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闲情偶寄》,跟李渔学生活

 乡村沃土 2018-12-23



生活是每个人全部日常活动、经历的总和。李渔的生活美学是以日常的衣食住行为核心进行审美设计,包括衣娱乐颐养等内容,其中贯穿了他的“行乐”的念。

 

《闲情偶寄》的最后一章《颐养部》,李渔提出即事即景就事行乐的主张:“睡有睡之乐,坐有坐之乐,行有行之乐,立有立之乐,饮食有饮食之乐,盥栉有盥栉之乐,即袒裼裸裎、如厕便溺,种种秽亵之事,处之得宜,亦各有其乐。苟能见景生情,逢场作戏,即可悲可涕之事,亦变欢娱。”全方位地论证了富贵、贫贱、家庭、道途以及春夏秋冬的行乐之法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在生活中,吃饭可以是审美。李渔注重蔬食、清淡,他认为蔬菜的美在于清新、自然、洁净松脆,在于吃出蔬菜的纯鲜真味。

 

李渔“后肉食而首蔬菜”,提出少肉食主张:“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这是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思想使然。“以生命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忍人不为,况稍具婆心者乎?”,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终寓劝惩之意。

 


李渔讲究“善睡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养胃,睡能坚骨壮筋”。“半夜敲门不吃惊”,诸恶莫作、问心无愧另外,睡在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床上,“身非身也,蝶也,飞眠宿食尽在花间;人非人也,仙也,行起坐卧无非乐境。”轻松愉悦,乐在其中。所以在李渔看来睡觉也可以是审美。

 

在行的过程中游览山水,赏花阅草,或与渔樵同行,或与高士相交,其乐融融,“使乘车策马之人,能以步趋为乐,或经山水之胜,或逢花柳之妍,或遇戴笠之贫交,或见负薪之高士,欣然止驭,徒步为欢。”因此“行”也是审美、是养生。

 


“不好酒而好客;不好食而好谈;不好长夜之欢,而好与明月相随而不忍别……”“饮”是审美、是养生,也是行乐。即令听琴观棋、看花赏鸟、蓄养禽鱼、浇灌竹木,无一不是行乐和审美。

 

,衣着服饰是为了体现女性自身的美、表现女性的快乐、健康而设计的,一定要做到“物服从于人”的原则。

 


他说:“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也就是说穿衣服要符合“衣以章身”的道理,衣服是用来展现人的,衣服要与人的气质符合,以品貌气度为基础来挑选衣服和穿

 

“人饰珠翠宝玉,非以珠翠宝玉饰人也。”因此,要避免“但见金而不见人”的情况发生。就是说,首饰不能盖过本身的、把人变成珠宝金玉的展示首饰也服务于女性的审美,过度的装饰、穿金带玉会掩盖和减女性本身的娇美。

 


“昔人教女子以歌舞,非教歌舞,习声容也。欲其声音婉转,则必使之学歌;学歌既成,则随口发声,皆有燕语莺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欲其体态轻盈,则必使之学舞;学舞既熟,则回身举步,悉带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

 

所以女性还应该学习文艺,修养自己的内在气质。学文习艺的目的是为了“变化性情”,为生活增添美的成分。女性学习了歌舞,这些艺术的元素能够潜移默化为女性的内在修养,使之把优美婉转的声音和优雅的举止动作带到生活中,使生活充满高尚的快乐和无穷的魅力。

 


在他的生活中,虽翻新花样,但节俭有度、不尚奢靡,且多次提到惜福为念。他认为,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有一物之用。事物都各有其用,一件小的物件也要惜其寿命。李渔都花尽心思,尽其所能,适用、美观均收


他说:“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李渔反对奢侈浪费,主张房舍要和人自身相称。房舍如果过高过大,就会和所住之人不相称,不相称就破坏了生活的审美。因此,应该以人的尺度为基础来建设房舍,考虑人在房中的空间感受,不过大也不能忒这样才能给人舒适的感觉。

 


李渔说:“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何也?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房舍是静止的、不可移动,但家中的陈设是却是活动的,可以经常变化。房舍的“静”和陈设的“动”构成了多样统一,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闲情偶寄》是一部生活奇书!它是中国古人生活意识最集中、最自觉的展现,它以心体贴、感悟生活,让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和审美色彩。它为我们理解整体性的圆融一体的中国生活及其境界敞开了通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