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许光辉 王娭毑的心事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王娭毑的心事


作者简介

  许光辉,汨罗人氏,江边长大,是工农兵学员。正式工作时间40年,其中有30余年埋头于公文写作和科普创作,得科普作家虚荣。因基础太差,并无辉煌之作。退休5年,乃惯性所致,仍玩文字,比不得文学作家。不会编故事、设情节、藏机巧,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我进门的时候,敏敏告诉我,娭毑在床上休息。我来到娭毑床前,她已经坐起,并亲切地招呼:“许伯伯,你来了”(娭毑一直是以幺子的儿子的口吻叫我,三十多年了)。我说:“我来看看你老人家。你老人家躺着吧,我陪着说说话就行”。

  娭毑坐床上,精神气蛮好。她穿着深红带花的罩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房里的暖气是单位供应的水暖,比空调舒服,老人度冬最适合不过。因为还只九点多钟,我便问她吃早饭么?这时敏敏泡杯茶过来,说:“吃了杯姜盐豆子芝麻茶。现在不大吃什么东西了,吃得很少”。 娭毑接过话说:“年纪大了,磨人嘞”。我说:“你老人家辛苦一世,晚年幸福,是有福之人”。 娭毑说:“那是嘞。你写的那个文章敏敏念给我听了,有蛮好。就是要把晓晓、敏敏多写几句就更好些”。 我知道她要我写她的生平介绍,就是要合她的意,便解释道,这样的文章是要在将来的会上当着所有后辈和亲朋戚友念的,写这种文章不好侧重,只能点到为止。你老人家的想法,我慢慢再考虑,不急不急,有的是时间。

  娭毑姓张,是上个世纪第一个辛酉年出生的。嫁在王家,我们都叫她王娭毑。上个世纪的第一个辛酉年是1921年,这年发生一件惊天动地、开天辟地的事,就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以王娭毑是与党同年。我曾同她老人家开玩笑:“娭毑与党同年,先苦后甜”。王娭毑来到这个世界是不顺遂的,不足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是外婆骨肉情深,嘱舅舅舅妈收为养女,视如亲生。当她长到15岁,生父又强以亲生之名,以童养媳嫁的形式嫁到了家况尚好的王家。嫁过去不久,王家因遭遇变故家道跌落,以至贫穷。1941年,前夫有一次路过京广铁路,发现路基上有一些废弃的铁钉,他觉得铁钉可以卖钱,就沿铁路寻寻觅觅东一颗西一颗地捡了一大包,不期被铁路警察抓了,说是破坏铁路设施,把人关了起来。因警察连恐带吓,以致终日精神恍惚,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无田、无地、无产业,全靠讨饭、打工、挖野菜为生。解放后分了田地,耕田种地都是娭毑一人操持。很多时候,她是把大的孩子送到床上睡后,又背着小的孩子在月光下到地里田里去翻茴藤、薅禾草。别人生了孩子,总要吃几餐饱饭,吃一碗面条吧,她却只要稍一恢复又得下地做事。1958年前夫逝世,这个家就靠她独力支撑,说其劬劳顾复、艰苦倍尝,没有半点形容的成份。

  1962年经人介绍,她与后夫王先生结为夫妇。后夫也是个苦命人,前妻丢下四个孩子先他而去。两个苦命人相亲相爱、相扶相帮,日子是甜蜜而幸福的,他们也有了晓晓、敏敏一双儿女。然而天公不作美,1969年王先生不幸病故,留给娭毑的,是两家的11个孩子。当时晓晓才六岁,敏敏才四岁。这位伟大的母亲,硬是挺起脊梁骨,打起十二分精神,把所有磨难埋在心底,以一己之力完成子女们的抚养送读、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让他们个个都成人成才。长子曾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深得乡梓坊间好评。次子服役军中,以正团之职转业地方。幺子晓晓也副厅之职。膝下四世同堂,子孙近百。

  我同王娭毑的交往,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朋友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是空前绝后、不可想像的强烈,我当时在县农业局主管办公室工作,还兼任着一张农技小报的主编。农技报四开八版,半月一期,印数每期3万份。那时的印刷行业是铅字排版,整张报纸由排字工人一个字一个字检出来拼盘,一旦有错,改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麻烦、很费时间。我所在岗位的累是局里公认的,我迫切需要增加帮手。晓晓就进入了我视线,成为我最得力、最顺心、最看重的同事。

      晓晓调任办公室工作后胜任有余,普遍看好。他结婚生子后,住在局里,王娭毑就随他同住,是我的隔壁。当时年轻干部的月工资普遍只有三四十块钱,都很紧巴,农业局院内有块空地,大家利用工余种菜,王娭毑也种了一块地,她常常是把孙子背在背上,在地里泼水或除草,她的菜是种得最好的。王娭毑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家里长期有姜盐豆子芝麻茶,老请我们几个年轻邻居喝茶。几年后,晓晓在党委办任副主任,我在政府办任副主任,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又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再后来,我们都到了市里,往来自然密切。晓晓在外任职的时候,我怕娭毑寂寞,基本上每个星期要去看她两次。她视我如子,总是什么都同我说,我也乐意听。

  2001年,娭毑八十大寿办了个寿宴,我代表亲友作了发言,她很满意。2011年九十大寿办寿宴的时候,我亦送了一副寿联:“勤劳,勤奋,勤俭,勤能兴家,勤能旺业,勤能长寿,喜庆萱堂荣九秩;贤德,贤淑,贤良,贤则通情,贤则达理,贤则平安,恭迎宝婺耀千秋”,她也非常开心。王娭毑没有进过学堂门,但她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传承得非常好的。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由识不识字、识字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平日里行为举止体现的。王娭毑那种勤劳勤勉、克己厚人、明事懂理、宽严有度、处事得体的生活之道,很让我佩服。她是个智慧的老人,有两件事我记忆尤深。一是刚来市里不久购房后要装修,装修时来了个年轻人找装修工扯谈。这年轻人来后,王娭毑先是敬茶、敬烟,但见这人一坐大半天,耽误做事,就请他走,他不走。娭毑告诉小伙子,崽是干什么的,要他快走。这小伙子不以为然,照坐不误,于是娭毑便拿起电话,在电话里催晓晓快回,有人碍事,结果把那个小伙子搞走了,连做事的师傅都佩服王娭毑。她后来告诉我,她其实不晓得打电话,只是拿起话筒乱拨几下,对着电话喊的。还有件事,也让我对她刮目相看,早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叫“两岸同唱一支歌”。有一次我去看她,她同我发感慨,说两岸同唱一支歌这个栏目办得好,并说了为什么好的理由,其见识非常到位,把我惊得五体投地,连连起赞。

  大概是四五年前,她突然对我说,自己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她说百年之后,痛文一定要我写:“只有你写的东西我满意”。我说你老人家一定会长命百岁还有多,先不说这个事。她告诉我,农村老家有人会写这种东西,写法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冒味,我不喜欢。你写的肯定好。后来见面,她又讲过几次,她的幺女敏敏也说要我写,并说“生前写痛文也有嘞”。我觉得生前写痛文总不好,而且晓晓多次说,他对自己家里“打造一个百岁充满信心和期待”。前不久我去看望她老人家,她又说了这个话题。说着说着,晓晓回了,他认为写一个也行。我就同他商量,要写的话,你要确定一个文体,是按老式的四六句子写痛文,还是按现在通行方法写生平介绍?晓晓想了一下,觉得要新事新办,用生平介绍的写法好些。

  回家后,我几经思考,为她老人家写个生平介绍,并要敏敏念给娭毑听听。今天在娭毑床头又说起了这事,她感慨自己的幸福,说上十年了敏敏基本上全职服务于她。一天洗个澡,如厕后洗身,天天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说幺子只要在家,每天早晨出门前问一次,晚上临睡前问一次。在身边的后辈老在身边转,不在身边的后辈总是电话问。一个高尚、勤勉、贤淑和有远见卓识的母亲,她的子孙后代必定是优秀的,她的晚年当然幸福。

  我知道,因为幺子一直生活在她身边,受她的眷恋和影响最深,所以提出多写幺子想法也发自内心的。我和晓晓曾就此交换过意见,在晓晓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善待老人、善待父母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值得张扬。“一个子女也得赡养父母”,何况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都尽了孝心、尽了义务,只不过是娘在我身边住惯了,合意些随势些。娘一生受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对她好是天经地义的。

  就我个人而言,是没有感受过母爱的。我排行第八,母亲是1956年逝世的,那时我才两岁多点,什么也不懂,因无照片,至今毫无印象。我觉得母亲的健在和崇高对一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子女成人成才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母亲!母亲是民族的希望。在王娭毑身边的几十年里,我同样受过很多教育与影响,同样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事,我从内心是感谢她的。她老人家同我讲的很多人生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比如她说,人干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最大的难处、苦处,都要自己肩起。有苦只能吃苦,有难只能受难,无非是吃野菜、讨饭,只要坚持,总会过去。人顺时莫充鳌,人霉时莫低头,什么时候都要走正道。受得别人的害要记得,不是为报仇,而是莫受第二次害;得了别人的好处要记得,有机会就要报恩。家里的芝麻豆子茶是招待人客的,天天来天天有,又来又有,一年能吃掉几十百把斤豆子芝麻,是福气,说明人兴财旺。还有,大事要清白,小事要马虎,遇事要多打肚几个官司,前因后果都要想想……今天我写下这些感受,既是对老人家表示一份敬意,更是为天下的母亲树一个典型,找一个榜样。我知道我不能尽述王娭毑的美德,只能取一点自己的感受,以褒扬我心中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期图片:作者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