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宇|大渡河之子:少尉哑巴老红军(二)

 微山湖畔75 2018-12-21
内容摘要:4月23日,中央军委警卫营成立,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等首长的警卫任务。哑巴编制为中央军委警卫营第3连炊事班的一名挑夫,同时他的兼职工作还有喂马、烧火等。

二、一副扁担再从延安挑进北平

1937年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等进驻延安。4月23日,中央军委警卫营成立,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等首长的警卫任务。哑巴编制为中央军委警卫营第3连炊事班的一名挑夫,同时他的兼职工作还有喂马、烧火等。

1942年7月的一天,哑巴那双本来就烂得不能再烂的胶鞋底磨穿了,已经不跟脚,他索性光着脚丫子挑水。虽然地面温度很高,甚至有些烫脚板,他依然如故地从山沟里往山上的部队驻地挑水。突然一辆黑色小轿车在他的面前停了下来,走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哑巴定睛一看,是朱德总司令。哑巴把水桶一放,跑了过去,紧紧地握着朱总司令的手。但朱总司令的目光却死死地盯着哑巴那光着的脚,他让警卫员立即通知警卫营的领导赶过来。伍副营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朱总司令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批评:“你这个副营长到底是怎么当的?”当朱总司令指着哑巴的双脚时,伍副营长才知道朱总司令为什么如此大发脾气,立即表示说:“首长,我们立即给哑巴发新鞋。”朱总司令的口气不亚于下达一次重大作战行动的命令,厉声说:“赶紧去!要是我下次再看到哑巴光着脚挑水,你这个副营长就不要再当了!”朱总司令从哑巴脖子上拿过那条又黑又破的毛巾,给哑巴擦额头上的汗,又拍了拍哑巴的肩膀,伸出大拇指。哑巴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也伸出大拇指,激动的高高举在朱总司令面前。

这年10月20日,哑巴所在的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对外称第18集团军司令部警备团),直接隶属中央军委建制,吴烈任团长兼政委。开始时,哑巴在中央警备团第5连炊事班。几个月后,哑巴调到中央警备团团部炊事班。不管调到哪里,哑巴始终都勤勤恳恳,不辞劳苦,起早睡晚地工作。在中央警备团团部炊事班,他每天凌晨天蒙蒙亮,就赶着牲口到山下驮水运水,按时保证团部机关人员的吃水用水。

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日战争,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央警备团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抽调人员到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哑巴被调去担负为6个中队、700余人的供水任务。他每天到几里路远的地方挑水40多担,鞋子磨烂了,他光着脚坚持挑水,圆满完成任务。他看到机关卫生所的女同志和体弱的男同志挑水困难,还主动帮着挑,受到大家的赞扬。

延安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人们经常看到走路还在思考问题的毛泽东主席。当时中央机关有纪律,平时见到毛主席,不能主动上前打招呼,以免打断主席的思路,但只有哑巴是个例外。他一见到毛主席,就会放下手里的活,一边飞奔过去,一边用双手在衣服上擦去污渍,然后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使劲地摇,还会叽哩哇啦地说几句大家听不懂的话。毛主席也会高兴地向哑巴竖起大拇指,表示敬意。警卫员第一次看见哑巴走向主席时,上去要拦,毛主席说:“不要挡他。”后来便能经常看见哑巴与毛泽东紧紧握手的一幕。哑巴能与毛泽东主席随意交往,他成为人们羡慕的“延安人物”。

张思德调入毛泽东主席的警卫班后,哑巴常到菜地里找张思德相处,一起干农活,还经常帮忙种菜。张思德只要有空,就帮哑巴挑水。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与哑巴不仅是四川老乡,还有着共同的经历,也经过长征,负过伤。他们两个常以哥弟相称,张思德出生于1915年,比哑巴小20多岁,年龄上的较大差异自然在相貌上会显露出来,哑巴是哥,张思德是弟。哑巴夏天总是光着脚干活,造成脚裂,几道口子都渗着血,走道也不灵便。张思德端来一盆热水,帮哑巴洗脚,把土豆糊糊涂抹在伤口上。一连几个晚上,天天如此,哑巴脚上的裂伤果然见好,感动得哑巴“哇哇”地哭出声来。后来,中央警备团的老人们回忆说,在延安时,有的战士调皮,画个大圆圈,吐口水再跺一脚,开玩笑逗哑巴。哑巴把桶扔了,拿起扁担,做出要打人的样子。但哑巴见到张思德,总是伸出大拇指,夸他好。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哑巴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时,悲伤地“嗷嗷”大叫了几天,并时常到埋葬在警备团附近的张思德墓前,一坐就是大半天。9月8日,毛泽东特别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即席发表讲演,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的这段名言,成为激励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奋斗牺牲的精神力量。哑巴虽然听不见毛泽东的讲演,但他从张思德生前的行为及战友们在追悼会后的行动中切身感受到了奋进的力量。

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发出的声音很洪亮,嗓门很大。在张思德牺牲后的一段时间,常听到哑巴“叽哩哇啦”地不知道在表达什么,想说出什么。他每天起得比谁都早,战士们起床出操之前,他已经起床开始挑水、扫地、淘米做饭,一忙就是一天。晚上,战士们按时睡觉了,他还在磨豆腐,做豆浆,尽量改善战士们的伙食。通信班的战士外出送信,他总是把饭菜搁在锅里热着,战士们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立刻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这让战士们都非常感动。

在此期间,哑巴还利用他聋哑的特殊身份条件,多次完成了传递情报、筹集物资和捎送物资的任务。这些看似简单的军事行动任务,一般人是难以完成的。

哑巴在延安待了整整12年。这12年里,他用自己的肩膀为中央警卫部队挑水无数,扁担磨破了无数个厚厚的垫肩,汗水浸透了他的件件军装。他干活从来不惜力,不怕苦,不怕累,以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圆满完成了在艰难条件下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哑巴虽然不会说话,听不到声音,不能冲杀在第一线的战场,但他为部队建设、为革命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战争年代为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中共中央进行战略性大转移,后又渡过黄河,进驻西柏坡。哑巴又挑着炊事班的担子,参加了卫戍石家庄的战斗任务。时任中央警备团卫生队卫生员刘国忠(后曾任武警总医院原副院长)与哑巴接触较多,他在后来回忆说:“哑巴随中央警备团进入石家庄,参加城市卫戍工作。哑巴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每天给驻地的老百姓打扫卫生、挑水。后来,部队撤离的时候,当地老百姓感激地说,感谢共产党培养了一支这样好的部队,连哑巴都教育成这样了,真是了不起!”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央军委决定将第4野战军第47军第160师改编为第207师,隶属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与中央警备团一起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和北平的卫戍任务,吴烈任第207师师长,邹衍任政委。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迁移北平(10月1日改称北京),第207师和中央警备团负责做好安全警卫工作。

哑巴随中央警备团来到北平,并终老在这里。他热爱这支军队,热爱共产党,努力工作,全心全意,赤胆忠心,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一副担子,成为他随身携带的标配,从这肩换到那肩,从大渡河畔一步步向着新生的共和国走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