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位外国友人的“东游记”!共同见证这座卓越的城……

 红翡綠翠 2018-12-23

12月20日,《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40年》出版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40年》是东方网和上海市友协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共同策划推出的致敬之作。全书用十万多文字、150多幅跨越40年历史的图片,记录了40位外籍友人亲历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或亲历、或见证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日本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开办人民币业务、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


作为该书主创人员代表,东方网副总编张桑在介绍本书的策划初衷时说,


上海是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区、先行者。40年间,一大批国际友人与这座城市一起经历了中国打开国门的艰辛历程,也见证了上海在40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者们的创新与激情、责任与担当,分享他们眼中的40年中国奇迹,以及作为生活、工作在中国的外籍人士对于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期许,在当下有着特别的意义。


《见证卓越》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同时也是第一个读者,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曹怡波说,


他在编辑这些外国友人的故事时,常常会为他们朴实言语中所蕴含的对中国、对上海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在他看来,《见证卓越》一书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无数外籍友人与中国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情感力量。



在出版交流会上,外籍友人代表诺扬(Noyan Rona)、哈比(Habib Ur Rehman)和王玫瑰(Rose Oliver),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与上海的独特情感和渊源,从经贸合作、民间交流、城市管理与建设等方面肯定了上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并期待在中国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继续投身上海建设,与上海同进步、共成长。


土耳其人诺扬自豪地说,他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了35年,从留学生,到外交官,再到如今的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和社区志愿者,身份换了一次又一次,他在中国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上海,我感觉就像在家一样。”王玫瑰动情讲述了自己和丈夫来到上海后的切身体会。正是因为上海的包容,她在上海待了18年依然没有要回国的打算。作为一位会打太极拳的大学英语教师,她也希望中国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继续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宝贝”。



申城首批外籍平安志愿者、社区治安巡逻队队员哈比,在父亲的影响下,于2009年来到中国,求学于上海财经大学。如今,他的兄弟也都来到了上海,而他作为一名年轻的外籍居民,则为上海的城市治安、交通管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40年》一书的线上启动仪式也在当天举行。东方网特别制作的中英双语专题同步上线,以图文加视频的全媒体形式,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最好的纪念。

东方网党委书记、董事长何继良、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巡视员景莹、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以及来自英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外籍友人代表出席了交流会并发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东方网党委书记、董事长何继良,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巡视员景莹共同启动《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40年》线上专题



《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40年》

线上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