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泊桂花香

 童话印象图片社 2018-12-22

■胡剑芳(咸安)

  又是一年桂花开,千家万户笑开颜。天南地北游人乐,闻香起舞聚桂前。打下桂花挑上街,花样食品竞变钱。唇齿留香醉游客,一路花香飘天边。

  深秋,夜半金风,暗香浮动。推窗赏桂影,浓香扑鼻来。十月的咸安,馨香浪漫,成了花的海洋,香的王国,醉的港湾。若再让心泊在桂花香里,是何等神圣,何等惬意呀!

  作为中国桂花之乡咸安的子民,是何等的荣幸和幸福呀。沐在花海中,闻着天香,品着美食,与爱人牵手,与家人团圆,唱着桂花山歌,享受别样幸福!

  翻阅书页,从古至今已数不清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诵桂花了。不必说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必说朱熹的“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更不必说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单说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就带你来一次完美穿越,跑到2300年的战国来次心灵相约,这是何其美妙的意境!

  徜徉在桂花镇桂花源的古树群落里,浓密碧绿的桂花叶儿,挨挨挤挤的遮天蔽日,米粒般大小的金色的、银色的、红色的四瓣小花儿,或几百粒一簇,或几十粒一枝,竞相吐艳,绽放花香的心事,直把游人的心系在花海里,久久不愿离去。

  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咸安的桂花,闻香便能立刻分辨出来。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桂花香得纯,香得透,香得悠远,香得宁静吧!真是独占三秋压众芳,自是花中第一流哇!站在古桂树下,花香无语却胜似千言。若非如此,怎有如此多文人墨客来写意、来抒怀,来品游,来邂逅花期呢?

  在香喷喷的桂花源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赏花客正在观赏当地村民原汁原味的桂花山歌及歌舞表演。只见来自桂花镇各村的群众摆起擂台,拉起山歌对唱,吹起大小长号,跳起打桂歌舞,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掌声雷动中,精彩在花香中四溢。

  “看,这是夫妻桂,树根是两株桂花树抱在一起,中间分枝,寓意百年好合,儿孙满堂呢。”沿桂花源木梓坳湾拾级而上,来到一棵百年桂树下,80岁村民李爹的介绍让大家又情不自禁拍起照来,或许都盼寓意言中自己。

  穿过九桂廊,视线突然开阔起来。打桂花啦!在一棵300年的古桂树下,几个美丽村姑在树下牵好打桂棚,几个男性村民拿起竹竿一顿飞舞,直打,斜挑,内钩,杆下花落。顿时,一阵阵桂花雨下了起来。飘飘洒洒的花儿,或落在桂棚里,或停在人们头发上,或钻进衣领里,或跑到鞋子里,人们的身上头上到处都落满桂花,到处都沾满花香。

  听老人讲,桂花就是要打,越打越发。因为打下花的同时,打掉枯枝烂叶,这样明年桂花会长得更好。秋风阵阵,香气绕梁,大伙们叫着,笑着、唱着,快乐随香荡漾。沐桂雨香风,心泊香海,醉了,真的醉了……

  从桂花源下来,只见桂花镇2公里长的街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个花畈一路摆开。一担担带着晨露的鲜桂花从桂花林里被花农打下来,挑出山,来到街上交易,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过称后再数着带花香的钱回家,幸福与满足写在脸上。

  据说咸安桂花因“六最”即种植面种最大,古桂最多、花瓣最大、花肉最厚,花香最浓、留香最久而闻名全国。前年,咸宁桂花已成为中国地理标志,桂花镇也正在打造中国香谷,桂花小镇呢。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月里嫦娥播的种,山中仙女育的秧……哼唱着桂花小调儿,飘远的思绪和心儿不觉已泊香海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