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康复方法

 张秀勇图书馆 2018-12-22

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脊髓损伤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一般要经历五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1.震惊阶段:  震惊是患者对创伤后的即刻反映,是对突发事件严重打击还未来得及整合的阶段。患者往往处于身体休克和精神麻木之中,认为“一切都完了”,表现为情感上的麻木、惊呆,对如此打击表现沉默或无明显反应。此阶段一般持续数分钟或几天。

2.否定阶段:一般打击来的突然而凶猛,超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自然地采取心理防卫机制。脱离生命危险后有一种“死里逃生”的庆幸患者可能本身对疾病缺乏认识,认为自己还能够完全恢复。否定他们会终身残疾的痛苦现实。此阶段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防御机制,一般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3.抑郁或焦虑反应:一般患者在此阶段逐渐领悟到自己可能会长期或终身残疾,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生活方式可能要终身改变。有些会是大小便失禁、生育能力丧失、言语或听力障碍。患者一般会感到自己成为家庭或社会的负担,对前途失去希望,进而出现抑郁或焦虑反映,表现为压抑的心境,极度的痛苦哀伤,悲观失望,兴趣索然,感到孤独无助,失眠乏力,自卑或焦躁不安,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此阶段一般持续 数周或数月不等。


4.对抗独立阶段:患者此时认识到自身残疾后,表现为对他人过多的依赖,生活上自己能干的事(吃饭、上下床、洗澡等)依赖陪护或护士,参加康复训练不积极,不愿出院。出院后的病人也过多的依赖家庭和社会,缺乏积极、独立谋生的勇气。

此阶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依赖性心理反应。

5.适应阶段:此阶段逐渐认识到残疾的现实,表现为抑郁悲观情绪开始好转,行动上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努力争取生活自理,并积极回归社会,参加部分或全日工作。

以上5个阶段中,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对患者的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治疗的重点。


各个阶段的心理康复方法


1.震惊阶段:一般采用情绪疏导,让患者稳定情绪,从心理应激反应中平静下来。医护人员运用体贴型言语向患者正面解释脊髓损伤的知识,收集对患者恢复有力的信息,让患者存有希望,缓解其对疾病的恐惧。

2.否定阶段:此阶段主要分析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损伤及其可能的后果,疏导患者的认知障碍,面对伤残可能造成的生活困难。对一些不配合患者,鼓励其接触病友,逐渐了解病情,建议早日接受康复锻炼。

3.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抗抑郁或抗焦虑的心理疗法。如反应较强烈可借助药物治疗。自杀干预工作是此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自杀倾向,制定预防自杀方案。

4.对抗独立阶段:此阶段主要是结合患者的PT OT ADL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向患者展示过去康复患者的案例,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建立新的应对行为模式。

5.适应阶段: 此阶段最突出的心理障碍是患者面对新生活感到选择职业困难。此时应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潜力,扬长避短,适应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