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超越你所在领域内前1%的顶尖人才?

 文明世界拼图 2018-12-22

如何快速超越你所在领域内前1%的顶尖人才?

不管你在哪个领域工作,你都能快速成为这个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人越成功,让他分心的事情就越多。要继续专注于他的核心目标就越难。

我们现在生活在《哈佛商业评论》所称的“零工经济”(Gig Economy)中。在这样的经济中,你基本上要么是以一名专家的身份为自己工作,要么是以一名与多个公司或多个项目合作的合作者的身份为自己工作。在零工经济中,你想成为凯文·哈林顿 (Kevin Harrington) 所说的那种“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人物”,这意味着你在这个领域内很出名,可以获得所有那些最好的工作机会。

获得所有最好的工作机会的挑战在于,机会很有可能会让人分心。当你开始变得成功的时候,大量的机会就会向你涌来,你很难不去追逐那些小的财富或者别人所渴望的“成功”,不管这种“成功”是指赚更多的钱还是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亦或是其它。

成功又会带来成功。当你达到一定的职位和技能水平后,你就会比刚开始的时候更快更容易地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的心理也经历了几次巨大飞跃,这就减少了你对失败和尝试新事物的恐惧和忧虑。

因为你过去能够经常获得成功,所以你认为这种成功在未来依然可以继续。这会让你对自己过度自信,从而会误导你去做一些自己没有什么技能或能力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时候也缺乏足够坚定的理由,只是寻求越来越快的成功。

成就需要

根据心理学研究,大多数有强烈驱动力的人都有很高的成就需要。成就需要高的人一般都具有关心事业成败、愿意承担责任、有明确奋斗目标、喜欢创造性工作、不怕疲劳等特点。如果这些人看重某样东西,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

如果你看重金钱、名望、影响力或外表,你很可能会得到它。如果你重视家庭或信仰,你可能会在这些事情上做得很好。无论你重视什么,你都会尽你所能在那个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就。

这里的挑战在于,当你变得更成功时,你很容易就会开始重视越来越模糊的成功概念,而忘记最初让你为之兴奋的核心原因。

最重要的是,精通某一件事,或者到了一个容易获得结果的位置,可能会让人麻木。

人类适应他们的处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通常,当一个人成功时,他就会变得懒惰,因为成功之后很容易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这时,他们只需要利用金钱、信心、人脉、技能和资源就能很容易复制过去需要需要信念、独创性和足智多谋才能取得的成果。

当选择开始动摇

成功之后遇到的一个挑战在于,你会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到冷漠与厌倦,这很容易让刀刃变钝,让你不再虚心若愚、斗志昂扬、谦卑谦逊。

你可以开始为熬夜找各种理由。你开始抛弃你原有的作息时间,不再为第二天的成功提前做好准备。你规划得越来越少。你装模作样越来越多。你开始寻求更多的娱乐方式。

个性和身份认同都是由决定决定的。信心也是如此。因此,如果一个在过去获得过成功的人现在开始不断做出一些低质量的决策,他们的信心就会降低。他们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每天的变化是很微小的。此外,他们可能察觉到不可避免的快速跌落,因为他们在一些看得的领域依然在获得成功。但在内部,他们正在分崩离析。

需要完成的两大思维转变

要想快速超越所在行业前1%的顶尖人才,你需要完成两种思维转变。很多人只完成了第一种思维转变,很少有人能完成第二种思维转变。

第一个思维转变的基础是选择和个人责任的崇高力量。一旦你完成了这个思维转变,你就有能力从时间、财务和人际关系的贫乏和不足中摆脱出来。换句话说,第一个思维转变可以让你创造一个快乐和繁荣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你可以自由控制如何投资你的时间。

不幸的是,第一个思维转变的结果从一方面看会让人过分满足,或者从另一方面看会让人变得麻痹瘫痪。因此,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的人很少有人能完成第二个思维转变。因此,畅销书《Essentialism 》的作者Greg McKeown解释说:“成功可以成为失败的催化剂。”举个例子,当一个音乐家刚刚入行的时候,他会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梦想常常是非常宏大的。如果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时,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在成功之后创作的音乐作品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他们的专注点从他们为什么要创作音乐作品转移到他们的音乐作品给自己带来了东西上。因此,他们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而不再有动力去创作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或者说,他们虽然想继续创作更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内心的火焰(创作作品的原因)已经熄灭了,因此也就无法再创作出曾经那样有深度的高质量音乐作品。

(2)他们变成完美主义者,变得麻痹瘫痪。他们担心自己最好的作品都是过去创作的作品, Elizabeth Gilbert在TED演讲中描述了她的这种麻痹瘫痪。在《 Eat, Pray, Love》这部著作获得巨大成功之后,Gilbert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写作了。她知道自己无法再复制《Eat, Pray, Love》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了。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麻痹瘫痪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然而,Gilbert与大多数人是不同的,因为正如她在TED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尽管她过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还是选择继续向前走。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强迫自己失败几次,从而让自己从原有的系统中走出来。一旦她这样做了,她的情感障碍就消失了,她便能够继续她的创作生涯。

在你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后,下面这些将是你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 你是要负责任的

为了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你必须从一个外部控制点转到一个内部控制点,也就是说,你不不能再扮演外部环境的受害者,而是需要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负全部责任。

你需要对你对生活的反应方式负责,你不能再冲动地做出反应了,你不能再因为你自己的缺乏而责备别人。例如,你需要对你的婚姻负有100%的责任。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多方面的责任,它全部是你的责任。如果失败了,那么就是你的错。你做出了选择,而任何选择都会导致相应的后果。当然,其他人也可能会参与到你的选择中,但你不能因为这而责怪他们。

没有糟糕的团队,只有糟糕的领导。团队管理中的的任何失败都是领导者的失败。相反,团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主要都归功于整个团队。同样的道理,自我领导涉及同样程度的责任。如果一件事情搞砸了,你会责备谁?如果你什么都责备,就是不责备你自己,那么意味着你依然在被你无法控制的事情绑架着。

  • 每个选择都会有相应的代价和后果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你无法完全按照你想要的那样去自由行动,除非你愿意接受这样行动的后果。 正如Stephen R. Covey所说的那样:“我们控制我们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由原则控制的。” 因此,避免负面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理解那些决定自然后果的原则。因此,顶尖成功人士都会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和世界中的原则。

如果你不理解你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你就不能自由行动。无知并不是福,而是在不了解造成这些后果的根源和原因的情况下这些负面结果的束缚。将这种无知和受害者思维结合起来,你就酿成了一种破坏性的鸡尾酒。

一旦你意识到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一个结果,不管这个选择有多小都是如此,这时你就可以决定你想要哪种结果。没有选择是免费的。每一个选择都与结果紧密相连。因此,每一个选择都有意义。

每个选择的最终结果和成本都是时间!你无法让时间倒流,时间一去不复返。当然,你可以纠正错误,你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你可以解决问题。但每一个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对将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时就会更加敏感。

  • 成功和幸福是一种选择

成功、健康和幸福都是结果。他们是副产品。它们是效果,而不是原因。你无法控制效果,能控制效果的是原则。然而,你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你的行为。有负面的环境因素?改变他们。

最近的一项元分析显示,大多数人都误解了信心。信心不会带来更好的表现。相反,信心是之前的表现的副产品。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你很有可能一整天都有信心。如果你开局很糟糕,那之前的表现可能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削弱了你的信心。

要明确这一点:信心是对过去的表现的一种直接反映。因此,昨天比今天更重要。幸运的是,今天是明天的昨天。所以,即使你今天没有十足的信心,你明天的信心仍然在你的掌控之中。

一旦你完成了第一个思维转变,你就会知道你的情绪状态是你自己的责任,也是你的选择的产物。如果你想要自信,这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想要快乐,这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这也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

  • 势头动力至关重要

“当你体验到了积极的势头动力时,你将永远都不想让这种势头动力停下来。”——Strategic Coach的创始人Dan Sullivan

最后,经历了第一种思维转变的人真的很在乎势头动力。他们努力增强自己的势头动力,他们知道没有势头动力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生活中没有势头动力,那么生活将会很艰难,而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势头动力,即使付出很多努力,能取得的结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一致性是获取势头动力的关键。你可以通过为一个单一目标或愿景不断付出努力来获取这种势头动力,最终,这种不间断地、前后一致的努力将会产生复合效应。这就好像有几个外部资源一直在为你带来益处。

一旦你获得这种势头动力之后,就要一直保持这种势头动力,这点非常重要。因此,你必须对不断学习和成长有持续的渴望。

大多数人都被卡在了第一个思维转变上。那些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后的成功人士面临的主要绊脚石是下面这些东西:

  • 他们凡事只想着自己。

  • 他们的愿景和视野跳不出他们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的范围之外。

  • 他们对自己过去取得的成功感到满意,并被这些成功严重分心。

  • 他们不再做那些最初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学习和进步了。

  • 他们忘了自己的目标(why)。

  • 他们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失去了失败和学习的动力。

  • 他们过度地将自己与自己获得的成功联系在一起。

  • 他们从进攻转为防守。他们不再寻求更多新东西,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护他们已经获得的东西上。

  • 他们沉迷于得到自己和他人的不断肯定,不再寻求真实的反馈。

  • 他们不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 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其他人的方式都是不对的。

  • 他们无法做到足够信任他人,这就让他们无法做到授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

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很快地超越“行业内那些最牛的人”的原因所在

我在一些我曾经崇拜的人身上就看到了这个现象,他们当时都是我所在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我看到一些我最喜欢的作家和思想家完全失去了对他们原有关注的东西的关注,开始在他们创作的内容中变得“谨慎行事”。

我能够看出,他们开始迷死自我了,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感到麻木和困惑。他们不再那么锐意进取。他们无法做出越来越好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自己取得的结果感到足够满意,以至于他们允许那些可能会挫败目标的行为悄然而至,而这种行为开始持续不断地蚕食他们的信心。

在“零工经济”中如何快速脱颖而出?

根据上述《哈佛商业评论》文章中引用的研究,以下是在“零工经济”中快速超越所在领域内前1%的顶尖人才的方法:

  • 做一个时间进度表

  • 执行任务清单

  • 将一天中的前几个小时时间用于做那些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 优化睡眠

  • 冥想

  • 获得充足的营养

  • 锻炼

在一个“你所得到的回报是由工作的质量决定的、而非工作的时间决定的”经济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优化你的时间和精力。

你需要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内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意味着你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你必须心甘情愿地错过一些其他很多人不愿错过的事情,比如因为做你喜欢但却容易让你分心麻木的事情而熬夜。

你需要优化你的晚上睡眠和休息。这样在你早上醒来时就能做到彻底清醒,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前能够拿出最好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不断地推动自己去扩展和成长,你会得到越来越好的机会。所有最好的机会都会来到你身边。

你需要抓住这些机会。它们有助于你继续成长、获得更大的创造力。

你应该与你的导师和偶像们合作。但你也需要继续产出和之前同样多、同样高质量的作品。

这也是比较棘手的部分。

当你开始发展你的平台、影响力和业务时,你仍然需要保持那种斗志旺盛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努力获得成功。

当那些行业前1-3%的人变得更胖、更懒的时候,你却变得更瘦了,依然和刚开始时一样谦逊、自律。

你依然在不断地扩展你的人脉和商业技能。

但你永远不会忘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绝对有对成就的需要。你知道你想把成就指向哪个方向。你不会让自己迷失在别人对成功的看法中,无论它多么有利可图、多么性感、多么容易。

你将坚持你的事业,完成你的使命。这就是能让从从其他人中脱颖而出的东西。这就是你将如何超越所在行业在堪称传奇的大牛的方式。在某些时候,那些行业顶尖人士不再虚心若愚,也不再充满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开始在错误的终点线追求第一名。

他们不再寻求突破自己的创作界限。他们不再那么渴望学习,而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感到满意。他们的思维和优先事项变得更加分散。因为你越成功,你的工作和生活就越复杂。

然而,当事情变得复杂时,你可以保持清醒,依然努力获取那些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成就。只要你明白这一点,你就能完成第二个思维准备,就能超越你所在领域内前1%的顶尖人才。

在你完成第二个思维转变后,下面这些将是你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1)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

当获得10倍的提升成为你的衡量标尺时,你马上就会发现你可以绕开其他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要超越行业中前1%的顶尖人才,你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承担个人责任。从本质上来说,这需要你超越平均水平,因为仅仅达到平均水平就意味着你没有承担责任。

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意味着要将你的年收入目标从10万美元提高的100万美元,或者将目标从帮助100个人提高到帮助1000个人,或者将目标从获得10000网站访客提高到获得100000个网站访客。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策略就会立即发生改变。

在《Tools of Titans》这本书中,Tim Ferriss解释说,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可以来自问自己一些“荒谬”的问题,就像亿万富豪PeterTheil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为达到某个目标制订了10年计划,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在6个月时间内完成这个目标?”

对于这种自我发问,Ferriss继续说道:“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将Thiel问自己的问题更改为:‘如果有人用枪对准你,让你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之前制定的用10年时间去完成的目标,这时你会怎么做?’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我会期待你花10秒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你在接下来的6个月时间里就能神奇般地完成原本打算用10年时间去完成的目标吗?我并不会这么期待。但是我期待这个问题能够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模式,就像一只蝴蝶破茧而出,以新的能力出现。不管是你拥有的常规的系统,还是你强加给自己的社会规则和标准框架,当你问自己上面这个问题时,所有这些都无法发挥作用了。你不得不放弃一些人为的约束,就像蜕皮一样,意识到你有能力重新协商你面临的现实。

如果你想要更野心勃勃地思考,就要问自己一些更好的问题。我曾经问自己:如何写一篇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100万次的文章?最后我创作了一篇100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从未见过的文章类型。

问自己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让你产生创造性的突破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也会为你带来一些非常不同的战略方法。那么,什么样的荒谬问题能够让你打破你固有的局限和传统思维方式呢?

(2)懂得授权

当你按照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你会意识到,光靠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提升10倍的目标的。你需要更加专注。因此,立刻围绕你自己建立一支团队是非常必要的。你的关系网是你的净资产。你越早建立一支团队,你就会越快、越好地实现你的目标。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你都不会觉得你已经准备好组建这个团队的。

不要被“组建一支团队”的字面意思所迷惑。这里所说的“组建一支团队”并不意味着你真的需要招聘人。这里的意思可能是你与其他人彼此交换了益处,也可能是你与其他领域的人建立了独特的合作关系。你越擅长于协作,你就能追求更大的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你可以将注意力专注在你的超能力上,让你周围的其他人专注在他们的超能力上。

(3)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协作和协同

“我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大家在一起却能做很多事情。”——Helen Keller

花一分钟来审视一下你现在的生活。当你去健身房的时候,你有一起健身的健身伙伴吗?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更喜欢一个人独自健身。然而,如果你体验过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健身的效果,你就会发现自己一个人单独健身的想法似乎是有些滑稽的。正如迈克尔·乔丹所说的那样:“天才可以赢得一些比赛,但团队合作才能赢得冠军。”

从达尔文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与那些和自己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竞争。但是那些寻求快速成长的人会选择与那些水平远远超过自己的人竞争,象棋天才Josh Waitzkin 将其称为“投资失败”。一个更高阶的原则是与比你当前水平高得多的人进行合作。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让自己能够快速地变得更强壮或者跑得更快,那么你就要与那些在这方面比你强很多的人一起锻炼。如果你想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那么就要和比你更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就要与比你更优秀的人约会或结婚。

当然,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合作关系,你自己也需要为这段合作关系贡献更多东西。这样做不会导致出现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而是会导致集约化增长的出现。因此真正的合作必须是双赢的、能产生协同效应的。

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所说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他人成功,增加团队的协同效应,那么团队合作就显得最有效;在理想的情况下,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贡献不同的技能来提高团队的效率并加强团队的团结。”另外一位亿万富豪Richard Branson也说过:“打造自己的业务团队,要想在商业世界中生存,就需要不同技能的协同效应。”

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都应该有协作和协同的元素。当然,有的工作是你负责的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应该被嵌入到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团队中,并朝着更大的目标努力。

第一个思维转变与第二个思维转变的一个巨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二个思维转变中,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因为其他人也需要依靠你出马来做你最擅长的事情,你要对你的团队负责。你团队中的其他人可以是你的客户、你的粉丝、你的家人、你的健身合作伙伴等等。这里要表达的观点是,你要对其他人的成功负责。而且,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和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一样让你满足,有时会让你更满足。

这两种思维转变带来的效果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都可以加强和加深自己对这不同层次的原则的理解。

永远不要停止做一名学生。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打破你原有的范式,建立新的范式。当你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时,你看到的事物就会随之改变。这样,超越所在行业前1%的顶尖人才也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