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沮丧也别难过,高三不过是追求意义的中间过程

 helloujuj 2018-12-22

所以,高三到底有什么意义啊?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答案。

那时竞赛刚结束,省一末名的成绩宣告了裸考之路正式开启。一个学期加一个暑假的缺课停课,意味着我除了数学和物理,全是瘸腿。可即便是数学物理,也总时不时掉链子。

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高三头半年是最难熬的。每次考试都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最开始的四五十名,到七八十名,再到一百来名,快两百名,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惨淡的现实正在不断击碎曾经信赖的价值观:

努力真的会有结果吗?
如果努力也没结果怎么办?

坚持下去真的会变好吗?
万一到头来仍是一场空呢?

高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每天做的事情为了什么?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熬到12点、1点才肯去睡觉。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只有这样我才能“沾床倒”,只有这样才能不去想,才能熬过一个又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高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  ◆

越自负的人,其实越自卑

那段时间我感觉被全世界针对,也毫不客气地针对所有人。我急躁地想要证明自己,每一次考试都想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数学压轴题就是我的命。哪怕前面的题答得千疮百孔,我也要拿下这道让别人知难而退的题目。考理综时,大把时间都花在挑题目不严谨上,明明生物化学常常连及格都很难做到。

更糟糕的是语文。自诩读过无数“高深”书籍,我要冲击的不仅仅是高分。我要让我的作文足够优秀,直至其他“套路怪”都相形见绌;我要让全年级传阅这份“佳作”,并对我报以愧疚和崇敬。

于是,我偏执地在每道题中寻找刁钻的角度,并固执地运用上生僻冷傲的高级素材。

别人还在和李白苏轼陶渊明神交时,我得用《杜伊诺哀歌》表达对艺术的忠诚,用《伊利亚特》展现命运的无常,用《死魂灵》《日瓦戈医生》《铁皮鼓》啪啪打阅卷老师的脸——“没见过吧,土鳖?”

班主任说:“你就是狂,狂得无法无天。

对,我就是狂。

可狂妄之下,是敏感易碎的自尊。


◆  ◆  ◆

世界很大,它会给你答案

终于,语文老师先找上门来了。

“好了,你觉得高三的意义是什么?”
“我……我不知道。”
“没想过?还是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

“高三可能真没什么意义。作文满分能说明什么?文章写得好吗?我告诉你,不是。”这个被尊为“灭绝师太”的人眼里泛着光,“高考又能说明什么呢?可能聪明,也可能勤奋,甚至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她顿了顿,似乎在等我的反应:“我今天告诉你。高三也好,高考也罢,它最大的意义就是,你要赢下来。”

“它最大的意义是,你要赢。”声音很干脆,好像有回声。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灭绝师太”跟我说,老师也不喜欢教高三,但没办法。高三这一年也不学什么新知识,只是反复嚼着标准化的“快餐食品”。咀嚼,反刍,咀嚼。

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很大。天是高的,海是蓝的。有人喜欢坐火车穿越大洲,去世界的尽头,而在云遮雾绕的丛林里,在山的那边,有永恒的湖泊和皎洁的宫殿。

“你要赢下它。”

“你讨厌它也好,仇视它也罢,你已经在这里,你别无选择。它就是一个既定的游戏规则,比的就是谁能获得更高的分数。就像万米长跑一样,赢可能没有意义,但你要赢。”

“赢下它,然后去你人生的下一站。世界很大,它会给你答案。”

◆  ◆  ◆

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

那之后很多人说我变了,变得低调内敛,沉默寡言。

生物不及格,我就抄了一遍生物书。英语菜成狗,我把单词从头背起,再用上自己满技能点的刷题大法。化学从头学起,好在化学竞赛出身的死党一直帮我。连数学物理,我也拉下脸去找老师,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尽管更多是单方面挨骂。

变化最大的是语文。我跌跌撞撞地钻研每道题的套路,像个运动员一样一遍遍纠正自己每一个动作;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找“师太”面批,然后回来一段一段地改。高考后的谢师宴,“师太”笑着跟我说,“还有三四篇没讲呢,怎么这么快就毕业了?”

我睡得越来越晚,我想知道,我的极限在哪里。

在年级排名快排到200时,我拒绝了复旦的保送(14年以前省一有保送资格)。除了班主任,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支持我。——但我知道快了。

“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

快过年了。这是第一个不用外出竞赛培训的假期。学校虽然不允许补课,但我和小半个班的同学一起留在教室自习到了廿九。离开学校时本想犒劳犒劳自己,我却发现身上没带钱,只好回到家中给自己煮了碗泡面,还卧了两个鸡蛋,一小包火锅丸子。

大年初三,我趁学校开门溜回教室,才发现班里早有和我想法一样的人。入夜,偌大的教学楼,只有我们班还映着灯。

暮色四合,像在等待时间拉开命运的幕

◆  ◆  ◆

事情总是一波三折

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情。

我差点没拿到北大自招资格,却又因为两次省质检的爆发成为清北争相拉拢的“黑马”。北大自招笔试考了全省第五,却又因为加试化学考了不及格,以半分之差没拿到降分。负气回来(好气哟,再不理北大了),决心要考港大,面试却遭遇“面霸”辗压。

高考前和好朋友一起放孔明灯许愿,却被校工当成“纵火少年”追着骂。理综考试前一晚,大家都赌我理综选择必错3个,结果竟然真的错了3个。高考完偷偷从报纸上找来答案,对完数学理综感觉一片凉凉,却没想到语文和英语成了救命稻草。

出分前清华打电话跟我说考得不错,我却反问他是不是“骗子”。查分的过程又惊又惧,总之不高也不低,而招办的殷勤一扫变成冷漠(好气哟,再也不理清华了)。后来我灰溜溜地离开招办驻地,转身却跟北大说“清华对我可好了,我觉得上清华也不错呢”。

难捱的一年,苦中作乐的一年,硬憋着一口气的一年,总算跌跌撞撞地过了。

拿下高考,才终于出了“新手村”,见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复杂的生活。眼界不断开阔,成就感的阈值不断抬高。当年“中二病”晚期的少年,终于痊愈出院。

现在回想,曾经觉得天大无比的事情,其实也不过尔尔。

◆  ◆  ◆

高考不是答案,而是一个问题

高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成长,是责任,是高三这一段宝贵经历本身。也有人说是反抗,是奋斗,是超越原生家庭的桎梏。

当然,你或许有不同的想法。也许是因为象牙塔里的多种可能性,也许是对不一样生活的期待,也许只是希望能和某个人去同一座城市,念同一所大学。

这个答案,是你在难熬日子里咬牙坚持的理由,是你抛开一时得失决不放弃的信念。这个答案,是理想,是目标,是诗和远方。

我也必须告诉你,高考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当你好不容易拿下了高考,会发现还有许多比高考更加困难的挑战。没有哪件事情是真正一劳永逸的,高考终究不过是一场每年成百上千万人都会参加的考试。

但你仍可以相信,高考是最开始迈出的那一小步。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都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没有人告诉你,环游世界十万公里,其实只需要80万人民币外加两年时间。并不便宜,但绝非遥不可及。

高三可以没有意义,高考也可以没有意义,但你要去的那个地方应当且必须有意义。

寻找意义的过程,既是你重新发现自我、重新作出选择的必由之路,也是假以时日,你能再次笑着说起的年少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