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16)中国四大名锦蜀锦传承人贺斌

 吴越尽说 2018-12-21
中国四大名锦蜀锦传承人贺斌

来源:华衣网  2017年05月15日

  "锦上添花""繁花似锦"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成语,其中的"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来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可见"锦"的历史悠久。本文介绍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四川蜀锦!
                       ----前言

  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将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摄制组远赴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日本等亚洲地区,用微纪录的形式展现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其中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为蜀锦和传承这项手工技艺的匠人,拍摄了一组唯美、精致的影像资料,让我们再次认识了一遍这一瑰宝。

  蜀锦·唯一的传承人

  匠人贺斌,是80岁以下掌握蜀锦全套手工技艺的唯一一人。双手像被安装了程序,让近万根经纬线来回交织,被西方人看做是超强黑科技。

  "锦"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就提到"扬州厥篚织贝"。"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是指经纬丝无捻或加弱捻,采用先染后织,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色彩多于三色,以经面缎纹为地组织纬起花的提花丝织物,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细高雅。其花纹有两种织法:一是"经丝彩色显花",又称"经锦",采用单色纬线和多色经线织出花纹,织造时只用一把梭子,生产效率比较高,但色彩比较单调;二是"纬丝彩色显花",又称"纬锦",采用单色经线和多色纬线织出花纹,织造时使用两把梭子,容易变换色彩,使花纹彩色丰富,但生产效率相应较低。

  ----《中国四大名锦》

  四川蜀锦:

  蜀锦是织锦至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于明清。蜀锦图案取材非常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战相名将,山水人物等。蜀锦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一个特征,那就是 广泛而巧妙地运用了动植物,几何纹饰,自然景物等,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的文案图案。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云锦: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选材优质蚕丝制成。直至晚清以后才流传至民间。图案的题材广泛,既有大朵缠枝花卉,又有各种动物(如龙凤、仙鹤、狮子等)和植物(如宝相花、莲花、佛手、石榴、梅、兰、竹、菊等),还有表示吉祥的"八宝"、"暗八仙"、"吉祥"、"寿"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种姿态的变换云势(如七巧云、如意云、和合云、叶云、行云、卧云、大小钩云等),栩栩如生,花纹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云锦主要用于制作蒙、藏、满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和服饰材料以及高级服装,在古代则主要运用于缝制龙袍、装饰宫殿和庙宇以及神袍、祭垫、帷幕等。2009年9月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苏州宋锦: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大锦又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广西壮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著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品种繁多,按服装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等。

  翠色莹莹,触手温润细密,夹杂着丝线、串连各色宝石和米珠精绣成鸳鸯、荷花、莲藕等等小而美的图案,蜀锦的珍贵与难得,都呈现在它的表面。

  然而,这些辉煌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洪流,还是避免不了褪色,“贝锦斐成,濯色江波”也好,“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好,很少看见他的踪迹,很少见他们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变成服装或配饰,而是作为艺术瑰宝,存放在博物馆。

  唯一的传承人

  其中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为蜀锦和传承这项手工技艺的匠人,拍摄了一组唯美、精致的影像资料,让我们再次认识了一遍这一瑰宝:

  匠人贺斌,是80岁以下掌握蜀锦全套手工技艺的唯一一人。双手像被安装了程序,让近万根经纬线来回交织,被西方人看做是超强黑科技。

  ▼自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这种具有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当然以纹样和颜色区别于其他面料:

  蜀锦

  蜀锦上的图案常见也是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等传统纹样,带着吉祥、如意、顺利、喜庆、颂祝、长寿、多福、富贵、昌盛等美好吉利的寓意,和织纹华贵相映,绚丽多彩。

  有蜀国特色的,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大熊猫,在蜀锦上显得更加憨态可掬。

  “孤独”求才

  “蜀锦传承乏人 大师“孤独”求才”:

  “最开始的时候,各地的蜀锦民间艺人都是自己带着织机来建厂的。”贺斌说,也因为如此,蜀锦厂聚集了很多的手工织锦艺人。上世纪60年代,手工蜀锦停产,机器织锦兴起。最鼎盛时,厂里有900多台机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手工织机了,只有厂里接待室有一台展示用的。”1985年,为了保护手工织锦技术,厂里选了2个传承人,贺斌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另外一人放弃了,贺斌就成了蜀锦的唯一传人。

  从2005年起,贺斌一共招收了3批徒弟、共10多个人,现在已经走了一半,怎样让徒弟留下来,成了让这位手艺人最苦恼的事情。

  贺斌说,会这门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学习蜀锦耗时极长,五六年才能学会基本操作,而且很枯燥,“前3个月,连织机都不能碰,只是一味练习给丝线打结。”现在学习蜀锦,不光要学织造,还要学制作织机、穿经纬线等全套工艺,而现在掌握全部工艺的人,只有我了。没有传人,所以我很着急啊。”

  每一个手艺的背后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尤其是那些濒危失传,后继乏人的技艺更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穿越久远历史、集人类文明精华于一身的技艺,也承担了为这些即将失传的技艺寻找继承人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