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十八)

 陆一2 2018-12-22

东南欧的海陆大战

贝尔格莱德与罗德岛

前文用大量篇幅写了苏莱曼大帝执政前期对欧洲的积极战略。由于父亲塞利姆一世的征战,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已经从多瑙河流域到幼发拉底河的“本土”扩展到阿拉伯地区。欧洲一侧也占领了很多领土,虽然统治程度有待加强。由于缓冲地带的政治势力已经被驱除殆尽,冲突地带背后的匈牙利和当时欧洲最大的政治力量哈布斯堡家族即将与奥斯曼帝国直接对决。

决战终于来到了,经过了巴叶济德二世、塞利姆一世两代苏丹,匈牙利王室亚盖隆家族开始向奥斯曼帝国上缴贡纳金。1516年即位的拉约什二世拒绝签订新的和约,与奥斯曼帝国进入敌对状态。年轻的苏莱曼即位的时候,接见了威尼斯使节,向外界表达出新苏丹的友善与温和。这样的信息很快在周边国家散布开来。

苏莱曼无法宽恕匈牙利人的反抗,远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匈牙利王国控制下的贝尔格莱德,经过两个月的包围战,1521829日,难攻易守的多瑙河要塞贝尔格莱德陷落。奥斯曼帝国向多瑙河以北的匈牙利疆土继续进军。

1522年远征的目标不是匈牙利,而是圣约翰骑士团盘踞的罗德岛。巴叶济德二世即位以来,帝国不断增强海军力量,最终由235艘舰艇组建了庞大的舰队,能进行大规模海上作战。罗德岛在安纳托利亚沿岸,圣约翰骑士团以此为基地在东地中海四处侵扰,甚至袭击前往麦加朝圣的船只,这令麦加和麦地那的实际统治者——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极为恼火。经过五个月的鏖战,152212月,骑士团被迫投降。15231月,撤离了罗德岛。

号称“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曾进兵贝尔格莱德和罗德岛,但久攻不克。其重孙苏莱曼却在上述地区连战连捷。新苏丹的声威日高,这一切都离不开易卜拉欣帕夏的支持。

 

匈牙利攻防与维也纳包围战

攻陷了贝尔格莱德的苏莱曼,在1526年以此为据点,继续进攻匈牙利。大军越过多瑙河中游的湿地,在莫哈奇平原与匈牙利军队决战。匈牙利军队一触即溃,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苏莱曼继续进军,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

拉约什二世没有子嗣,他的死让匈牙利陷入了混乱。拉约什的妹夫、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国王费迪南宣布领有匈牙利;匈牙利贵族却选择扎颇亚·雅诺什作为继承人,奥斯曼帝国在背后支持他。

费迪南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弟弟。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家族围绕匈牙利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苏莱曼大帝与卡尔五世的另一个劲敌、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结盟,奥斯曼帝国与法国的陆海军实现了协同作战。由此,奥斯曼帝国成为16世纪影响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面对瞬息万变的欧洲局势,搜集情报和外交交涉尤为重要。在奥斯曼帝国,易卜拉欣帕夏在外交事务方面也非常活跃。赴奥斯曼帝国的使节归国后,对热心欧洲局势的易卜拉欣帕夏极为赞叹。

为巩固扎颇亚·雅诺什在匈牙利组建的亲奥斯曼政权,苏莱曼大帝在1529年再次远征匈牙利,复夺被费迪南占据的布达,进而包围费迪南政权的政治中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但是,还没有发起总攻,1014日,奥斯曼军队就解除了包围,班师回朝。

奥斯曼帝国在1532年再次远征维也纳。依然是围绕费迪南能否担任整个匈牙利的国王而展开的。这次远征攻占了距离维也纳八十公里的南部城镇,并没有攻陷维也纳。但是,已经到达欧洲中心位置的奥斯曼军队,粉碎了哈布斯堡家族进入巴尔干的设想,开辟了双方缔结和约的道路。1533年,双方达成妥协:费迪南领有匈牙利的北部和西部,扎颇亚·雅诺什领有匈牙利的南部和东部,匈牙利一分为二,“两个”匈牙利都向奥斯曼帝国上缴贡纳金。

 

直接统治匈牙利

巴尔干的局势在以匈牙利为轴心发生变动。奥斯曼帝国非常关注其属国摩尔多瓦的动态,摩尔多瓦就在匈牙利的东侧。1538年,苏莱曼与哈布斯堡家族签订秘约,在没有哈布斯堡家族干涉的情况下远征摩尔多瓦,直接统治了黑海沿岸。摩尔多瓦大公的领地萎缩到内陆。对奥斯曼帝国来说,远征摩尔多瓦,清除了与克里米亚汗国陆路交通面临的威胁。正如前文所述,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在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半岛的战斗中已经不可或缺。

1541年,扎颇亚·雅诺什去世。1533年哈布斯堡家族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和约宣告破裂。扎颇亚留下了遗腹子,费迪南大公主张自己才是整个匈牙利的继承人,占领了布达。苏莱曼再度远征,把特兰西瓦尼亚变成属国,把匈牙利南部改建为布达行省,纳入帝国直辖。布达行省很快进行了征税调查、制定地方法令、推行蒂玛尔制度。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匈牙利的主要地区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此后,哈布斯堡家族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在陆地和海域冲突不断。1547年,双方又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和约。费迪南大公缴纳三万金币的贡纳金。两者相互承认在匈牙利一分为二的政治现状。

只是,统治匈牙利使奥斯曼帝国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斯曼帝国最初并非没有对  上缴贡纳金、沦为臣属的匈牙利实行间接统治的理由。缓冲国的消灭,使对奥地利的防卫费骤增。原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远征,就算从军事集结地埃迪尔内出发,到达边境地带,也通常需要52天。历史记载,1529年的维也纳包围战,由于天气恶劣,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到达布达就已经耗时四个月。

对于领土不断扩大的奥斯曼帝国而言,苏丹每年夏天从首都率兵远征极大的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布达行省在1540年代设立军政官以后,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军事对抗,更多的依靠布达行省的军政官率领的守备兵和当地的在乡骑士。苏莱曼执政后期,与哈布斯堡家族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   

 

巴巴罗萨·海雷丁与普雷维萨海战

在进军巴尔干的同时,苏莱曼也在东地中海穷兵黩武,追求霸权。为此,他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任用以阿尔及尔为据点的海贼集团的领袖,在塞利姆一世在位期间臣属于帝国的巴巴罗萨·海雷丁(Hayreddin  Barbarossa)为海军总司令,强化海军力量。

出身于爱琴海莱斯沃斯岛的巴巴罗萨·海雷丁与其兄奥尔切作为地中海海贼集团的领袖非常活跃。1516年以后,他们成为阿尔及利亚的实际领主。当时,以西班牙为首的大国舰队频繁出入地中海。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海雷丁选择支持奥斯曼帝国,1519年正式向帝国称臣。作为回报,塞利姆一世将一支2000人的军队划归他指挥。

1534年,海雷丁就任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兼总辖爱琴海诸岛军政官。他致力于革新舰队装备,并且亲自指挥。虽然占领了突尼斯,但第二年就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同时担任西班牙国王,称卡洛斯一世)复夺。以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为后盾,海雷丁率领舰队,对意大利本土展开攻势,而且,逐步夺取了依然控制在威尼斯手里的爱琴海诸岛。对这样的攻势感到威胁,威尼斯和哈布斯堡家族结成同盟,在安德烈·托利亚的指挥下,组成了威尼斯西班牙联合舰队。1538年,双方舰队在亚得里亚海的普雷维萨海湾展开决战,奥斯曼海军取得压倒性胜利。威尼斯在1540年被迫与奥斯曼帝国议和。

这样,从爱琴海到亚得里亚海,再到阿尔及利亚的地中海海域,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霸权。特别是在东地中海,只有塞浦路斯岛、克利特岛和基沃思岛不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下。长期以来,东地中海的大陆部分由奥斯曼帝国控制,岛屿归威尼斯统辖的那种一分为二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向西地中海扩张

虽然与威尼斯达成议和,但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对立,围绕匈牙利的争夺却在海洋上持续扩大。1543年,法国与奥斯曼帝国实现了陆海军协同作战。海雷丁率领奥斯曼舰队攻击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尼斯;当年冬天,海雷丁率领的舰队停靠在法国的土伦港。但是,奥斯曼军队在法国本土的登场还是引起了法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的不安。他与查理五世达成议和。这样,海雷丁没有再度进攻尼斯,第二年春班师回国。尼斯成为奥斯曼军队进攻的最西的欧洲城市。

以海雷丁效忠奥斯曼帝国为契机,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北非沿海的广大地区也逐渐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卡洛斯一世推行“收复失地运动”,不断驱逐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教徒,宣扬向北非进军是宗教使命。为抵御卡洛斯一世的攻势,北非本土的政治势力期待着东部奥斯曼帝国的援助。卡洛斯一世为实现称霸北非的野心,在1535年洗劫了突尼斯。在1541年攻打阿尔及尔,因遭遇飓风而失败。这时的奥斯曼帝国,并没有能力直辖地中海南岸,只是在形式上维持对这一地区的宗主权。地中海南岸实际控制在当地的海贼集团手里。就任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之前的海雷丁,就是北非的海贼头目。

伊斯兰教徒的海贼集团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沿岸异常活跃,他们靠战利品维持生存;基督教徒方面,过去在罗德岛的圣约翰骑士团,也将基地转移到马耳他岛,以海贼的面目继续活跃在地中海的国际舞台上。

这样,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舰队与奥斯曼帝国舰队的主力,都根据欧洲形势的变化,不时在北非地区沿岸出没。突尼斯、阿尔及尔、的黎波里、马耳他这样的主要据点成为大国间争夺的对象。但是,舰队主力一旦返回本国,北非地区就只剩下少数的守军、当地的海贼集团和部落上层集团。西地中海的海贼集团总是接受大国保护,在夹缝中求生存。  

 

进入红海和印度洋

获得东地中海霸权的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越过红海,扩张到印度洋。当时,在印度洋上,绕过好望角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独占着与东方的香料贸易。葡萄牙人在马穆鲁克王朝后期就开始控制红海海域,攻占了吉达(今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威胁着埃及。应海军力量薄弱的马穆鲁克王朝请求,1509年,巴叶济德二世送来了大炮和海军指挥官。

1530年代,征服埃及的奥斯曼帝国在红海一侧的苏伊士开始造船,以新建的72艘军舰编成舰队。帝国任命的埃及军政官哈迪姆·苏莱曼帕夏率领这支庞大的舰队进入了印度洋,于1538年到达印度洋西海岸的古吉拉特地区的迪普。当时,古吉拉特地区已经被葡萄牙控制,土著王国向苏莱曼一世求救。

但是,苏莱曼帕夏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国王已经被葡萄牙人杀害,局势发生了逆转。苏莱曼帕夏在短期的包围战之后,必须在葡萄牙援军到来之前撤走。结果,这次大规模远征无功而返,简直类似于长途游行。只是,在远征途中,奥斯曼军队攻占了红海出口附近的亚丁,在也门建立了一个对抗葡萄牙的据点,随后创立了也门行省。但是,建立亚丁这一军事据点,并不能完全阻止葡萄牙船只出入红海。

在征服伊拉克之后,奥斯曼帝国获得了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巴士拉,并且制定了从巴士拉进入印度洋的计划。但是,波斯湾入口处的要冲霍尔木兹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妨碍了帝国的海上交通。为打破葡萄牙人的封锁,苏莱曼一世从苏伊士派出了舰队,计划攻占霍尔木兹。海战以奥斯曼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指挥官皮里·雷伊斯惨遭处刑。这位海军指挥官就是《海洋志》的作者,这部海洋地理书籍中的许多地图是作者本人亲手绘制的。

 

插图说明:皮里·雷伊斯的世界地图    奥斯曼海军的指挥官皮里·雷伊斯绘制的包括美洲大陆在内的世界地图。他在1513年留下了海洋地理的杰作《海洋志》。藏于托普卡帕宫殿博物馆。原书第13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