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联趣话(312---314)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8-12-23
                                                         
 
 一日一联趣话(312)

中国境内有无数的寺庙,每一个寺庙都有匾额与楹联。本人游览过的古寺,毕竟相当有限,不如就接连把到过的那些寺庙一起写完好了。今日写苏州的寒山寺。

寒山寺因了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蜚声海内外。这也是“江山还得诗人捧”的极好例子。这个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的古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因为张继的诗,寒山寺的钟声格外有名气。所以,大凡题写寒山寺的楹联,都绕不开钟声的藩篱。例如下面这几副。

清代甘肃学政叶昌炽题寒山寺联:“木屐华冠,世外寒岩,颂古相传如雪窦;钟声塔影,山塘精舍,到今依旧属云阳。”一“雪窦”,一“云阳”,变化便与“钟声”有关联。清代状元陆润痒题寒山寺联:“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钟声对月影,简直就是《枫桥夜泊》的画面重构,但妙在二个前置句,将寒山寺的坐落位置及周遭景色描绘得诗意嫣然、韵味隽永。还有这副佚名题寒山寺大雄宝殿联:“古刹千年,长留半夜钟声,响彻世间惊客梦;姑苏一揽,剩有几株枫树,饱经霜雪护寒山。”夜半钟声惊客梦,几株枫树护寒山,也是张继诗意的延伸与繁衍。此联妙在下联的“一揽”、“剩有”营造出古老沧桑的韵味。

清代江苏巡抚程德全题寒山寺联:“遁迹笑丰干,从知舌粲莲花,地近虎丘曾讲法;宗风传剌史,幸得诗钞贝叶,劫余龙寿共藏经。  

也有撇开钟声而另辟视野的,但依然绕不开张继。如清代榜眼邹福保题寒山寺联:“尘动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这联已把枫树、钟声丢得远远的,索性寒山寺的形观外像都不入墨,但翻来覆去,也就说了张继吟诗让古寺生辉一事,联文便显得干枯了。拿来与状元陆润痒之联相比,不说差个十万八千里,隔二重天是毫不夸张的。一重为具象,一重是韵味。

可见,寒山寺的名气,早已融入落魄诗人张继的愁绪,“枫桥夜泊”的客船闻钟,淹没了“寒拾遗踪”的率性修炼,这应当是让天下所有诗人都扬眉吐气的一处圣地。值得老梦也继续炫耀一番。好了,我的今日之联题寒山寺,依旧演绎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意,但相信已是另一种面目,联文是:

      枫桥人叠九朝影;古寺钟敲一渡秋


一日一联趣话(313)
如果说寒山寺籍张继的诗因此天下皆知的话,这少林寺则是靠一群武僧的功夫独步而名扬天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取名“少林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敕建而成。
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因救助李世民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作为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到了宋代便自成体系,风格独绝,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史称“少林派”。
少林武术如今成了登封市的财富聚宝盆。从市区到上山的大路两侧,连绵不绝地尽是武术学校。其中以塔沟集团的办学规模最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少林寺学武功,学中国功夫,学禅宗武艺,已成了国内外许多少年儿童乃至青年人的一份梦想。但毕竟能进入寺里学炼的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更普遍的就在寺外的这些武术学校里学。春晚、体运、以及国内各种大型庆典或商务活动,都有塔沟武校的功夫团队在表演精湛的技艺。塔沟,登封,嵩山,这些名字都浓郁地打上了少林寺中国功夫的烙印。所以,到少林寺游览,观赏少林僧人的武术表演,是绝大部分游人的兴趣所在。
几年前与友人游览少林寺时,有感于少林武术对中国功夫的影响,老梦不禁赋诗一首曰:
赖有名声四海传,嵩山一路武魂衍。
南拳北腿多门派,此地功夫尽姓禅。
从武术的种类来说,少林拳属于硬功。这与笔者所好所学的太极拳相比,功夫强调的重点不同。劲道,速度,先手,绝招,这些是一切外家拳、硬功、南拳北腿等功夫流派所倚重的。而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因此,笔者对于少林功夫,但凡景仰而不想学。因此到了景区之后,想看的主要是古迹和文物,而非武术表演。正因此,我们在塔林和达摩面壁的山洞呆的时间要长一些。
达摩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思考佛教原理,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地方。如今都感觉荒僻瘦硬,一无风景,二无形势,连几棵树木生长的都缺乏灵气,一千多年以前会是另一副模样么?但就在这平常不过的地方,一个僧人能够潜心修炼,面壁九年,这就是奇迹。
从达摩洞回来,就到寺里转了一圈。察石碑,读楹联,从那些斑驳难认的字迹寻觅那些不寻常的岁月。
少林寺里的楹联,精彩的不太多。倒是满腹经文才华横溢的乾隆题写了好多处,比较好读的是千佛殿的这一副:“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但也就上联隽永。山色溪声出自苏轼《赠东林总长老》一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说溪声、山色尽为长老声姿所化,有暗喻佛无所不在之意。乾隆拈来与佛像融成一景,独具韵味。
达摩亭的这一副佚名联有点过于写实,但却是对仗工整而见乖巧:“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六祖指的是禅宗的六位祖师,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三乘是佛家修炼成果的三种途径。这三种途径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中乘)、声闻乘(小乘)。悟理对溯源,史实与教义都囊括进去了,内涵广大。
禅堂的一副楹联也不知出自谁人之手,却是诙谐之中闪露睿智之光:“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魂梦安稳一句,属于妙手偶得,联家心中有而笔下无是也。
清人何元普题少林寺客堂联也颇见狡猾,其联曰:“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联文自身有味,但又与少林何碍?是他处也可以照挂无误。
好的楹联,一定要独身定造,他处挂不得方为贴切。当代人龚依群题少林寺联便有此特色:“出世耶,抑入世耶,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巨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百代;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少林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有史实,有联想,有景仰,有推延,赞颂而得体,情怀真挚,境界无限,正是佳构。
学习前辈与名贤,笔者也撰得一联,自认尚能切合少林寺的特色,联文曰:
           庭中侠气能除暴;座上慈颜可渡人
书写完毕,忽然觉得联文缺乏一种气势,遂改为:
           满庭游侠曾除暴;一地慈悲可渡人
意思是一样,但读起来气韵有差别。朋友,你说呢?


一日一联趣话(314)

中国的寺庙,大体都以类似于宫殿建筑的样式居多。区别只在于规模的大小及拥有殿阁亭台的数目不同而已,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这些主要的建筑,一般都会有的。可以说,这是汉族文化在佛教传播中施加的影响。

东南亚一带的寺庙,便与中国的截然不同。比如缅甸。二年前到了仰光一看,好家伙,一座大金塔,金光闪耀,光芒洒满全城。那才叫金碧辉煌。

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该塔始建于 585 年,初建时只有 20 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 世纪的德彬瑞蒂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 4 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当时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塔身用砖砌成,高 112 米,塔基为 115平方米。塔身贴有 1000 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 7 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 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 1260 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 664 颗,翡翠 551 颗,金刚石 443 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那是全世界最昂贵的佛教建筑。

中国的寺庙大体沿用皇宫的建筑布局,有一条层层叠进的中轴线。天王殿、大雄宝殿这些主要建筑一定位于中轴线上。缅甸的大金塔,是以大金塔为中心,四周再层层发散,建造各种小塔和其它建筑。整个大金塔四周共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均有几十吨重。古钟色彩斑斓,是 1741 年和 1778 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价值最昂贵的佛塔。每逢节日,很多人都到这里拜佛,人们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

当年笔者游览大金塔,正逢中秋佳节。在大金塔里面观赏中秋月色,别有一番情趣。缅甸人大多信佛,缅甸男人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出家,一是结婚。俗话说“缅甸三样宝,和尚是第一”,在虔诚礼佛的缅甸社会,和尚当仁不让地属于“一等公民”。男孩子长大成人要出三次家,一般在5岁到15岁首次出家,缅甸人一生中都有出家的经历。所以,在大金塔里,见到无数儿童也都披着袈裟,也就不足为奇了。

缅甸的寺庙,肯定没有那些匾额与楹联。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为大金塔题写过对联。没有更好,我这为大金塔所题的对联就是开创先例的了。联文从大金塔镶满黄金宝石的这一特色入手,草拟成联曰:
      光聚塔尖金闪耀;佛居心底梦怡然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