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洛克时代的“宠儿”——贝尼尼(上)

 生命的启悟 2018-12-22
【艺论阁】历史上,巴洛克(Baroque)艺术曾被人诟病为仅是愉悦视觉颓废的艺术。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十二讲》里却认为:这是在一个伟大艺术时代以后必不可免的。前人在艺术表现上已登峰造极,后来的艺术家除了求新外,别无可能自显。与其说巴洛克为颓废,毋宁说它是意大利十七世纪新艺术,且不独是意大利的,更是自十七世纪以来整个欧洲的艺术。

贝尼尼自画像 和 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
贝尼尼自画像 和 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

正如谈文艺复兴绕不开“三杰”一样,谈巴洛克绝绕不开贝尼尼。他和另一位艺术家卡拉瓦乔(后面讲)分领着巴洛克艺术浪漫和写实主义的高峰,同时也成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气质,前者温文尔雅,少年成名,一生富贵,建功于宗教和世俗之中;后者脾气刚烈,离经叛道,英年早逝,但立业于整个艺术史。

左右:贝尼尼和卡拉瓦乔自画像
左右:贝尼尼和卡拉瓦乔自画像

有人说,文艺复兴的罗马属于拉斐尔;我们稍作修改,巴洛克的罗马是属于贝尼尼的,而巴洛克艺术也是属于贝尼尼的。那是因为少年成名的贝尼尼很早就开始服务梵蒂冈教皇,再他超过半世纪的艺术生涯里,他彻底的塑造了罗马,也留下了巴洛克的标准。

l 出生世家,少年成名: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生于意大利的波拿巴,和达芬奇一样,父亲也是一名不怎么成功的艺术家。成长于敲打声中的贝尼尼从小就流露出惊人的艺术天分:8岁时作品令人震惊,17岁就受到教皇赏识。那时的意大利,艺术和艺术家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来自世俗,宗教甚至百姓的尊重。

左,米开朗基罗《大卫》;右:贝尼尼《大卫》和细节
左,米开朗基罗《大卫》;右:贝尼尼《大卫》和细节

图3是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大卫》像(早年代表作之一),我们不难发现,25岁的贝尼尼就已经确立巴洛克的特质和标准:

1)豪华并富有激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简单,集中,纯粹突出大卫在战斗前的紧张,省略其他任何装饰物,甚至连武器都咩有。而贝尼尼的作品中,大卫的面目表情,肢体语言,衣褶都有所表现;

2)强调运动,变化和戏剧张力。贝尼尼的大卫门头紧缩,牙关紧咬,身体成旋转状态,仿佛下一秒中就要开始战斗,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贝尼尼雕塑,绘画和建筑
贝尼尼雕塑,绘画和建筑

l 艺术上的君王,从雕塑到建筑

据说又一次贝尼尼在给教皇画像,笔不小心掉在地上,教皇弯腰替贝尼尼拾了起来并说,你是何其荣幸,有教皇替你捡笔;而我(教皇停了一下又说)又是何其荣幸,能和贝尼尼生在同一个时代。

由于服务于教皇,贝尼尼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雕塑和建筑上:

左《阿波罗和达芙妮》;右《普拉东抢劫珀耳塞福涅》
左《阿波罗和达芙妮》;右《普拉东抢劫珀耳塞福涅》

这两件代表作均创作于贝尼尼成熟期的早年:

1)都和强迫的“性”有关:两件作品主题均来自古希腊神话,《阿波罗和达芙妮》讲阿波罗被爱神之箭射中,爱慕并要得到达芙妮;达芙妮不愿意,化身于月桂树。这是她变身的一瞬间的故事;右图也是讲冥王抢夺女人的故事。这说明当时的主流审美已经很直接和肉欲;

2)通过对抗突出戏剧性:作品中一强一弱,一阴一阳,掠夺者的惊慌和抢夺者的无理,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而这种对比正式艺术家高超技艺的体现。

建筑代表作《四河喷泉》
建筑代表作《四河喷泉》

从中年开始,贝尼尼的主要精力就在园林建筑上,图6是在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这件宣扬教会权利的作品全面展现了贝尼尼在造型,空间结构,力与美的把握能力:

1)极富观赏性的主题:如果用符号性的方式表示教会覆盖天下的权利,贝尼尼选了用四条著名河流为代表,并赋予人形。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与盘绕在舵轮上的蛇代表亚洲;代表尼罗河的人物造型遮住了头部,暗喻当时还不清楚尼罗河源自何处;手部举起来的人像代表拉布拉他河,象征美洲;

2)宗教符号的隐含:因为是公共建筑,贝尼尼非常注意如何把教会和世俗权力通过符号表现出来。如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还有象征英诺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和一只代表圣灵的鸽子等。

其他雕塑作品
其他雕塑作品

如今,漫步罗马,贝尼尼的作品随处可见。处处是悦动,处处是繁华,处处金碧辉煌或雪白奢华,这是一种巴洛克时代的荣耀,也是属于贝尼尼的荣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