿尔伯特·艾里斯提出了三种由认知偏差形成的“核心信念”。


他认为,正是这三种信念,导致了我们跟别人交互中那种强烈的影响。

 

这三种信念是什么呢?

 

1)无论任何情况,我一定要完成重要任务,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不值得被爱的人。

 

就比如说我的朋友,她觉得只有她自己当选了经理得到了认同她才可以认同自己,否则自己就是一文不值,谁都会来笑话我。

 

2)无论任何情况,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他们就是卑鄙无耻的小人。

 

就像非你莫属中的这些选手,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有的时候就是会引起一个不公平的评价。

 

有一些企业家就喜欢用主观上的恶意去揣测他,还有的时候有些企业家想错了,就会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

 

但无论原因如何这些选手一听到反对的话就会把这些企业家定义为卑鄙无耻和我作对的那种人,所以就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人格。

 

3)我所处的任何情景,都要依照我要的方式进行,立即满足我的欲望,且不会要求我付出太多东西,否则我就无法容忍。

 

《小公务之死》中主角就是坚定的认为,将军没有温言软语的接受他的道歉,并且没有明确向他说没关系,所以他就无法接受。

 

而在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我们要求别人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

 

比如说在寝室中我们要求别人必须十点关灯,因为我要睡觉。


如果对方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就会觉得对方是不是对你有意见、针对你、不尊重你,你就变得无法容忍。

 

我们一定要学会去纠正自己这样的信念,否则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每次都会因为自我保护过度、自我怀疑受害而活的战战兢兢。

 

 

那怎么样消除这种焦点效应对人的影响呢?

 

其实有一个办法特别管用,叫做:

 

检验真实性。

 

美国心理学家基洛维奇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

 

他的一名学生认为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因此倍感压力。

 

基洛维奇为了排解这名学生的压力,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让这名学生穿上一件样式前卫的新款T恤,在所有人都坐好之后,最后一个走进教室。这位学生认为所有人都在看他,感到紧张而拘谨。

 

等那节课结束,基洛维奇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调查,问他们是否注意到有一名迟到的学生,穿着前卫的T恤。调查的结果大大出乎这名学生的意料,竟然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他。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是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关注,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注意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

 

在今天文章的结尾我想告诉大家。

 

希望你不要因为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而羞于去做某件事情。

 

所以无论你摔的多么狼狈,爬起来继续走就可以。

 

当然希望你在看到别人的失误和狼狈的时候。

 

也保留一点善意。

 

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