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周末,厦门有两所学校120岁了!生日快乐!年轻的老伙仔!

 健康慢走 2018-12-22

生日快乐!


厦门二中!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



今天

厦门二中庆祝

英华书院建校120周年

毓德女学建校148周年



昨天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庆祝

建园120周年!



所以——


120岁的厦门二中

120岁的日光幼儿园


生日快乐!





厦门二中今日举行校庆


厦门二中今天早上在五缘校区

举行校庆



至少有2000多名校友回家



现场写着


英华书院建校120周年

毓德女学建校148周年



话说,

每次招考君都被二中的年龄绕晕了!

所以,

她到底几岁了?


厦门二中是这么来的!

通常说,

厦门二中是由五所学校演变而来。


120年前,即1898年,一所叫英华书院的学校在鼓浪屿笔架山下诞生了。不过,此前,毓德女学(1870年创办)、怀仁女校(1877年创办)已相继兴办。所以,这是纪念毓德女学建校148周年的由来!

▲1913年,英华书院扩建“同”字壳楼校舍。


1940年代的毓德校门。


1924年,英华书院改为英华中学。


1949年,卢嘉锡、林鹤龄等人创办厦大校友中学,厦门解放后,1951年,厦大校友中学率先转为公办,改为厦门第二中学,换句话说,厦门二中这个名字,是“厦大校友中学”“派生”出。


厦大校友中学校舍


1951年,毓德和怀仁合并,1952年转为公办,改称厦门女子中学。


1952年,厦门第二中学和英华中学合并,校名仍为厦门第二中学,校址在英华中学,即现在厦门二中初中部。


1958年,厦门女子中学高中部改为厦门纺织学校,1959年,厦门纺织学校合并到厦门轻工业学校,厦门女子中学初中部和厦门二中合并。


厦门二中的大家庭还有一所学校:鼓浪屿侨联主席郑潭在1959年创办鼓浪屿侨办中学,1969年,侨办中学归并到厦门二中。


至此,鼓浪屿完成中学大整合。


简而言之,厦门二中是英华书院、毓德女学、怀仁女校、厦大校友中学和侨办中学等五所学校演变而来的。


1970年代,厦门二中校园景象。


2008年,厦门二中高中部跨海搬迁至五缘湾畔,初中部仍留在鼓浪屿。


厦门二中五缘校区操场全景


厦门二中鼓浪屿校区


外国语学校、音乐学校

和厦门二中都有关系


有人说,厦门二中是位英雄的母亲,

还“生出”两所学校:


厦门外国语学校

厦门音乐学校


所以,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1978年,厦门二中顺应时代发展,创办了英语试点班。


1981年底,在厦门二中英语试点班的基础上,厦门市政府创办了英语中学,即厦门外国语校的前身。1994年,厦外从鼓浪屿迁址到湖滨北路。


鼓浪屿校区教学楼


1990年,厦门市在人民小学和厦门二中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创办一所专门培养音乐特长生的学校——厦门市音乐学校,任命时任厦门二中副校长殷承典兼任音乐学校常务副校长。1993年,为了使音乐学校首届初中毕业生的音乐特长能继续得到培养,音校开设了中专班。


厦门二中前校长吴启建介绍,当时,教育主管部门给了一个特殊政策:升入音乐学校高中的学生,文化课到二中的重点班学习,因此,这些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就具有二中及音校双重学籍。


因此,有人形容说,这三所学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归根结底,三所学校的缘分在于:都诞生在鼓浪屿,共同孕育鼓浪屿百年文化和教育。


来看看早上的校庆现场


今年校庆的一大消息是:


二中的校友:

你们是有星的人了!



从现在起,天上有颗星叫“厦门二中”星——九月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永久编号为16319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Xiamenerzhong”(厦门二中)。



这是厦门二中七旬校友陈栋华送给母校的礼物。五十多年前,他从这所学校的老师那里认识了星空,半个多世纪后,他把一颗星星送给学校。


图右为陈栋华


再来看看现场的更多精彩照片


按照毕业年代设立的报到点


▲93岁的邵建寅从菲律宾赶回来参加校庆,他向母校捐款100万元。


老校友拄着拐杖回校。


▲校友们坐在一起


▲学生们奏响乐曲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也120岁



您可知:


中国最老的幼儿园有120岁!

它就在厦门!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

诞生在鼓浪屿!



昨天,日光幼儿园在鼓浪屿园区举行120周年园庆,不过,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120岁“老人”——到处都是孩子无邪的笑脸和咿咿呀呀稚嫩声音。

      

120岁是怎么算的?


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在园庆上说,研究表明,中国幼儿园有120年历史,而这历史开端是以厦门日光幼儿园为标志。


1898年,英国人韦爱莉在鼓浪屿鼓新路35号牧师楼创办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同年改为幼稚园,这就是日光幼儿园的前身。


怜儿班旧址


话说,

昨天的园庆显示了幼儿园的年龄优势,

谁叫人家有120岁呢!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蜂拥而来的园友把只有2300平方米的幼儿园挤得满满当当,一些人站到二三楼的走廊上,看着楼下的园庆。这真的是很难得,因为幼儿园的毕业生年龄太小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记住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光。



园长王晓虹骄傲地说,我们有许多大名鼎鼎的“园友”,林巧稚和殷承宗都是。林巧稚是著名妇产科大夫,殷承宗是钢琴家。


▲林巧稚

▼殷承宗


园庆充满了怀旧的温情,以及历史的传承,请来了四位七旬以上的老园长,年纪最大的88岁,她叫余丽卿。她被搀扶上台,看到了她66年前的学生董启农,她似乎没有认出他,但是,董启农激动地抱住自己的老师。


最让招考君意外的是:董启农在日光幼儿园就读的小孙子用小手摸着余丽卿的银丝,然后用自己的脸长久依偎着她的脸。



还有一位老园长,别人送给她一束花,她把这束花送给自己的园长杨清美。


园庆的高潮是:在这所幼儿园工作的七任园长上台,教现在的小娃娃唱半个世纪前幼儿园老师编写的闽南语歌曲:大头姆勒跳(大拇指在跳)。


你会唱吗?



往事


日光幼儿园有许多有趣的往事。


园长曾和周总理共舞


解放后,回归公办后的日光幼儿园在福建幼教的地位,依旧卓然。幼儿园制定了“向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办园方针,幼儿园抽调一部分老师奔赴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把先进的幼教理念带到农村去,在农村开办学前班。


不仅如此,日光幼儿园还在当时开办了全日制和寄宿制幼儿班——孩子一周回家一次,并率先推广3岁半孩子入园,为的是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


那时的日光幼儿园曾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集体”,园长黄雅川以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身份,到北京参加表彰会,因此留下了和周总理共舞的一段难忘往事。


黄雅川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说,1958年11月到北京开会,25日晚上,正当他们同北京市劳动模范联欢时,有人喊:总理来了!


周恩来不仅来了,还和代表们跳舞。黄雅川说,那时,她还没学会跳国际舞,但是,为了能靠近周总理,她伴随着音乐渐渐跳了过去。周恩来听说黄雅川来自前线的厦门,便和她跳起了舞。


在幸福的几分钟,黄雅川又激动又拘束,加上不太会跳国际舞,居然不小心踩了周恩来一下,周恩来当然不在意,还问起在8·23炮战中,厦门的幼儿园是否受到破坏。


大冬天,孩子光着膀子做日光浴


日光幼儿园在文化大革命中停办六年,1979年后,幼儿园迅速恢复元气,又开始轰轰烈烈办学。最有趣的是幼儿园在这一时期推广的“三浴”锻炼,所谓的“三浴”指的是日光浴、空气浴、海水浴。据说即使在大冬天,这所幼儿园的孩子都要光着膀子做日光浴,要让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晒上10分钟,而且要确保正面、背面都能晒到。


“三浴”锻炼


当时留下的资料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三浴”,孩子们体质明显增强,长得壮壮的,大冬天只穿一两件衣服就能抵御严寒。


这所幼儿园在当时名声鹊起还有一个原因,中央乐团在参观完幼儿园后,即兴为它创作园歌:幸福的苗苗,幸福的花,根儿长在好美、好美的日光岩下……


最后,点个赞,

再次祝这两所学校生日快乐吧!





大宝和二宝差6岁是“大冲”?也有人说3岁!两宝相差几岁才最合适?


厦门新建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都得配食堂!还有……


快讯!厦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拟弹性延长半个小时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摄影:林铭鸿 佘峥

综合厦门市日光幼儿园、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