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云洞记

 理想192qoteiwo 2018-12-21

飞云洞记


   

    飞云洞又名牛湖洞、戎湖洞、牛眠洞、猗犴洞,位于阳新县城之东、富水之南的枫林牛湖之畔。牛湖之畔有牛湖山,飞云洞处于牛湖山腰的悬崖峭壁间,洞口正对崖下湖滨的一块“飞来石”。飞来石为天然石碑,状如鹰翼,势若飞来,正面平滑,刻有明代蜀人张仕可书“飞云洞”三个大字以及晋江人张问善的摹写。前者龙飞凤舞,道骨仙风;后者古朴娟秀,别具千秋。
    为什么叫飞云洞呢?飞云洞坐山面湖,水雾山岚,朝暮氤氲。风起云涌之时,常有白云萦回洞府,故名“飞云洞”。为什么叫猗犴洞?猗犴就是麒麟,上古神兽。当地传说,春秋之时,伍子胥在牛湖据关练兵(牛湖故又名戎湖)。就在伍子胥在湖边誓师伐楚的那一天,有麒麟从飞云洞出来,足踏祥云升天。伍子胥随后打败楚师,飞云洞因此又名猗犴洞。
    据史载,依飞云洞筑舍始于东汉末年。最早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唐代诗人元结。
    天宝十三载,安禄山反,帝都沦陷,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李隆基逃往四川。元结率族人南逃,一直逃到牛湖畔,避难猗犴洞,因号猗犴子。元结从一名山村布衣、在野进士,到成为中原名将的过渡时期是在飞云洞度过的,他是飞云洞最早的居住人、开发者和热情歌颂者。留有《猗犴洞四时》诗道:
    石宫春云白,白云宜苍苔。

    拂云践石径,俗士谁能来。
    石宫夏水寒,寒水宜高林。

    远风吹萝蔓,野客熙清阴。
    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

    落叶逐霜风,幽人爱松竹。
    石宫冬日暖,暖日宜温泉。

    晨光静水雾,逸者犹安眠。
   由飞来石拾级而上,跨过一座石桥,便到了观音洞,这是飞云洞的子洞。洞内宽敞,洞顶有一尊观音石像,一手托玉净瓶,一手拈杨柳枝。近前细看,原来石像就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天然形成,眼、耳、鼻、嘴俱像,手、足、躯干俱全,匠人略加凿削,便成了一尊绝妙的观音石像了。石像顶部有一泉水终年不停地滴落,使人想起“滴水观音”。
    出观音洞往上走,就到了飞云寺古刹,古朴典雅,曲径通幽。寺内有佛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老尼敲木鱼而诵佛经,青灯古佛,肃穆庄严,使人顿生超脱尘世之念。再往上,就到了飞云洞,洞口有飞云崖,似洞非洞,内甚宽敞。
    飞云崖奇幻瑰丽,是一座名符其实的“飞云”之崖。水到渠成的流畅线条,似动实静的云朵造型,那一朵朵,一簇簇,像云朵般的石乳簇拥在崖壁上,千变万化,造化奇特。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游飞云洞,作《飞云洞二韵》诗赞美,其一云:“我昔探奇至,犹疑景未全。岂知崖际屋,翻碍洞中天。束火穿云窦,飞觞挹乳泉。灵宫自天造,深入转堪怜。”其二曰:“何年收地肺,一径取天台。流水穿厨过,飞云拥座来。石犀浑欲吼,山鬼误相猜。变幻看浮世,何如此举杯。”“灵宫自天造”,“飞云拥座来”,真是写出了其中神韵。
    一同游玩的阳辛进士郑宗学写《飞云洞次吴明卿韵二绝》唱和,其一曰:“悬崖万叠倚云飞,旅客三秋此振衣。足下飞云如可蹑,招来黄鹤楚山归。”其二曰:“潭水霜清痕乍消,洞门乳喷雪常飘。空中杂出仙人掌,楚客差疑是石苗。”飞云洞奇景令骚人墨客一展诗才。
    岩洞之内,洞壁全部是钟乳石,千奇百怪,但大多如流云般模样。顶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悬浮在空中的像一片飞霞,横亘石壁上的像一道虹霓。又有一块巨型钟乳石横空出世,突立眼前,把个数丈高的溶洞几乎撑到了顶。清大书法家、诗人何绍基吟《飞云崖》诗赞曰:“一云乍起一云落,一云向前一云却。一云奋舞一云懒,一云欢喜一云愕,大云睢盱母覆子,小云叠戢鱼吹水。丑云恧缩研云笑,痴云疑立灵云诡。睡云颓散欲着床,淡云散涣偏成绮。三云四云相颉颃,十云百云不乱行。如神如鬼如将相,如屋如塔如桥梁。如龟蛇蛰虎兕吼,鸾凤翂翐虬龙纠。”洞内还有飞云瀑,一泻而下,水流不大,却飞珠溅玉,更似水晶帘,给飞云洞又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洞内阴冷湿润,窈窕深邃,蜿蜒曲折。入之愈深,感之愈寒。更有无数石乳、石笋、石柱,古人因状摹形,冠名为“犀牛”、“明月”、“云鹤”、“松月”、“石床”、“百亩田”、“仙人床”。相传苏东坡贬谪黄州,多次游飞云洞,一次酒后醉卧洞内“石床”。

     那飞云洞为何又叫牛眠洞呢?相传当年八仙受斗战胜佛孙悟空的邀请,一起到峨眉山赴仙佛大会。散会后,铁拐李辞别诸仙佛,骑牛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仙家法大,不消半日,已游过三山五岳,正可谓“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这天游完庐山,飞过鄱阳湖,忽见漫山遍野的红枫地,有湖如明镜,有山如绿玉,山中密密生长幽篁,与四野的红枫相映成趣。山中有一洞,祥云吞吐,正是飞云洞。大仙赞叹道:“真人间仙境也!”于是骑牛入洞,隐匿仙踪。洞中不知岁月,洞外的篁竹青绿依旧,而山下的枫树则红了数十遭。有一夜,忽听半空里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异香缥缈,大仙知道是玉皇大帝大驾临空,急急腾云迎驾而去,犀牛追了出来,见主人已消失在月亮里了。犀牛久等主人不见,化为石,遂成“犀牛望月”之态。后来佛祖降临飞云洞府,显灵八方,香客云集,游人不绝,飞云寺供应斋饭,供不应求。佛祖便将洞顶一块石头化成一轮明月,又将犀牛点化,醒来抬头,望见洞顶明月高照,以为主人就要来了,精神抖擞,两只鼻孔便一只出油,另一只出盐,任凭人多人少,总够吃,不够剩。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贪心的和尚,想多出油盐,竟将牛鼻子凿大,然后又被识宝客所骗,盗走了月亮。结果,牛鼻子再也不出油盐了,和尚羞愧而逃。识宝客出富池口不远,骤遇风浪,船翻人亡,月亮沉下江底,复生出一片沙洲来,即今称之为回龙洲的便是。苏东坡听了传说,作诗叹道:“茫茫一世谁无我?但因痴迷入心魔。犀牛望月亦见性,不信众生不成佛。”明末清初的进士、阳新人卢高有《牛眠洞》诗道:“孤峰中断楚江秋,十里川原一望收。石隙偶然形迹似,时人浪说有犀牛。”
     洞内墨迹甚多。明嘉靖八年(1529)戊午科状元罗洪先慕名游此,感其景奇,乘兴在洞口大书“飞云洞府”四字,刻于石壁,并题《飞云洞》诗云:“富水南来第一峰,春深何处觅仙踪?白云有迹牛眠洞,丹灶无烟鹤立松。闲枕石床花影外,漫吹铁笛月明中。寻真到此空谁识?归路飘岚两袖风。”可谓赞咏飞云洞诗中之精品。

[作者简介]  汪翔  阳新电大教师,阳新首届吴国伦文学奖、阳新第二届吴国伦文学奖、黄石首届文艺奖提名奖、黄石第二届文艺奖提名奖获得者。从1994年3月31日《咸宁日报》发表散文《清明》以来,20余年,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湖北日报》、《青年文艺》、《中学语文》、《金秋》、《芳草〉、《散文诗》、《开卷有益》、《火花》等500多家刊物发表500篇余文学作品,100余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