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所说的“五行”到底是什么?

 小修书馆 2018-12-23

五行乃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五行的最基本含义是行用。五行分哲学五行和汉医学五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其一,五行的抽象特性,即木性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性温热、向上升腾;土性承载、化生万物;金性变革、肃杀、下降、洁净;水性滋润、下流、闭藏、寒凉。其二,以五行的抽象属性为依据,采用取象类比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对事物进行五行分类。其三,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探索和阐释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中医学吸收并发展了五行学说的自然观模式,以取象类比方法首先确定心、肝、脾、肺、肾的五脏属性,然后以五脏为中心,推演络绎全身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研究和阐释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其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自然界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借以探索和阐释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生克制化”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又以五行之间的“乘侮”来研究和阐释病理情况的相互影响;对于某些药物气味功用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及方法的确立,也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它对中医整体观、系统观、运动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会下面理论,您就具有一定的中医思维了。

五行生克制化

生克是指五行之间某一行对另一行有资生和克制作用,其相生的次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生,水生木;相克的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本。五行学说借用五行之间这和生克的关系来说明正常事物既有相互协同的一面,又有相互拮抗的一面。制化,即克制、化生,制化是对五行之间正常生克关系的概括。生与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诚如《类金图翼》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亢而为害。”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即事物之间即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才能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这种正常生克关系就叫制化。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所以木、火、土、金、水中的每一行都有盛衰变化,从局部分析是不平衡,但从总体上来说,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与其它四行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的动态联系,特别是“相克”,有防止其亢而为害的作用,因而又是协调平衡的,如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通过这种调节,才能使木不能过度的克土。故《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哲学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一种单向的作用关系,但在中医学的具体应用中又不受此局限。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血充盈,调节正常,有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反言之,心血充盈,主血脉功能正常亦利于肝藏血功能正常发挥。又如,肾水能制约心火,通过肾水上济于心,可防止心火亢烈(水克火);反言之,心火亦可下降,温暖肾水,使水不致过寒,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五行生克理论在中医学运用中是方突破单向相生相克的局限性的。

五行乘侮

是指五行之间异常“相克”,破坏了五行之间协调平衡而引起的一系列现象。乘,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过度克制,超过正常制约阈值,使事物间的关系失去了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形成相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过度亢盛,造成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使被克的一行虚弱。如土不足,木相对亢盛,形成“土虚木乘”;土正常,而木过度亢盛,形成“木旺乘土”。

侮,指恃强凌弱、欺侮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某行太过,对所不胜的一行欺侮,又称“反克”。相侮也是事物间关系失去协调的一种表表。相侮形成的原因亦有两个方面:一是某行过亢,反侮其所胜的一行;二是某行不足,不能进行正常的克制,反而受其所胜一行的反侮。例如,木过亢,反而克制于金,称“木侮金”;金不足,不能克制木,木反克于金,称“金虚木侮”。五行的相乘、相侮,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乘与侮可同时发生。如木不足,则金乘木,土侮木;木过亢,则木侮金,木千乘土。

相乘与相侮,是以五行相克的次序为基础来论述事物异常变化的一般规律。应用于中医学时,主要用于说明脏腑之间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同时提示了治疗时不应仅片面局限于某一脏腑,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去认知和把握它。

五行胜复

五行胜复,是以五行之间的依次递相制约的终而复始为依据,说明木、火、土、金、水中任何一行失于和平而偏亢,可通过依次递相制约的强弱变化,而复归于协调平衡。胜,即胜气;复,即复气,是对胜气的报复。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又指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如木偏亢时,由于木旺则乘土而使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及金旺,水旺则乘火而使火衰,火衰制金不及使金旺,金旺则乘木,而使木的偏亢得以平复。这里的木气偏亢为“胜气”,而金气的旺盛为“复气”,金气的旺盛是对木气偏亢的报复。余此类推,从而构成五行之间发生异常变化后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由于五行性复,总是某一行受旺气制约后,其子行对旺气报复,故五行胜复关系,又可称作“子复母仇”。如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自其胜复者言,则凡有所胜,必有所放;有所败,必有所复;母之败也,子必救之。如水之太过,火受伤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金之太过,木受伤矣,金子之水,出而制焉;木之太过,土受伤矣,土之子金,出而制焉;土之太过,水受伤焉,水之子木,出而制焉。”

五行休王

五行休王,又称五行囚王。休王,是休、王、相、死、囚的简称,是标志精气活动量的多少、盛衰、消长的符号。五行的精气与时令相当的称为“王”,生王者称为“休”,王之所生者称为“相”,相之所克者称为“囚”,王之所克者称为“死”。相,提示精气始升,王是精气极盛;休、囚则依次下降,死是精气极衰而致偏之极。五行休王,是古中医家认识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规律及人体五行精气活动节律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生长化收藏的周期变化,是由一切生物体内五行精气的盛衰消长来决定的,五行休王的节律,主要有一日或一昼夜、一旬(十日)和一年等三种节律周期(见附表)。由此可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判断病势的进退、转归和预后。

五行互藏

指五行的任何一行中,皆可有五行可分。诚如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一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五行互藏,揭示了事物无限多的层次和无穷可分的特点,说明五行学说所描绘的宇宙结构图,是具有多维多层次的立体,所揭示的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生物全息现象。

古中医用五行互藏理论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黄帝内经》用此建立了汉医的体质类型说,即“阴阳二十五人”。张介宾说:“凡五藏之气,必互相灌濡,故五藏之中,必各有五气。”说明了脏腑之间复杂的功能联系。在解释病理方面,补土派医家周慎斋提出:“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肾之脾胃,脾胃之脾胃。”说明土为万物之母,五脏皆禀气于脾胃,若脾胃不能灌溉四旁,则五脏之病俱见。因此,在分析治疗五脏病变时,皆需顾及的脾胃之气。

五行颠倒

五行相生相克,一般均指单向的作用,五行颠倒则采用了反向思维方法,提出了五行之间根据条件的不同,可具有直接的双向作用,包括相生与相克之间的互生、互克,以及相生之间的相克、相克之间的相生等关系。清-程芝田在《医法心传》中精辟论述了相生、相克之间的直接双向作用,指出:“惟颠倒五行生克之理,人所难明,然治病之要,全在乎此。如金能生水,水亦能生金,金燥肺痿,须滋肾以救肺是也。水能生木,木亦能生水,肾水枯槁,须清肝以滋肾是也。木能生火,火亦能生木,肝寒木腐,宜益火以暖肝是也。火能生土,土亦能生火,心虚火衰,宜补脾养心是也。土能生金,金亦能生土,脾气衰败,须益气以扶土是也。如金可克木,木亦可克金,肝木过旺,则刑肺金也。木可克土,土亦可克木,脾土健旺,则肝木自平也。土可克水,水亦克克土,肾水泛滥,则脾土肿满也。水可克火,火亦可克水,相火煎熬,则肾水销烁也。火可克金,金亦可克火,肺气充溢则心火下降也。至于肺来克木,须补心以制金;肝来侮脾,宜补金以制木;脾燥消肾,当养木以抑土;肾水凌心,当扶土以制水;心火型金,须壮水制火,此借强制敌,围魏救赵之义也。”对相生者之间的相克、相克者之间的相生关系,《医学心传》则谓:“若水泛补金、木腐补水、火盛补土、土旺补火、金燥补土,不独不能相生,而反相去矣。且金能生水,又能克水,气滞则血凝也;水能生木,又能克木,水多则木腐也;木能生火,又能克火,木郁则火遏也;火能生土,又能克土,火烁则土燥也;土能生金,又能克金,土裂则金销也。虽金可克木,亦可生水以养木;木可克土,亦可生火以实土;土可克水,亦可生金以以资水;水可克火,亦可生木以壮火;火可克金,亦可生土以化金。”这里强调了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此何梦瑶在《医碥》中也指出:“不足则欲其生,太过则欲其克。故木疏土则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得之敛抑而木无疏散之患。人但和生之为生,而不知克之为生。心火偏胜则克肺金,若肾水充足则火有所制,不但不克金,且能温肺以生金,余脏同此。”

赵献可在《医贯》中也说:“人皆曰水克火,予独曰水养火,盖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人皆曰金生水,肾中火炎则金为火刑而不能归,无火则水冷,金寒亦不能归,凡气从脐下逆夺而上者,肾虚纳气归元也,毋徒治肺,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金自水中生矣。人皆曰土克水,予独于水中补土,八味丸从水中中补火,以蒸腐水谷也。人皆曰木克土,予独升木以培土,盖木者春生之气也,与胃气同出异名,当遂其发生之性,木气升发,即胃气升发也,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归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焉有伐之之理。此东垣《脾胃论》用升、柴以开木气,谆谆言之详也。”

五行颠倒论强调了五行之间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以及多变性,拓展了正统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以上就是完整版的中医五行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